作物一直在補鈣,但還是缺鈣,爲什麼?

鈣的元素符號是 Ca。按目前的分類方法,它是中量元素。鈣是植物結構組分元素,雖然鈣在土壤中含量可能很大,有時比鉀大10倍,但鈣的吸收量卻遠遠小於鉀,因為只有幼嫩根尖能吸收鈣。

作物一直在補鈣,但還是缺鈣,為什麼?

植物對鈣的需求量因作物種類和遺傳特性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蔬菜、果樹等闊葉作物的需鈣量要遠遠高於水稻、麥類等窄葉作物。苜蓿對鈣最敏感,常作為缺鈣指示作物,需鈣量多的作物有紫花苜蓿、蘆筍、菜豆、豌豆、大豆、向日葵、草木樨、花生、番茄、芹菜、大白菜、花椰等作物。其次為菸草、大白菜、結球甘藍、玉米、大麥、小麥、甜菜、馬鈴薯、蘋果。而穀類作物、桃樹、菠蘿等需鈣較少。

因此,蔬菜、果樹上易出現缺鈣症狀。 在缺鈣時,植物生長受阻,節間較短,因而一般較正常生長的植株矮小,而且組織柔軟。缺鈣植株的頂芽、側芽、根尖等分生組織首先出現缺素症,易腐爛死亡,幼葉捲曲畸形,葉緣開始變黃並逐漸壞死。

缺鈣造成頂芽和根系頂端不發育,呈“斷脖”症狀,幼葉失綠、變形、出現彎鉤狀。嚴重時生長點壞死,葉尖和生長點呈果膠狀。

缺鈣時根常常變黑腐爛。一般果實和儲藏器官供鈣極差。多種蔬菜因缺鈣發生腐爛病,水果和蔬菜常由儲藏組織變形判斷缺鈣。

禾穀類作物幼葉捲曲、乾枯,功能葉的葉間及葉緣黃萎。植株未老先衰。結實少,秕粒多。

豆科作物新葉不伸展,老葉出現灰白色斑點。葉脈棕色,葉柄柔軟下垂。

蔬菜缺鈣的一般症狀為植株新生部位如頂芽、根毛的生長停滯、萎縮死亡,新葉粘連,展開的新葉常焦邊,殘缺不全;果實頂端易出現凹陷。變為黑褐色而壞死。

作物一直在補鈣,但還是缺鈣,為什麼?

缺鈣的情況發生,一般是土壤本身缺鈣;土壤鹽分含量高,抑制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土壤乾旱,使得土壤溶液濃度提高,減少了根系吸水,從而抑制鈣的吸收;銨態氮過多施用會抑制鈣吸收,大白菜乾澆心病發生率隨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

植物缺鈣時,根部的吸收根尖端容易死亡,形成短粗的掃帚根,引發根腐病等病害、影響吸收能力;植物缺鈣嚴重時,新梢停止生長,葉脈產生斑點,葉面捲曲失水、失綠,影響光合作用;

作物一直在補鈣,但還是缺鈣,為什麼?

植物缺鈣嚴重時,容易造成果實表面細胞病變死亡,果肉萎縮類似海綿狀,果心水浸狀,果面粗糙,蘋果果實易患苦痘病、痘斑病、裂紋裂口現象,枝幹的腐爛病、輪紋病;梨易患果腐病、鐵頭病;大櫻桃易患裂果病、流膠病;葡萄易患日燒病、氣灼病、裂果。以及草莓的根腐病,西甜瓜的枯萎病、爛瓤、果味寡淡及地瓜的重茬病,白菜的乾燒心、蘿蔔的空心、彎曲等都與缺鈣有關。缺鈣嚴重時極易產生、引發生理病害。有資料表明,果樹有40多種生理病害與缺鈣有關,補鈣可選用,貝多豐糖醇鈣,高純度,高濃縮,更易被作物吸收,而且肥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