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启动迁入怀柔科学城

近日,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搬迁

入驻怀柔科学城工作目前已经正式启动。


该所是怀柔科学城启动建设以来,

中科院与北京市在怀柔科学城共建的首个整建制入驻科研机构。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启动迁入怀柔科学城


纳米能源所是中科院与北京市为落实中组部引进“千人计划”顶尖人才王中林院士及其创新团队项目合作共建的科研机构。怀柔园区项目位于怀柔科学城南部核心区,总建设用地规模4.47公顷,总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于2016年开工,目前工程进度已达到80%,预计年底实现竣工交付。

项目功能布局由科研区、生活区(宿舍楼、食堂楼)、中试孵化区构成。其中,2.32万平方米的中试孵化区,将汇聚培育纳米科技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前沿创新创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企业,打造成为国际顶尖的微纳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

说到王中林也许很多人都不了解,

但是说到纳米技术,

可能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近期,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公布最新纳米技术

与纳米科学专家全球排名(截止2017年11月),

王中林以H因子199、发表论文被引用161538次,排名第一。

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王中林,1982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于同年考取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CUSPEA)。1987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从师于国际电子显微学权威 John Cowley 教授。王中林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兼首席科学家,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Hightower终身讲席教授,工学院杰出讲席教授和纳米结构表征中心主任。


王中林院士的开创性工作荣获了多项国际荣誉

美国显微镜学会 1999年巴顿奖章,

2009年美国陶瓷学会Purdy奖,

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

2012年美国陶瓷学会Edward OrtonMemorial 奖,

2013 ACS Nano 讲座奖,

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 新材料奖,

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4年佐治亚理工学院杰出教授终身成就奖,2014年NANOSMAT奖,

2014年材料领域世界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正是我国为了引进王中林院士、建设纳米能源领域的创新高地而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共同出资建立的。汇聚了中科院的人才优势和中关村的创新推动力,纳米能源所正在王中林院士的带领下,集中全所力量进行纳米能源技术的研发,不仅要成为前沿研究成果的集中产出地,更要努力让学术领先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纳米能源技术能够在中国率先应用,推动我国在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跨越,真正实践创新对发展的强力驱动。

目前,纳米能源所已申请各项专利437件,获得授权150件、国际专利授权10件。科研人员达到80名,高级职称44人,国家、中科院及北京市的人才项目38个。产业化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孵化了2家公司,均在怀柔区注册。

2011年底到2012年初,中科院和北京市协作,以国家顶尖“千人计划”为平台,吸引王中林回国工作。各方联合推动在中关村这个智力资源高地、高端人才聚集地建立了由王中林负责的非法人研究单元——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在人才支撑措施和创新生态的支持下,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已经顺利落户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并相继引进了几十名科研、管理和技术骨干人才。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14年10月,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怀柔区联合注册成立了北京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纳米能源所项目实施的主体。

2015年5月,微纳能源投资公司在中关村怀柔园正式揭牌。

如今,作为怀柔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以来、第一个整建制搬迁入驻的科研机构,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标志性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