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郊發展爲什麼不如南郊好?

大秦雄霸天下


謝謝!

其實西安北郊發展也不錯。1998年前後北郊突飛猛進,大家都說比南郊好。原因是北郊當時還是農田,是一張白紙畫出來的藍圖。後來南郊趕上來了,南郊也在找白紙,這張待畫的白紙就是長安縣。南郊有白紙了,發展潛力就比北郊大了。因為南郊是文化區,又距秦嶺後花園近,大家都喜歡“南山南”了。尤其是曲江在南郊的發展,更加彰顯南郊的優勢。所以大家感覺西安的南郊比北郊發展要好。



柯子28


這個問題,我先說一個流傳於西安的民間說法!說在90年代的西安,南郊人熟人見面打招呼都問孩子今年考到哪個大學了,出國了沒有?而北郊的熟人特別是道北一帶相互打招呼是孩子沒犯事吧?孩子什麼時間出來?

這也許不完全是真的,但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西安南北郊存在的差異,千萬不要理解為地域黑!


西安南北差異,同樣像中國東西差異,一樣是由歷史發展決定的!秦漢時期,秦咸陽城,漢長安城都處於西安北郊一帶,這裡是全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到了唐代,經濟重心和都城逐漸向南轉移,唐代的長安城主要分佈於現在的城牆區域和西安城南地區。到明代基本形成現在的這種城市格局。

還有一個原因,和西安的產業佈局也有關係。解放後的西安,城西是電工城,城東是紡織城,而城南遍佈各種大學和各種國家科研院所。而城北呢,基本沒有任何產業佈局。

當然還受環境影響,城北地區解放前後受隴海鐵路影響,周邊環境差,鐵道道口、貨場等線路分佈雜亂。一些大型企業和商業機構基本基本都不願意入住。

人口因素影響也是一方面,北郊相比較南郊,人口較少。而,南郊除了本土人口稠密外,還有眾多的大學及眾多的科研機構!消費能力強,促進南郊商貿業發展。


有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眾多的西安著名景點比如大雁塔風、小雁塔、陝西曆史博物館等都分佈於南郊。而北郊基本都是遺址類型的,比如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就連大明宮遺址也是近些年才修好。

隨著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立,西安北郊發展進去快車道,特別是長慶油田等大型企業的入住,使得西安北郊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同時近些年大明宮遺址的開發保護工程,拆除了道北的一些棚戶區,北郊城市面貌發生鉅變。西安高鐵北站的建成,讓西安人和北郊聯繫更加緊密!


其他原因暫且想不到!感謝大家


周秦漢唐


你這問題是四十年前的詞彙,南郊,北郊?以明城牆十幾平方公里為市區,小寨算南郊火車站以北算北郊,總共百十平方公里。現在二環內有三百多平方公里,三環內外千餘平方公里?這樣看,面積擴大十倍區分南郊,北郊,東郊,西郊?傳統認為的中心城區,明城牆內低矮陳舊建築,稱不上高大上。市政府北遷十幾公里,新設立,引進的大公司總部,高鐵北客站暫時城市中心。沿渭河西鹹新區東西方向帶狀新產業。沿灃河南北方向新產業帶,沿滻灞南北方向新產業帶,這是個“卅”字形的北城,你所稱的北郊,未來連同威陽將有三百萬人口。僅僅未央區八十平方公里不到,八十萬人口,在西鹹一體化城市中還偏南。以涓河為城中河區分南北,新的城市中心在與灃河交匯點上。北城高陵,涇陽,三原,咸陽。南城長安,藍田,以秦嶺國家自然公園為界。這樣比較南北才有標準。當然交通大學新校區無圍牆,似牛津劍橋。新寫字樓四百多米高,容多少總部經濟?中小學,幼兒教育北部現差好多,未央路東幾乎是農村人民公社的生產大隊辦小學擴點兒,觀念更差些,教師是本質上需提高。未央路西經開區引進各種教育人才,不可同日而語。北城沒有音樂堂,歌劇院,交響樂團,大書店,歷史文化名人塑像,貞觀路,開元路,大明宮看不到。漢武帝塑像高大威猛,也無詞賦贊之刊刻石碑,路人可朗讀。李白在大明宮唐宮庭斗酒詩百篇,用雕塑表現。唐詩一條街,漢賦一條街,周詩經一條街。我就想到先有歷史文化領先,什麼經濟大開發都有了。南城不再議,靜觀發輝。


一日之計在於晨China


西安市北郊有渭河,關鍵是渭河大橋太少,斷頭路太多,無人連接,無人負責任,三不管,南北不通,道路天天堵車,西安市主要道路因為渭河成為斷頭路。西安市太華北路。西安市東二環北辰大道。西安市東三環杏渭路。西安港務區港務西路。港務大道。這些都是主要道路,全部是斷頭路,怎麼北跨,怎麼樣發展?西安市東軸線沒有南北大通的道路?要發展西安市大都市,怎麼樣發展經濟?


善德長壽


在改革開放之前,西安東部主要是兵器、紡織,西部主要是輕工 ,南部主要是高新技術、高校、研究所,旅遊景點;由於隴海鐵路以及火車站在西安城牆東北部外面,這一帶在以前因為要穿越火車線路,所以交通並不很方便,還有就是當年河南方向移民主要居住在火車站附近,特別是現在的大明宮遺址公園一帶。在開發大明宮遺址公園之前,那裡可是西安比較髒亂差的地方,治安也不是很好,最終在西安市政府的大力開發之下,大明宮遺址公園最終建成,附近才慢慢的發展起來,在以前,西安人民根本就不願意住在那一帶的.



西安的一些主要景區基本上沒有分佈在北部像西安東部有興慶宮公園,南部有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芙蓉園、碑林等等,因為景區主要分佈在南部,所以一些居民、公司不願意去西安的北部居住、發展,導致西安北部發展比較緩慢.


西安的高校主要分佈在南部,這些高校上班、創業基本上在南部.

不過隨著西安市政府搬到北部,以及西安地鐵二號線的開通,西安南北向之間的交流也更加的頻繁,現在西安鳳城路一帶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


1927年的古董先生


我來說明一下吧,這個和西安最早的城市規劃有關係,個人是甜水井土著,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老人給我講了很多很多的經歷和事情:




這就要從解放前說起來了,20世紀40年代,天災人禍不斷,大量難民(悲慘程度可以對比當今的敘利亞難民)通過隴海線湧入關中,並長期定居下來,渭南、渭河以北、銅川、寶雞、西安等地河南難民人口總數多達三百萬人之多!


下來咱們再說說西安這邊的情況,1942年開始,陸續有上百萬難民來到西安定居,當時西安高層領導者張鈁先生看到眾多河南老鄉來到陝西西安逃難,亦然散盡一半家財,救濟難民粥食,拯救千千萬萬人性命……

後來1942年過後,大部分難民就留在西安生活,很多就在隴海線兩旁搭起了窩棚破破爛爛的,這就是最早的道北人……

解放後西安進行第一次城市規劃(1950-1975年)。

城內定位為居民生活及傳統商區,



城北古遺址多,不讓開發所以定位為農業區,

城南定位為科研文化教育區,



城東定位為國防工業及紡織區,

城西定位為化工電氣生產區。

以上打了這麼多的字,想必大家已經讀出了一些內容,從一開始,北郊從建國就存在一定短版,這個是因為歷史原因

造成的。




大家可以對比以下幾個方面,不難得出答案!

1.區域內主要人口來源

2.來源人口組成比例

3.人口受教育程度

4.區域內主要產業(主要經濟行業)

5.日常交流用語

6.日常開銷及其娛樂活動

雁塔晨鐘生在西安這片土地,熱愛這裡的生活希望我們的大西安發展的越來越好


雁塔晨鐘三月十二日記


雁塔晨鐘707


這個和西安的產業佈局也有關係。西安經濟結構佈局是:城西是電工城(西電公司佔西郊很大區域),至今基本沒有改變,城東以前是紡織城,2011年世園會後才得以快速發展,而城南遍佈各種大學和各種國家科研院所。而城北呢,基本沒有任何產業佈局。

當然還受環境影響,城北地區解放前後受隴海鐵路影響,周邊環境差,鐵道道口、貨場等線路分佈雜亂。一些大型企業和商業機構基本基本都不願意入住。 人口因素影響也是一方面,北郊相比較南郊,人口較少。

而南郊除了本土人口稠密外,還有眾多的大學及眾多的科研機構!消費能力強,促進南郊商貿業發展。 有個問題,大家發現沒有,眾多的西安著名景點比如大雁塔、小雁塔、陝西曆史博物館等都分佈於南郊。而北郊基本都是遺址類型的,比如漢長安城遺址,唐大明宮遺址。就連大明宮遺址也是近些年才修好。


西鹹微互聯


2000年大北郊還是一片荒地 真是今非昔比 北郊應該是發展最快的 只是缺少先發優勢 我自己很喜歡北郊 主要是人口密度相對小 土著少 外來人口融入比較容易 潛力很大 環境也比東郊西郊好一些 現在的文化經濟水平和南郊沒法比 以後或許也比不上 但基礎設施是很好的 挺適合居住的 多培養幾個好學校就完美了 我愛北郊~


起司果1022


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也不難,其實就是擠熱窩,且不說其他,就生意來說,假如你是個老闆,你的生意對象大部分都在南郊,你還會把公司開到北郊麼?公司都放到南郊了,其他生活工作重心是不是都在南郊?員工因為工作原因也會更傾向於南郊。我就在北郊住,上班得跑南郊,因為北郊沒啥公司,我家附近就兩個公園,四個醫院,學校也很多,商業廣場也有兩三個,並且還在增多,其實北郊規劃挺好,也不堵車,寫字樓又多又便宜,希望北郊越來越好,我以後就在家門口上班。


磷蝦老大


小便,你成天提這問題有意思嗎?你到過北郊嗎?你瞭解北郊嗎?跟癩蛤蟆一樣坐井觀天,你這是典型的光看見自己的娃長,西安的浦東在哪裡你知道嗎?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在哪裡你知道嗎?市政府在哪裡你知道嗎?你以為就南郊有大學城北郊就沒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