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 彎道超車還是九死一生?

造車新勢力 彎道超車還是九死一生?

圖/電咖汽車

“新出行的風口在幾年前尚無人觸及,但如今已變成非常火熱的賽道。”科技創投媒體36氪總裁馮大剛在近日舉辦的2018新風向大會上表示。而電動汽車的造車新勢力藉著新出行的風口,似乎已經在這個火熱的賽道上跑在了前面。

智能網聯助力彎道超車

在全民對汽車品質期待不斷提高的時代,汽車“智能網聯化+新能源”已是大勢所趨,幾乎所有造車新勢力都在追求實現用戶與產品更便捷、高效的交互。

在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看來,電動化基礎上的出行工具智能化,正在改變汽車的屬性。電咖汽車首席營銷官向東平認為,對汽車新品牌來說,技術是根本。“我們處在‘智能網聯+新能源’的風口,現在的汽車和過去概念不同,而新勢力在技術方面有後發優勢,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然而,由於缺乏可實現量產的產品,且不斷融資“燒錢”,互聯網造車被認為“不靠譜”,造車新勢力哪怕創始人是“汽車老兵”,也難以打消消費者對新品牌的顧慮。“讓消費者接受一個新的汽車品牌,需要下很大功夫。例如當前在歐洲想要建立一個新的汽車品牌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向東平坦言。但他同時表示,中國是與國外完全不同的市場,現在也是和過去完全不同的時代,小米、阿里等較為成功的品牌成立時間也較短,造車新勢力在如今開放的市場完全有機會。

在電動汽車領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特斯拉,因為它是創建並貼上電動汽車標籤的先行者。”付強做了一個比喻:就像如今智能手機的側重早已不再是簡單的通話功能,將來的汽車也不會侷限於運輸,而是成為智能運載出行設備。他很有信心地表示,如果造車新勢力在智能網聯方向堅持做、做到位,是可以被消費者認可和接受的。

攜手共享出行開闢新路

今年3月份,滴滴與車和家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出適合共享出行的新能源汽車,對標出行場景為滴滴最主流的快車業務,定製車預計2020年推向市場。零跑汽車則在為共享汽車平臺大道用車提供定製車輛,由威馬汽車控股的合資公司預計三年內將在海南省投放1500輛新能源汽車用於共享出行業務。

“牽手”共享出行服務,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另一個機遇。關於佈局共享出行的初衷,付強告訴記者:“我們和出行公司合作,就是為了明白行業痛點在哪,用戶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在此基礎上推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與前途K50、蔚來ES8等造車新勢力推出的中高端車型不同,電咖推出的首款車型EV10定位是“國民精品小車”,滿足分時租賃、年輕用戶的代步需求。對此,向東平表示,電咖之所以先推出微型小車再推出高端品牌,是基於對電動汽車市場方向和對未來用戶市場的判斷。“未來的出行場景和用戶對車的需求可能和現在完全不一樣,我認為佔共享市場主導地位的是中小型車。”

36氪分析師劉士武也認為共享出行是電動汽車非常好的出口:“第一要讓用戶接受電動汽車,而共享出行是電動汽車快速普及的方式;第二可以通過金融手段吸引消費者投資電動汽車項目,最終也會演化為共享出行的模式。”

九成車企或被淘汰

蔚來、威馬、小鵬、零跑、奇點、電咖、正道……近幾年來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令人目不暇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的造車新勢力超過30家,但是隻有電咖、小鵬等少數車企在今年的年中榜單有銷量。

新勢力車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即便如此,造車門檻較高卻是不爭的事實。“造車是一門苦生意,週期長、資產重,消費者接受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劉士武說。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一句“200億是造車的門票”也證明了造車的投資巨大。除了鉅額的資金投入,不易獲取的生產資質也是決定車企能否存活下去的重要因素。

向東平認為,生產資質和產業政策是造車進入市場必備的條件,但不是未來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我們造車企業對政策表示歡迎,因為當下的造車市場確實有些浮躁,而制定政策和門檻有利於去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讓真正做好事情的人能夠持續做下去。”至於大浪淘沙後將會剩下多少家新勢力車企,他認為電動汽車不會像互聯網市場一樣一兩家獨大,而是更像手機市場一樣多巨頭並存,“五家以上都有可能”。

付強對此同樣樂觀:“這一輪新競爭中,我相信肯定有人能勝出,也肯定有人被淘汰,這是自然規律。現在汽車‘四化’提供了新的窗口,我認為窗口期是五年,優秀車企成功的概率比非窗口期成功概率要大。”至於具體概率,付強用“九死一生”來形容,即約10%的車企能夠存活下來。“但是,進入造車行業的機會比進入其他行業要大,因為這完全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付強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