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核心產品最高降幅達50%,「病態化」價格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騰訊雲核心產品最高降幅達50%,“病態化”價格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拓撲社5月23日廣州報道 (文:竇悅怡)


5月23日,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騰訊雲宣佈了新一輪的核心產品價格下調,涉及產品包括CVM、CDN、數據庫、COS存儲等,最高降幅達50%。

拓撲社瞭解到,此輪價格調整中,騰訊雲CVM多款產品降價,AMD標準型實例降價30%,搭載英偉達P40卡的GPU機型GN8在西南地區降價20%,而為批量計算量身打造的離線計算機型降價50%。

同時,CDN官網也全線降價,最高降幅達20%,西南區(成都、重慶)數據庫全線產品降價30%,此外,COS存儲西南區(成都、重慶)降價24%,低於行業均價33%,達到全球最低價。不僅如此,騰訊雲還宣佈數十種AI應用服務將能夠全部免費接入。據悉,這也是騰訊雲CDN今年首次降價,將助力更多用戶降本提速,連接全球。

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在峰會上表示,騰訊雲致力於打造高性價比的雲服務,通過逐步擴大的雲計算規模效應,將科技紅利釋放給產業,助力產業邁入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

在雲計算市場,國內金山雲、青雲、Ucloud、華雲、京東雲、網易雲等多達20餘家雲廠商,不同企業間的技術差距並不大。

隨著雲計算技術越來越同質化,無非是彈性、異構管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等性能、指標上的考量,差異化的空間越來越小。

與雲服務、雲存儲和數據庫、網絡設備等採購頻次較低,競爭又較為激烈相比,CDN市場反而還處於高速增長中。

根據研究機構MicroMarketMonitor的數據顯示,全球CDN市場規模預計2019年將達到121億美元,超過50%的互聯網流量通過CDN進行加速。4K、視頻、直播、VR等高併發流量、耗帶寬的應用出現,讓CDN服務需求大增。

所以雲廠商集體跑步進入CDN領域,靠售賣廉價的CDN資源做大收入,以換取下一輪融資的到位,從而能繼續玩砸錢與巨頭系對抗以期最終上市套現的遊戲。

然而事與願違,早在2016年末,騰訊和阿里入局CDN市場,分別以“降價25%”和“降價47%”的舉措重傷網宿科技、藍汛等傳統CDN廠商,順利入局前三,並血洗CDN行業。

在阿里、騰訊、金山雲的“降價三連擊”衝擊下,很多小公司已被迫退出CDN行業,網宿科技雖說保住了龍頭位置,但業務重心已開始向海外遷移。

在頻繁的價格下調背後,不少業內企業和媒體開始質疑,巨頭們帶頭打響“病態”價格戰,帶動大量雲廠商瘋狂降價,勢必會導致整個CDN行業進入低價競爭的無序狀態。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客戶非常挑剔,尤其在To B業務上,客戶並不會只選擇價格最低的服務。只有在各個方面都做到“他無我有,他有我優”,才能夠真正打動這些聰明的客戶。

還有人認為,價格和折扣幅度調整,讓企業降低了使用雲計算的成本,有利於更多企業採用雲計算的方式開展業務。

拓撲社認為,產品之所以能夠實現價格的大幅下調,背後正反應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雲計算作為規模效應極其明顯的業務,其成本勢必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逐漸降低。

目前,騰訊雲CDN擁有1300多個節點和100T儲備帶寬,支撐騰訊雲成為亞洲總體業務規模最大的CDN服務商。同時,騰訊雲CDN單業務帶寬突發超過30T+,並能承受最高1.2T+單次攻擊流量,在業務突發應對能力和安全防護能力方面領先於整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