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被过誉的名著?

怪岛


路遥《平凡的世界》虽然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也得到很多读者的推崇,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名不符实、艺术水准不高的失败之作。

一部小说的价值,不是看它获了什么奖,更不是看它有多少读者(否则唐家三少就是文学大师啦),而是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学价值,看它对小说的创作有没有开创性的贡献;一个是作品对人性的认识深度。显然《平凡的世界》都没有做到。

先说美学价值。根据路遥的自述,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他阅读了大量西方现实主义经典长篇小说,而且深入自己不熟悉的煤矿“体验生活”,并列出了小说提纲,准备十分充分。但这恰恰违背了文学创作的规律,犯了主题先行的毛病。事实也确实如此,小说通篇充满了斧凿痕迹,刻意设置的情节、按耐不住的情绪、自以为是的观点……如果说,前半部分描写农村场景的篇幅,路遥凭借刻骨铭心的记忆,还能打动读者,那么后半部分,完全是在胡编乱造,为了突出主题而生拉硬扯。甚至为了要体现新旧两代农民面对命运的不同态度,胡编了煤矿工人与高干子弟谈恋爱的荒唐故事,最后实在编不下去了,只好把主人公的初恋、省领导的千金、省级党报记者突兀地写死了。《平凡的世界》对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没有任何美学上的贡献,反而提供了失败的案例。

再说对人性的挖掘。小说通篇就是“屌丝逆袭”,依旧停留在《人生》的层面,除了对命运抗争的成分,尚有一些价值,但看不出还有其它更有深度的思想,更缺少对人性的挖掘。同时,在对时代和社会的把握上,路遥借助小说中田副书记的口,发表的一大通个人政见,试图把握时代、指点江山,但由于学养、见识不够,其观点显得幼稚可笑。

《平凡的世界》,融入了路遥早年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寄托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从政之梦,然而由于才华能力有限,小说显得不伦不类,虽然可以满足很多社会底层的白日意淫,引起他们廉价的共鸣,但实在称不上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PS 很多路遥的脑残粉不服说,你行你上、你写一部小说试试、你有资格批评路遥吗……这种人连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有。难道我批评中国男足垃圾,还得先加入皇马?我批评张艺谋,要先拿奥斯卡?我批评饭店厨师菜难吃,还得自己先拿到特级厨师证?正是有了这种低素质的网民,《平凡的世界》才会被吹捧成名著!


江南俗士1


1998年我19岁时,第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感觉如大口喝啤酒,很爽。5年之后,我再捧起它读时,感觉如喝果汁,酸甜味道过后,再也没什么后味。又5年,我再一次读时,已经感到如喝白开水,索然无味。

《平凡的世界》是陕西清涧籍作家路遥(1949年——1992年),于19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在本质上,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励志故事,对农村青年的思想触动非常大,因此,自出版后,好评不断。



小说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男子孙少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从农村走向城市,经历了种种喜怒哀乐,最终过上了别人羡慕的生活。小说于1991年获得了第3届茅盾文学奖,路遥从此也成为全国著名作家。

作为一个陕西读者,除过路遥外,我对这一辈陕西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拜读过,如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名家,都有优秀的代表作,同样深受好评。读他们的作品,如喝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如果抛开《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故事内容,单纯地从文学角度来衡量,我认为,这篇小说确实被评价得过高了,有些名不符实。

比起《白鹿原》,《废都》,《最后一个匈奴》等小说,《平凡的世界》确实显得比较平庸,漠视了艺术的真实。除过故事比较励志,符合时代主旋律外,《平凡的世界》有两大硬伤。



其一,《平凡的世界》文本语言平铺直叙,谈不上有什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小说创造性的贡献不大。

80年代中后期,小说叙述语言和写作手法发生了许多改变,意识流,魔幻主义小说因为更符合表现新时代下人们复杂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被广大作家所接受,同时代作家如王蒙,莫言等人都已经这样写作了。

而路遥对这些新手法视而不见,也可以说是他的阅读视野所限制,他在写作该小说时,依然用19世纪的已经没有什么新意的现实主义手法,用不多的生活体验,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了这部小说,对小说的推动没有什么贡献。



其二,此小说充满理想化色彩,对人性本质挖掘深度不够。小说是贴着大地飞行的艺术,跟现实生活若即若离。

在写作目的上,是通过人物命运的起伏,来表现一个时代的共性,记录时代真相,而不是按照个人理想来抒发个人情绪,塑造乌托邦世界。

在这一点上,路遥由于生活阅历较浅,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才35岁左右,所以,把他笔下的主人公,如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田晓霞等人物,都塑造成了道德楷模,几乎没什么瑕疵,以至于他们太完美,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更雷人的是,作家安排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一个农民出身的煤矿工人,竟然跟才貌出众的省领导的千金谈起了恋爱,这完全是童话模式的臆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的外部条件,完全是作家凭空捏造出来的。

因此,这部小说才被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捧上了天,满足了这些人的意淫。


鸿鹄迎罡


最早知道《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里,李野墨先生带有浑厚磁性的声音把人们带进了路遥努力营造的意境当中,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后来经过了解,作者路遥还写过脍炙人口的《人生》等作品,且已被搬上了荧幕,甚至还籍此捧红了一位吴姓女演员。

后来参加了若干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型笔会,一些文坛名宿悉数莅临讲座,把这部作品和其他陕西作家的作品一并来讲评,文学史上将陕西作家群这次成功东渐称之为“陕军东征”——当然了,人们关注最多的还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废都》,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程海的《热爱命运》同样得到交口赞誉。

但是,人们却对《平凡的世界》颇有微词,看法也不尽统一,更多的还是从文学立意和文本描述本身进行的讲评,并对该书的文学现实意义和历史钩沉做了相应回应。

路遥虽然是一位被誉为用生命在写作的作家,但他的作品确实没有得到文学大佬的一致认同。名震文坛的四大文学批评家何振邦、雷达、曾镇南(还有一位记不清了)以及当时文坛皓月当空的文坛先辈等对这部作品的评价也难以同其他厚重的文学作品相抗衡。

我本人是后来认真拜读了这部书以后才深刻感知到文坛大佬们的眼光之独到、批评之辛辣的。我虽然不是什么文坛名人,但仅以我个人的眼光来看,《平凡的世界》确实难敌其他大作,说他是沾光挤进了“茅盾文学奖”一点也不冤枉。

首先,路遥的文字很平淡,可以用平淡无奇甚至使人昏昏欲睡予以描述,也就是说,路遥的文字本身并不吸引人,它的情节勾兑也落于陈情俗套。乍一看他的文字,还以为是哪一个文笔稚嫩的小学生手笔;

二是它的立意鲜明却并不鲜活。路遥一贯的套路是励志型+苦难型的平易书写,文字的波澜性没有丝毫血性的起伏,死水微澜,涟漪趋平,虽然他的故事看起来跌宕生姿,但多是情节的堆积和铺展,而不是语言上的精当和巧妙;

三是当时适逢改革之初,人们从积贫积弱走向新生与富足,开始构画心中宏伟的蓝图,马到成功心想事成这种千篇一律的套路却有着天然的励志效果,而《平凡的世界》恰逢其时,对急于走出去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实践意义,青年们自然对这部书奉若神明捧为圭臬,把它无形抬高到至高无上位置功不可没;

四是它的文化价值比较肤浅,也难以勾动人们对历史、人文等更多文化深层次价值的思考与反哺,充其量就是讲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励志故事,却没有宏阔的历史架构和文学意蕴探究,这也是这部书最不令人信服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遥先生虽然逝去多年,但他的精神写作却令人敬仰,他是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热血作家,也是一代励志先锋文化人物,他的存在和影响,自有他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品味,也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伟岸形象。


龙吟148119260


在80年代中期我在上师专,正好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且被拍成电影放映,流行至极。当时我19岁血气方刚,对路遥不屑一顾,感觉他的小说白话太多过于平淡普通,没有过高的文学修养和技巧,判断路遥将是昙花一现罢了。但我错了,而且大错特错,后来路遥出版发行了《平凡的世界》,立即引起平民百姓的喜爱和欢迎,一部平凡人生活的小说能引起这么大的效应说明自有他特有的魅力存在,路遥的小说仍旧是白话平淡的叙述风格,没有什么激荡人心的情节和语言,一切都是那么平凡无奇,但他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多少人在路遥的小说里寻找自己的身影,寻找那些曾经相似的故事情节,加上火红的上个世纪80年那种变革的环境,让一切不满自己处境的人看到了希望,这才是路遥小说的魅力,想在路遥小说寻找什么文学内涵的会感到失望,因为他的文学技巧不会给你什么启迪,恰恰就是这种状况让他的小说通俗易懂广揽读者,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接受,而路遥小说所折射出的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才是路遥之魅力,这就是我眼中的路遥,一个平凡而不满命运安排的人,一个不顾一切追求自己所希望生活的人,一个想提高自己阶层的人,而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多,因为我们大家都太安逸现状,生活的安逸让我们都感到没有到必要在改变什么了。


力度13


路遥的小说的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它是对城乡二元体制及农业集体化造成的农民贫困化及出身不平等的揭露与批判,是对农村改革的颂歌,是中国农村一段历史在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标本。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就陕西作家而言,他与贾平凹的作品以及陈忠实的《白鹿原》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充其量是质朴与平实,确乏语言本身的张力与厚实,缺乏灵动与诗性。他缺乏中国古代文学的功底,也缺乏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从人物塑造上,问题更大。在《平凡的世界》中及呼所有核心人物都是平面化的,反而一些次要人物,如二爸、王满银、田福堂、郝红梅等要生动得多,这与《白鹿原》的人物塑造没法相比。至于文化价值更谈不上。但路遥是一个严肃的作家,他视文学为生命,以劳动的态度对待写作的精神是极为可贵的。他的问题是他的出身、经历、教育与阅读经历固有缺陷造成的。他的作品在业内评价不高,但在业外大受欢迎,这是时代与社会现实使然。在文学史上,路遥的地位不会高于贾平凹与陈忠实。


手机用户50299383864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作者通过小人物的生活来构架时代变迁的框架,站在这一点上面是可以比肩同类小说。人性的变迁是任何一部作品主要的落笔点,但人性的变迁是随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产生变化的,这个任何同时代经历过的人肯定会了解。就像现在跟随中国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的人,更能理解本书主角的经历就是大部分人的经历一样,读起来感同身受。但是大部分人只是随时代进步而成长,不能理解时代背景带给人的改变是什么,本书伟大就是对时代背景的描述,以及在这种背景之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的来源。因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一切历史的基础。但可以通过一部书记录一个时代,平凡的世界当之无愧。


电动车财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厚重深沉的作品。他的伟大在于路遥从人的生存近乎原始,最底处出发。有最低处就可以对比到最高处。

这样一部令人震颤震撼的作品,需要投入多大的感情和煎熬,需要多细腻的深入骨髓的人物刻画,才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

斗争,抗争在任何阶段任何时候时候都是存在的。对世界,对命运,对自己的抗争。

在人性的表现上,在自我教育和救赎中,不屈不挠,充满人性光辉。

这部作品可以连续看,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即使时代更迭,却不受时代限制,都可以找到人的或者自己的完整体现。称之为伟大的是毫不过分的。这样一部作品,真实并且令人心力交瘁,不把整个身心投入是写不出来的。

路遥对这片土地爱的如此深沉,看似描写农民的奋斗史,实际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因为农民就是根,就是根基。伟大的平凡世界,伟大的路遥。


宏图7777777


一部名著,好书,首先要有文化共鸣。平凡的世界不错,但是读起来感觉缺少点什么?好像是不痛不痒,没有挠到心底处。陕西作家我还是喜欢贾平凹的。我也是黄土坡坡长大的孩子,黄土文化对我有着深深的影响。读者贾平凹的书,就感觉回到了自己小时候,身边的一人一物都变得鲜活起来。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啊


竹76275837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宏伟巨作,说它过誉的人是妒忌它和路遥先生,这种人肯定没有出过一部像样的作品,或从未感受过那些生活场景,这种人根本不理解平凡世界里的众生相,众生苦。当然也不配评论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


天涯一剑43238896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读多少遍,都不会让人厌烦的小说,是一部可以让男人泪流满面的小说,是一部读完后在精神上开始感到强大,开始倍加珍惜生活的小说,这样的小说如果说过誉的话,请问还有那部能与其比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