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那些妖魔神佛你知道多少?—彌勒佛

彌勒佛也稱之為彌勒菩薩,也叫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廟裡,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佛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說超過任何一個位大乘論師或者行者。從信仰的角度上說,從原始佛聖典《阿含經》到大乘佛教經典,都以為他是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曾經七佛受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現正在兜率內院說法,等待釋迦牟尼的世紀結束後,他就正式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現在的地位稱為“一生補處”。換言之,他就是下屆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覺的補處菩薩。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便是釋迦牟尼的法統繼承人,而這個法統的繼承,以人間的觀念來說,是相當長的,要經過八萬四千歲的交遞增減,一百年增加一歲,由十歲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再由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為一輪次,亦即釋迦牟尼的一個法統世紀的結束,才輪到他的住法時間。此一信仰,在漢傳、藏傳兩大語系佛教中非常流行,顯密兩宗對彌勒都有深厚的信仰。

彌勒菩薩還被認為是唯識學的開山祖師,為佛滅後九百年頃之印度人,為大乘佛教瑜伽行學派的始祖。現存漢譯藏經中,造立者註名為彌勒菩薩者,有《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頌》、《辯中邊論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等;於《藏文大藏經》中,除上述諸論之外,尚有《現觀莊嚴論》、《法性性分別論》、《大乘究竟要議論》。相傳彌勒為無著菩薩之師,創倡瑜伽唯識之教理,後傳授無著。另據《婆藪盤豆法師傳》所載,無著嘗上兜率天,向彌勒菩薩諮問大乘空觀之理,而因其師亦名彌勒,後世遂將之視同為當來成佛之彌勒。

甘肅炳靈寺石窟已有彌勒佛像的繪製。早期的彌勒佛是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繪製、雕塑的。形象有菩薩和佛兩大類。根據《彌勒上生經》塑造的彌勒形象為菩薩相,表現的是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其特點為彌勒身著菩薩裝,雙腳交叉而坐,後以左腳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臉頰,稱作“半跏思維像”此為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雲岡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時期的交腳彌勒佛坐像,像高13米,為早期的石窟彌勒。

傳說中的那些妖魔神佛你知道多少?—彌勒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