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做出挥刀自杀的举动,所为何事?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生有3个儿子,长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晋王李治。依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李承乾当了太子。

魏王李泰有才学,受到李世民的过分溺爱,由此产生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太子李承乾为人荒唐放浪,腿脚也有疾病,担心自己被废,所以与李泰水火不容,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后来李承乾密谋发动宫廷政变,杀弟逼父,结果兵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黔州。


唐太宗李世民做出挥刀自杀的举动,所为何事?


根据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皇位继承制度,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被废,那么就按照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该立嫡次子魏王李泰为皇太子。大臣岑文本、刘洎请求按例立李泰为皇太子。李泰也向李世民表示说,如果他继承皇位,将来会杀掉儿子,传位给晋王李治。李世民听了很感动,当即答应立李泰为皇太子。

大臣褚遂良劝谏说,如果李泰继承皇位,怎么会舍得杀掉儿子,传位给兄弟呢?又暗示说,李泰若真能狠心到舍得杀儿子,那么必定会杀掉兄弟,应该将李治保护起来。

废太子李承乾在受审时,直言坦承:“臣之所以谋反,正是因为李泰图谋太子之位。如果立他为皇太子,岂不是让他的阴谋得逞了?”

于是李世民想明白了:如果立李泰,那就是告诉后人说,太子之位可以通过阴谋诡计取得,会将大唐带入灭亡深渊。而且如果立李泰,李治和李承乾都会被害死;而立李治,李泰和李承乾都能得到保全。

唐太宗李世民做出挥刀自杀的举动,所为何事?

帝曰:“是也,有如立泰,则副君可诡求而得。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无它。”——《新唐书·列传第五·太宗子》

国舅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弟弟,他反对立李泰为太子,坚决请求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想答应长孙无忌立李治为太子,担心群臣不支持,所以还没下决心。一天,退朝后,李世民将长孙无忌、房玄龄、徐茂公留下,商议立太子之事。

李世民说:“我三子一弟,不知该立谁,我活着没意思!”说完当即下床,取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大惊,争相抱住李世民,夺下刀给李治保管,请李世民说出心愿。


唐太宗李世民做出挥刀自杀的举动,所为何事?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勣言东宫事,因曰:“我三子一弟,未知所立,吾心亡聊。”即投床,取佩刀自向,无忌等惊,争抱持,夺刀授晋王,而请帝所欲立。——《新唐书·列传第三十·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李世民说:“我想立晋王。”

长孙无忌说:“谨遵陛下诏令,有异议者斩!”

李世民转头对李治说:“你舅舅支持你,你应该拜谢。”于是李治拜谢。

李世民对众人说:“爱卿们与我心意相合,但天下人会怎么说?”

长孙无忌说:“晋王以仁孝闻名天下很久了,世人本来就不会反对。”

不久,李世民认为李治懦弱,而庶子吴王李恪英明果断,于是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朕立晋王李治,但他仁弱,我很担忧江山不保,怎么办?吴王李恪英武果断很像我,我立他为皇太子如何?”长孙无忌坚决为李治争取,李世民只好作罢。

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无忌固争,以为不可。——《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唐太宗李世民做出挥刀自杀的举动,所为何事?


后来李世民一语成谶,李治继位后昏庸懦弱,大权落入皇后武则天之手。武则天大肆迫害李唐宗室,扫清障碍后,赫然称帝,该国号为周。李世民几乎是拿命为李治换来的帝位,却成全了武则天。

当初李世民做出挥刀自杀的举动,不像是真自杀,像是逼大臣就范。如果是真自杀,就不会当着众人的面,若有话要交代,写封遗书即可。长孙无忌等人,就算知道李世民是假自杀,也得配合演戏,不然大家就都尴尬死了。李世民的帝王之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五·太宗子》《新唐书·列传第三十·长孙褚韩来李上官》《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