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旅二,农村现状

回到阔别多年的农村故乡。物不是人也非。感受最深的是山清水秀,环境确实越来越好。很多人都修了小洋楼或者漂亮的木楼。3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不在农村,留下的只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少年不知苦滋味,用我70后的观点来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多少规矩。太过自我,我行我素。同龄的大多已娶媳妇嫁女了。他们似乎顺着我们上一辈人的人生轨迹往前蹒跚而行。他们是最可爱,也是最可悲的一代。上有老下有小。居高不下的彩礼,修缮房屋等掏空了多年积蓄。往上还有一些老人需要赡养。可以说。病不起,甚至于死不起。伴随八九十年代的退耕还林,可以耕种的田地越来越少。就算有,以目前的农业状况来说,只能亏本。亲眼目睹,堂兄卖生猪才五块钱一斤。即便是这样,为了孩子们读书。也必须喂猪,砍竹子,四处打零工……农村的一些陋习还是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越来越高的彩礼。稍微有家底的老年人甚至于把棺材本看得很重,提前就修了豪华的坟墓,然而平时却节衣缩食。这样的消费观念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有的晚辈本来经济状况也不太好,可是面临老人死去,也会大办特办。一切为了面子。同村的好几个同龄人,甚至于70岁的人也有孤独一生的,从来没有成家。以前的观念总是想生儿子,现实狠狠的给了他们一巴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有问题。嫁女的家庭有丰厚的彩礼,很多孩子拿着彩礼就去买车,超前消费。好几个家庭,娶了媳妇,因为文化层次,思想观念落后。女人觉得没有安全感,最终也逃离。婚姻状况很不乐观。


修行之旅二,农村现状​  很多孩子,一般情况下,初中甚至于高中毕业就出去闯荡。很多出外打工就在外面天南地北成家的很多,但最终成为单亲的家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啃老成为理所当然,应该。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思想,在农村仍然根深蒂固,只能这样来解释。就拿我亲弟弟来说。父亲尸骨未寒,他们就开会讨论父亲的遗产分割问题,田土分割问题。在他们眼里,老人为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这样的思想真的很危险。他们不知道,甚至根本就不懂得,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知恩,感恩,更不要说报恩了。 

修行之旅二,农村现状​  世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很多人也总是说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一个真实的需求。信息不对称,很多人盲目跟风,今年西瓜旺,明年继续,如果亏得一塌糊涂……我还是信奉曾经有位真正的专家说过,规模经济对于农业来说是一个圈套。农业的规模经济应该控制在50到100亩之间。而且必须对市场有及时的把握和诊断。多品种降低风险。作为当前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来说。缺乏金融支持是最大的困难。不得不提房地产确实绑架了很多的经济体系,其中包括农业。如果你想在农村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业,去银行融资是很困难的,首先就问你有没有扺压的房产。众所周知,农村的房屋面积再大,他的估价也是很低的。国家鼓励林权,土地融资,但是真正到了地方,很多银行都是不会接受的。这进一步的阻碍了很多人想发展农村经济的道路。可以说,历史的进程也证实了,农民确实是社会的最底层,也是最悲催的一个阶层。就算把你的温饱解决了,你也只算是还活着。

修行之旅二,农村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