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274744466
中風是中醫的術語,但輕微的腦梗塞在臨床上稱之為腔隙性腦梗死,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可出現一些輕微的症狀,如對側肢體輕度偏癱,眩暈,耳鳴,共濟失調,感覺異常,吞嚥困難,構音障礙等表現,病變小於1.5~2.0cm,該病預後較好,但容易復發。
腔隙性腦梗死是如何形成的?
是指大腦半球或腦幹深部的小穿通動脈,多在長期高血壓等危險因素作用下,血管壁發生病變,血管發生閉塞,最終導致腦組織發生缺血性壞死,當缺血壞死的腦組織被吞噬細胞移走後形成的小空腔。
腔隙性腦梗死有一部分患者是沒有明顯臨床表現的,僅僅在偶然體檢中被發現,關於其治療,在臨床上主要是控制腦血管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酗酒、血脂異常、心房顫動、頸動脈狹窄等,這裡要強調下血壓的控制,其次還需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
由於醫學的不斷髮展,很多疾病可以預防,還可以得到妥善的治療,此時再去相信所謂的偏方,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e醫路有你
神內小美醫生;
回答僅供參考;
歡迎關注、留言;
互相交流、探討、學習!
其實本身並沒有所謂的“輕微中風”,平常上主要指的是我們在檢查時發現的一些小的腔隙性病灶,但是臨床上並沒有引起我們主要的卒中症狀發作,患者也沒有能意識到的神經功能缺損(平常人一般主要關注或者是能引起一般人注意的多指的是運動功能障礙,圖肢體的癱瘓無力,口角歪斜、言語含糊等)!
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很多患者各種原因行頭顱CT或者核磁檢查,檢查報告顯示“腔隙性梗塞灶”,患者往往一看“腦梗死”,往往都特別擔心和恐懼,趕緊來醫院就診或者諮詢醫生“會不會癱瘓?”
(注:箭頭表示的就是我們臨床上常見的一些小的腔隙性梗塞灶,患者多為檢查時發現,往往沒有合併任何的症狀或不適)
其實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頭上會出現一些小的病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腔隙性梗塞灶),但是患者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僅僅是在檢查時偶然發現,所以這沒有必要引起過度的恐慌!
但是,如果這種病灶在比較年輕的人群中出現,或者病灶比較多、比較明顯,此時,雖然我們沒有什麼明顯的臨床症狀,但是我們此時也需要引起重視!
我們需要做所謂的“保養”!
非藥物控制:主要指的是日常飲食、以及生活或者個人習慣方面,這些不僅僅是存在腔隙性梗塞灶的患者需要注意,普通人也應該注意控制;
藥物控制:主要是在出現上述情況是,我們還需要評估造成上述症狀的可能的原因,根據病因會採取不同的方法。如比較的是高血壓病患者,特別是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往往顱內的病灶很多,此時如果加以注意,以後出現卒中(這裡是指有症狀的)的幾率會明顯增加!
總之:
對於發現的腔隙性病灶,我們除了一些個人日常飲食、生活需要控制的因素外;
我們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年齡、病灶的大小、多少以及患者的一般狀態、基礎疾病狀態等多種原因選擇合適的藥物預防措施,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控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基礎上,會採用專門的評分量表來評估患者卒中發生風險,根據不同發病風險的患者我們會評估是否需要給予的 二級預防(也就我們常說的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類降脂保護血管內皮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神內小美醫生”,瞭解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