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乡村振兴不能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中国网直播9月29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正部级),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改委:乡村振兴不能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 (中国网 宗超摄)

发改委:乡村振兴不能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宗超摄)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我们看到《规划》说要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我觉得这个《规划》确实很好,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政府打算投入多少资金来做这个五年的规划?第二个问题,投入资金之后,我们看到以前在一些地方搞建设的时候,很多地方可能会力度过大,然后建成了很大的城市或者很多基础设施,但是没有人去用、没有人入住,所以这个乡村振兴战略怎样避免类似的问题?就是建得过于华丽、过于美丽,但是最后没有人用?


张勇:

谢谢你的提问。中央1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总体安排,《规划》对今后五年的战略实施又作出了阶段性安排,下一步我们还要具体分工,根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细化、实化。同时地方也要拿出自己的方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意了你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过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经验就是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中国农村差异太大。现在你到浙江去,城里人想变成农村户口,因为变成了农村户口,光每年土地分红就有几十万。但是如果到西部地区,到青海、甘肃这些地方,农民就想进城,变成城里人。恰恰是因为有这些差距,所以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尤其是在具体的标准、具体的建设内容和路径方面,更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刚才余部长提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也是发改委制定的,是中央专门讨论过的。行动方案着力于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和道路硬化问题。在讨论时,汇总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大家认为在指标上一定要留有余地,要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任务指标,不能搞“一刀切”。包括农村厕所问题。在江南,水是富裕的,水冲厕所,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但在特别干旱的地区,完全用水冲厕所,就不符合实际。现在,我们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也是在提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适宜的标准,使他们在造价上尽量降低,确实能够达到卫生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当地的实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你一下子问我需要多少钱,我确实算不出来。因为这还需要每个地方具体作方案、作规划、定阶段性任务。乡村振兴只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推进。从现在的规划来讲,因为任务比较多,需要广泛筹集资金。除了政府之外,还有社会的资金。其实现在社会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企业都愿意投入和帮助农业农村,尤其是在扶贫方面。富裕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像广东,一个省对口帮扶的县的数量,和本省的县数差不多,我记得不错的话,大概是九十多个县。还有企业和城镇居民,都能够伸把手。现在很多企业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大灾的情况下,社会都积极踊跃地捐助。同时,农民也不能袖手旁观,也要出力。要共同努力把《规划》实施好、落实好。《规划》已经公布了,下一步就要具体分工。各省、市、县都要制定当地的规划或方案,因为省与省之间、省内部的差异也很大,财政的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之要坚持一条,就是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既要实用、同时还要俭朴,不能搞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规划》里已经把这些原则和要求都提出来了,下一步要进一步实化、细化,去落实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