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都很会偷懒

聪明的人,都很会偷懒

01

天道酬勤。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世道鼓励勤奋,关于勤奋兴学、兴业、兴家、兴国的故事从古到今流传,比如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闻鸡起舞……

可是,懒惰呢?

02

咕咕的懒是出了名的。

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

提起她,姐妹团在心里先“噗”了。

提起她在育儿上的成就,姐妹团在心里“哼”了。

再提起她在商业上的成功,姐妹团心里“哼哼哼”了。

凭什么?

她那么懒!

凭什么?

“就凭我懒啊!”她说。

她懒,孩子们从小就只能自己刷牙、洗脸、穿衣、吃饭,出门旅行自己收拾行李箱……凡事自己来。她因为“偷懒”而敢于放手,而她的放手反而成全了俩孩子。

她懒,所有工作她都尽量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去解决——能用巧劲的,绝不用蛮劲;能借力的,绝对不自己发力。

所以,平日我们总能见她岁月静好地在旅行,在喝咖啡,在逛街。

这让她身边那些时时刻刻围绕娃转,孜孜不倦拼梦想,废寝忘食忙工作,夜以继日创业的人不解也不服。她们那么勤劳,那么勤奋,为啥孩子没她家娃聪明独立,挣钱没她多,事业没她成功,婚姻没她美满……

命运对这女人实在是太好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近日我因一件小事,见识了她的“懒”,也见识了她办事的“巧劲”。

我带俩娃去她家玩,离开时孩子不小心将电话手表掉在了火车站。手表被工作人员拾到放在车站客服中心。车站提供俩办法,一是找人去拿,二是随车带到车站,去车站拿。

我知道咕咕懒,料想她不会帮我拿。再说,我也不能去麻烦别人。所以,我先选择了随车带回这种办法。但车站却不能提供联系人电话,只说,到时候去车站问就是了。但过了好几天,也不见车站带过来,打电话定位,手表还在桂林。

孩子喜欢那只手表,且价格也不便宜。想来想去,我还是给咕咕打电话拜托她了。

她果然不乐意,因为我们是发小,她说话也直截了当:我忙着呢,那地不好找停车位,来来回回折腾,至少得花费我两小时,我懒得折腾。但是,我有个建议,你电话给顺丰,找最近的服务区电话,让他们上门拿了寄,更快更方便。

这事就那么轻轻松松搞定了。本来要折腾两三回的事,一个电话就搞定了。我打电话夸她,她说:这都不算啥,小儿科,我偷大懒的时候可多了去了!

  • 你这么懒,能干成什么事呢?

这是人们用来数落身边那些看起来四肢不勤的人的话。带着引以为傲的骄傲,勤奋的人总是看不起那些看起来懒懒散散的人。

可换种思维想想:把专业的事交付给更专业的人,把不需要创造力的活动交付给机械,将繁琐的流程交给社会分工,这些都是省下时间和精力的方式。

某作家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99%的事情,那都是毫无意义的。

既然如此,成熟的人衡量勤奋和懒惰的标准也就不同:真正的勤奋是从战略到战术上的勤奋,而不是凡事都要面面俱到的劳作。

比如战略上掌握行动的方法论,懂得任用工具和资源,战术上懂得借力和知人善任。那么,即使一个人躺床上发号施令,她依然也是个事半功倍的“勤奋者”。

聪明的人,都很会偷懒

03

偷懒思想,催人思考,逼人成长,也让人得到更大的自由。

偷懒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比如,人类为了不洗碗,发明了洗碗机;为了不洗衣,发明了洗衣机;为了不走路,发明了各类交通工具……

古典老师在《跃迁》中提到:每当他想到一个点子,他不会马上继续独自思考下去,而是会上网找找有没有其他人也激发过类似的思考,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一个专业人士聊聊业内最新动态。

也许有人会说,这跟凡事先问度娘有什么区别?这样下去,人还有思考能力吗?

可是,现在的知识迭代更快、范围更大,联机思考能让思想质量变得更高,从而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为何不能先请教他人?——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是最高效的工作方式。而关键问题是,你是否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能力。

再说,人需要的是“独立思考”,又不是“独自思考”。

独自思考是一个人闷头苦想,不想出结果来势不罢休;独立思考则是和别人进行大脑联机、沟通反馈之后,寻找到最优解决法。

我以前就干过闷头苦想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某天中午,领导发了一大堆数据表格,交代统计数据。我当时EXCEL用得不太熟练,拼命地想去了解一些操作。但我不想去打扰同事,便决定借助百度去了解正确的做法。

我在百度上搜来搜去,在表格上试来试去,就是不得要领。眼看下班了,也没统计完几张表格。还是路过的同事,看我一脸着急,主动过来帮忙,几分钟就教会了我。她从事财会工作,那些EXCEL操作技能对她来说易如反掌,如果我早点请教她,那晚便不会加班到凌晨了。

古典老师说,这个时代的特质是: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既然如此,搜索信息、运用信息以及借助信息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方式。站到巨人肩膀上,视野更开阔,解决问题也会像走了捷径一样变得迅速。

聪明的人,都很会偷懒

勤有勤法,懒有懒法。

  • 人们以为猫头鹰是夜猫子,通宵不睡抓捕猎物,是夜晚的勤奋工作者,其实并不是如此。猫头鹰晚上会“偷懒”休息,它们睁一眼闭一只眼的休息,小猎物从眼前过,他们也不以为然,“抓大放小、养精蓄锐”是它们的捕食原则。

  • 聪明的女人会偷懒,绝不会成为事事抢着干的保姆,而是懂得示弱、懂得求助,让男人帮忙分担家务和生活中的琐碎,让男人体验她的难处,而不是将男人供奉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甩手掌柜。

  • 聪明的妈妈会偷懒,她们懂得适时放手,懂得让孩子学会适当承担家务与责任,善于高质量的陪伴,善于引领孩子去感受这个世界的轮廓,而不是时刻陪伴、事事包办,将他们培养成家里的“小皇帝”。

善于偷懒的“职场猫头鹰”,从没有停止“成长”。

善于偷懒的女人,婚姻家庭更幸福。

善于偷懒的妈妈,孩子思想更独立。

“偷懒”是聪明人的工作方法。

“偷懒”是智者的生活智慧,更是一种生存艺术。

焦虑感爆棚的现代社会,我们也学学怎样“偷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