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这是 “画里画外都是戏”专栏的第二十三期,今天我们聊聊神话故事

在介绍今天的内容之前,萃花说几个词,看看大家最先想到什么:

二郎神 \ 哪吒 \ 黑风山

不出意外,相信99%的朋友已经脱口而出了——《西游记》嘛!今天萃花要介绍的是跟《西游记》有关的画作——《搜山图》。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宋 佚名 《搜山图》

民间流传着关于《搜山图》创作的背景故事:二郎神打那玉结连环寨经过,跟哪吒比起武来,谁料不小心刺破了驱邪院主的锁魔镜,被镇锁住的金睛百眼鬼和九首牛魔王跑了,于是二郎神带领梅山七怪、一千二百草头神追到黑风山,搜山降服这两个妖魔及一众喽啰……

整幅画描绘的是二郎神带神兵神将搜山降魔的故事,遗憾的是它并不完整,不过,《搜山图》作为古代一个仙侠·玄幻·神魔大IP,自宋元就有许多画家热衷于画这个题材,我们也有幸看到比较完整的一版。▼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明 郑重 《搜山图》

对比明代的《搜山图》,我们能发现宋版的场景里缺少了主角二郎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这幅画,你该不是冲着二郎神来的吧?

宋版《搜山图》是众多版本里较早较好的一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起首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妖怪,爬上树想要逃走。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人首蛇身的妖怪

在树下还有虎视眈眈的神兵,手里紧紧攥着刚擒获的猎物。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虎视眈眈的神兵

跟随左边小女孩看过去,她正和三个惊慌失措的女人被手持长剑和狼牙棒的神兵驱赶前行。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被俘虏的妇孺

在他们身后有一群躲避追捕藏在树洞里的魔怪。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躲在树洞里的魔怪

画面中段是一群神兵神将手持刀枪剑戟,放出狗和鹰来追捕由魔怪变成的老虎和美女……前堵后截,妖怪无处逃身。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神兵神将在追捕魔怪

一向雄壮威武的老虎在神兵的追捕下,也失去了与之抗衡的能力,虎妖的家眷慌乱中露出了熊掌,狐狸身……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露出原型的“美女家人”

画面尾部是被神兵一手抓住脑袋的猴子,因为过于挣扎弄丢了一只鞋子。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被抓住脑袋的猴子

在猴子下方是两位神兵神因为忙着制服蟒蛇,一时大意放走了猪妖。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制服蛇妖

当发现有妖逃走时,左边的神将好像马上就要抽身去追捕猪妖……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猪妖与神将对视

四目相对的时候,猪妖估计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全画包括神将、猛虎、怪鱼、大蟒等五十多个人物、动物,设色明亮,山林树木皴法豪迈。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山石皴法豪迈

人物用工笔重彩,衣纹用铁线描,刚劲有力,生动传神,重墨皴染重色和细笔人物相呼应,浑然天成。画家造型十分准确,粗细相称,能工能写,创造了形神兼备的一批精怪类形象。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人物衣纹的铁线描

可是看完搜山过程的你一定会发现异样,神兵神将搜尽妖魔应该是大快人心的,为什么突然觉得心情复杂?为什么作为正义的象征,神兵神将们凶神恶煞的?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捕妖的神兵们

而妖魔鬼怪却面目和善,惊恐无助?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中箭的妖魔们

对于搜捕者与被虐杀者精神情绪的描绘,身处宋元水深火热境地的百姓似乎能感同身受,他们感慨画家技艺高超,同时又对被搜捕虐杀的妖魔产生了同情。战乱中,他们被官兵差役追捕的遭遇,和这群妖魔的处境无异。

那这种动荡不安是吴承恩《西游记》的灵感来源吗?据记载,吴承恩在看过一版《搜山图》后写下《二郎搜山图歌》: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

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擎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

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

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

……

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在前《西游记》在后。小说里还三次描写过二郎神搜花果山,那些猴抛戈弃甲,撤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是不是跟《搜山图》里的场景如出一辙?

你肯定没见过,《西游记》的故事来自这幅画,画里画外都是戏

▲ 神兵俘虏的猴子

《西游记》追求的君圣臣贤,政治清明,世间太平的社会理想,与《二郎搜山图歌》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不谋而合。

这一篇《二郎搜山图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记》的作者的胸襟和著书的态度了。

——胡适

大概古往今来,人们都有着同一个梦想:世界和平!

文章出自网络,如有问题请私信,24小时内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