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字元素),廣東東莞石碣人,1584年出生。1619年(萬曆47年)考取進士。當年,明朝為反擊後金入侵,消除隱患,派楊鎬為將,率十餘萬之眾,兵分四路圍剿後金。努爾哈赤採用“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機動作戰、各路擊破的戰法,於在薩爾滸(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及附近地區大敗明軍。此事震動朝野,更引起袁崇煥的高度關切。
袁崇煥畫像
次年,他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他為官清廉,有史料記載“此臣做縣官,不入一錢”;他執政公正,使大量冤假錯案得以平反;他盡心民事,有親臨百姓家火災現場並親自參與救火的事蹟記錄;他心繫邊防,雖為一縣官,卻“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因此對當時的江北邊防事務較為了解。
袁崇煥現留唯一手跡,是其在任邵武知縣期間為該縣的聚奎塔所題寫的塔名
1622年(天啟二年)正月,努爾哈赤攻打、逼降了廣寧(遼寧北鎮),明朝廷再度陷於恐慌。當時,袁崇煥正在北京朝覲(參加朝廷組織的考核),被破格提拔於任命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未久,袁崇煥“單騎閱塞”,獨自一人騎前往關外勘察地形、瞭解敵情。回朝後,在“京師各官,言及遼事,皆縮朒(nǜ,虧缺、不足之意)不敢任……”的情況下言稱:“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於是被派往遼東任劍僉(qiān)事一職。臨行之時,他作詩《邊中送別》一首:
五載離家別路悠,
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
何用安危問去留?
策杖只因圖雪恥,
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
愧我邊塵尚未收。
詩中表達了他在國家百難之時挺身而出的目的是“圖雪恥”而不“為封侯”,足見他的愛國忠君之心。
袁崇煥時代的明朝東北局勢圖
從此,袁崇煥開始了他在“村無狗吠,戶無雞鳴”遼東民情,缺糧草、少軍械的兵情,大片領土失守的戰情下經營、鎮守遼東的偉業。他重修城池、整頓軍紀、安撫邊民,屢立戰功,挽大明於潰崩之際。
1626年2月,袁崇煥採用堅壁清野、軍民共守、憑堅用炮等戰略戰術,取得了寧遠(遼寧興城)大捷,殲敵17000餘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進軍山海關的企圖。有人稱這次作戰中努爾哈赤被炮所傷,這也是其後來死亡的原因,不過此事未有明確歷史記錄。但不管怎樣,這是明與後金之間的戰爭以來明朝軍隊首次取得的勝利,這對明朝的軍民樹立勝利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1627年五月,皇太極親率後金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圍攻錦州,一路攻打寧遠。此時,已經擔任遼東巡撫的袁崇煥再次統領明軍,採用憑堅用炮堅守錦州,結合精騎城外佈陣助守的戰法,大量殺傷了後金的軍隊,迫使皇太極撤軍,粉碎了他的西進計劃,使京城轉危為安。戰史稱之為“寧錦大捷”
寧錦之戰後,袁崇煥因遭魏忠賢閹黨嫉恨、彈劾辭官返鄉。不久,明熹宗駕崩,朱由檢(明思宗,崇禎皇帝)即位,魏忠賢的亂政也走到了盡頭。而袁崇煥也重新被啟用,任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大至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兼瀋陽軍區、北京衛戍區司令吧。
1629年(崇禎二年)十一月,皇太極率數十萬大軍再次進犯,袁崇煥統領各地軍隊與其進行作戰,但隨著戰事的發展,皇太極採取率軍越過袁崇煥的防區奔襲的方式直接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不得不於萬急之中率兵護衛京師,並於北京城外與後金軍隊血戰數場,幾近戰死,直到逼迫皇太極撤兵。
遼寧興城的袁崇煥雕塑
戰後,袁崇煥卻被崇禎皇帝下獄治罪,最後以通敵、欺君的罪名定為死罪,並於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以凌遲處死,其家人也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
對袁崇煥的死因史學界有多種說法,且尚無定論,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魏忠賢閹黨餘孽作梗;二是皇太極使用了反間計;三是其他大臣妒忌使然……,但最為重要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昏庸,導致了他自毀長城,因為“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雖然客觀上講,袁崇煥自身的確也存在一些可以定罪之處(比如越權擅殺了毛文龍),但在當時絕非可以定死罪的,況且還是以法外之刑(明朝死刑只有絞死和殺頭兩種)的凌遲酷刑處死。
北京現保護的袁崇煥墓,據說他死後屍身下落不明,也未埋葬於此,但有個地方祭奠他,總比沒有的好
袁崇煥死得極其冤枉且又悲慘,可以說在中國曆代來說難出其右。說他冤枉,是因為他文武雙全,為文官時不貪財,為武官時不惜死,可以稱為中華為官者之典範;說他悲慘,除了因為他以僅僅47歲的年齡死於凌遲這樣的酷刑外,更可悲的是他還要在死時身背罵名,以至於他行刑之時京城百姓爭啖其肉以洩憤恨。直到他死後150餘年,在才被乾隆平反。據史書記載,乾隆曾寫過“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還令人查找其後人下落,但沒有找到。
最後,讀兩首袁崇煥的詩,來感懷對他的敬意!這兩首詩是袁崇煥悼念熊廷弼的。熊廷弼也是明朝著名將領,先後兩次任遼東經略,與袁崇煥有深交,二人曾多次在一起討論兵法邊防之事。1625年,熊廷弼被明朝冤殺,並遭“傳首九邊”之辱,也就是死後把首級送到九個邊境重鎮示眾。袁崇煥得知其死訊後寫了此詩,今天讀來,彷彿是後人寫下用來祭奠作者本人的。
《哭熊經略》
之一
記得相逢一笑迎,
親承指授夜談兵。
才兼文武無餘子,
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眥須欲動,
模糊熱血面如生。
揹人痛極為私祭,
灑淚深宵哭失聲。
之二
太息弓藏狗又烹,
狐悲兔死最關情。
家貧資罄身難贖,
賄賂公行殺有名。
脫幘憤深檀道濟,
爰書冤及魏元成。
備遭慘毒緣何事,
想為登壇善將兵。
閱讀更多 杜慧傑V5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