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刘世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發表主題演講。新華網記者李林 攝

改革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也需要頂層設計

第一,改革的方法問題。講到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我想起當年中國剛剛成立證券交易所時,很多人認為證券、股市是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不能用。鄧小平同志當時講了一句話,“搞一兩年,看對了,就放開;錯了就糾正,關了就是了”,這才給金融開放開了口子。這個口子開了之後,中國整個金融業開闢了一條帶有前瞻性的路線。

這其中有一個改革方法論的問題,剛才李揚院長也講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最近有人說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了,很多事情都有經驗可循。我覺得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我們現在仍然需要“摸著石頭過河”。這個“摸著石頭過河”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怎麼理解改革。改革從本質上來講是創新,創新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你不知道哪個是對的。

就像我們面前有一條大河,下面有五塊石頭,踩準了這塊石頭才能過河。但是開始的時候,茫茫水面下,不知道石頭在什麼地方,踩不到就掉到河裡面去了。怎麼才能摸到五塊石頭呢?我們可以用數據的方法,把這塊水面畫成一百個方格,95次試錯了,那就有5次是試對的。所以,創新本質上來講就是試錯的過程,最後才能找到對的東西。假設一項創新成功,需要試一百次,如果只有一個人試一次,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一,如果十個人試,創新成功的概率就是百分之十。這體現了市場經濟的精髓,其實是讓各級政府、廣大人民群眾等各個主體都參與這樣一個試錯的過程。

刘世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劉世錦:創新本質上來講就是試錯的過程,最後才能找到對的東西。新華網記者李林 攝

市場經濟本身是開放的、競爭的體系,但是建立市場經濟的過程是自然演化的過程,其實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現在來看,光摸著石頭過河行嗎?我們還需要頂層設計,我認為頂層設計需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當下的改革方向;第二,畫底線,什麼事不能幹,什麼局面要避免。大的前提確定以後,什麼樣的體制形式,什麼樣的機制政策符合中國實際,符合某個省、某個市、某個縣的實際,一定要探索。最後產生的市場經濟一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不是其他國家的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很重要的一個特點,也是我們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就是地方競爭,省和省之間,市和市之間,縣和縣之間,鄉和鄉之間,兩個村之間的政府要相互競爭,通過相互競爭增強自身吸引力,吸引外部資源推動GDP增長。

90年代的時候,許多地方政府保護本地企業,搞區域封鎖。但是一段時間以後發現這個辦法其實並不好,外地來的企業比本地企業更能幹,於是就出了一句話“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然後地方政府開始招商引資,資源開始流動起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中國在市場經濟建立之初,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事先並沒有設計規劃,最後成熟的市場經濟就形成了,這是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形成的。

近期,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中小企業“五六七八九”特徵,即: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非國有經濟,或者叫民營經濟,當然還有外資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先開始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搞一點個體私營經濟,但是它很有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得越來越大,這是演化出來的。中國這麼多年的體制變遷,包括金融市場的發展,其實是一個演化的過程,得益於“摸著石頭過河”這樣大的改革思路。現在,除了“摸著石頭過河”,我覺得還需要“頂層推動”,不能後退,這是底線。我們現在的改革某種意義上來講還沒有完成,比如市場建設,產品市場應該說大部分形成了,要素市場只完成了一半,改革沒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個過程中就需要頂層設計,方向一定要明確,而且要有非常強烈的改革意識。

刘世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論壇現場。新華網記者李林 攝

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要與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相適應

第二,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下一步要解決什麼問題?

一、進一步打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壟斷,提升效率。從市場準入和競爭方面解決這個問題。

二、解決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當然這是全球性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以後是否能讓中小企業在發展的時候有比較好的金融條件,這是需要解決的。我們前段時間做了一些調研,專門有調研組到浙江去調研。在臺州,有一些民營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做得非常好,利用是本地化的信息優勢,不僅僅是看財務指標,看你到底是誰,你做的什麼事,有很多具體的指標,發現有投資價值的企業,或者是風險在什麼地方,進行控制。

三、對創新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這個很重要。我們現在提倡創新轉型升級,這需要銀行和政府的平臺支持。在中國不是簡單地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到了這個階段以後,創新轉型升級需要的具體金融業態、金融工具是什麼?這個還得摸著石頭過河,得去試。

刘世锦: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與會嘉賓記錄精彩觀點。新華網記者李林 攝

四、綠色金融,這個潛力很大。過去我們把綠色發展僅僅看成是環境保護。很多人對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存在抗拒心理,認為對經濟增長是有負作用的。但綠色發展不僅僅是做減法,更重要的是在做加法和乘法,因為綠色發展會帶來綠色消費、綠色生產、綠色金融、綠色創新。現在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綠色的,如果不環保沒有人願意為它付費,社會也很難接受它。未來的綠色金融潛力很大,大概10年以後,不是綠色金融的部分一定有問題,換言之,全部都是綠色金融。

這是我想講的幾個方面的問題,最後我想說,現在金融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中央提出要“毫不動搖地支持、保護、扶持民營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和過去的提法有所不同,民營企業還要增強信心。

下一步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我們要繼續重申已有的大方針,更重要的是要增強大家對政策的可信性,政策是管用的。由於民營經濟對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我提一個建議,我們的金融體系,特別是正規的金融體系,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應與民營企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相適應。我覺得金融業改革開放在這些方面要有所推進,這樣金融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前景,才能獲得更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