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洋政府没有成功剿灭国民党?

沁屿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之间进行了长达十七年的斗争,最终以国民党取胜告终。而在这十七年中,双方的斗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辛亥革命至二次革命之前;

第二阶段是二次革命至北伐战争之前;

第三阶段是北伐战争之后到东北易帜。


第一阶段(1911—1913年)

辛亥革命之后,各地小团体纷纷独立,需要注意的是,十八省是独立,而不是归顺于南京临时政府。虽然部分由同盟会掌控的省坚持拥护孙中山,但是大多数的省,其实更倾向于北洋政府,就连武昌首义的湖北省也是如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各省在独立的过程中,各地的实力派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利益体系,甚至独立的财政体系。而南京临时政府当时没钱,无法笼络这些地方实权派。(现在也一样,中央没有钱,地方就不服。)

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后,这些省逐个的加入到了北京政府,因为北洋政府稍微富一点。但是袁世凯也只是比孙中山富一点而已,所以北洋政府的控制力也不强。比如当时的东北,袁世凯就鞭长莫及。很多蒙古人因为关内移民侵占了他们的利益,在东北搞了很多蒙古人组织的武装团伙。这些武装团伙,几百人的队伍有几十个,几千人的队伍也有好几个。北洋政府无力压制,只得放任不管。

当时,袁世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同盟会身上。因为同盟会当时改组为国民党,力图在选举上击败北洋系。后来在宋教仁的努力下还真的成功了,结果宋教仁突然遇刺身亡,搅乱了国民党的执政希望。孙中山莫名其妙的掀起二次革命,给了袁世凯一个镇压的理由。

那么袁世凯之前为什么不镇压呢?因为最早的民国政府是由北洋系、国民党、各地实权派共同组建的。如果袁世凯敢动国民党,必然会让各地实权派联想到唇亡齿寒的道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各地联合反对中央,对袁世凯的统治很不利。所以袁世凯要忍,要等国民党一方先犯错,给他一个合理镇压国民党的理由。结果孙中山没有沉住气,差点断送了国民党。

(北洋军太和殿大阅兵)

第二阶段(1913—1926年)

二次革命后,国民党被定为乱党,孙中山等人被通缉,当时几乎没有人同情国民党。因此逃到日本后的孙中山,有点病急乱投医了。他先是把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然后又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必须绝对服从他的领导,无论资格多老,都需要重新立誓约,还要按指印。这样一来,国民党就不是一个欧美性质的政党了,更像是一个黑社会组织。因此黄兴等人拒绝加入,搞得国民党的实力进一步被削弱。

袁世凯方面,他在镇压国民党后,其实也没有好哪去。虽然国民党没有了,但是地方实权派仍然阴奉阳违,搞的他很头疼;然后是北洋系内部,以北洋三杰为代表的人,各个都跟他顶着干。搞的最后袁世凯昏头了,居然想出了称帝这个昏招。

虽说袁世凯称帝并不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也有利用称帝实现国家统一的梦想。但是就称帝这件事的本身来说,这是给了反对他的人,一个政治正确的借口!

首先是南方军阀反对他,接着是以冯国璋为代表的北洋系也反对他,最后连曹锟和吴佩孚也不敢再力挺袁世凯。堂堂的洪宪皇帝,最后因为称帝而落得一个人心尽失的下场。

以现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北洋政府唯一存在剿灭国民党的机会,就是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失去了所有根基,基本上已经玩完。如果老袁不称帝,国民党的日子会很难过。

袁世凯死后,国民党并没有翻身。因为当时的北洋政府很强,仅正规军就有二十多万,而且装备齐全,训练水平和后勤都是一流水平。这种战斗力,别说是国民党,就算是地方军阀也不敢相抗衡。但是北洋军也有问题,就是有很严重的黑社会气质,说白了就是帮会性质。导致内部的派系林立,讲究论资排辈。以前袁世凯还在时,还能稍微压制派系,让北洋军有一个总指挥。但是袁世凯死了之后,也就没有人再能约束北洋军了。

比如说护法战争时,段祺瑞坚持要求灭了南方的派系,但是冯国璋不愿意。他俩都是北洋系的大佬,下面的小弟到底听谁的?如果当时按照段祺瑞的意思办了,把南方军阀灭掉。可能国民党又会流落到海外,毕竟当时国民党是依附于南方军阀的。只不过冯国璋为了抵制段祺瑞,暗中给曹锟和吴佩孚指示,让他们不要给皖系出力。导致最后荡平南方军阀的计划被搁置,错过了最佳时机。段祺瑞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选择先跟冯国璋开战,利用各种手段挤垮冯国璋。双方这一战,就是后来直系和皖系内斗的开端


冯国璋被段祺瑞搞下台之后,段推举当年小站练兵的元老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徐世昌虽然名望很高,但是他属于参谋型的人才,对北洋政府这种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武装力量玩不转,最后黯然下台,没什么政绩。徐世昌的下台,可以看成是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北洋政府名义上还是一个政府,在各方面都碾压国民党;在此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分裂,不再是一个统一政府,优势不再像之前那么大了。

比如北洋政府当时就打了三次大内战,若干小内战,打的皖系退出了历史舞台,直系和奉系两败俱伤,连吴佩孚都流浪了几个月,如同丧家犬一般。而国民党则在护法战争之后,慢慢跟南方军阀划清了界限。后来通过苏联人的支持,掌握了自己的军事武装,一举打败了广东军阀陈炯明,独占了广东。后来广西的当家人变成了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两广随之合并,组成了广州国民政府。

由此来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实力差距在缩小。北洋已经不是那个北洋了,国民党也不是那个国民党了。然而北洋政府却不以为意,继续内讧,完全不把国民党当回事。



第三阶段(1926—1928年)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宣布北伐。北伐军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吴佩孚和孙传芳打崩溃了。之所以会有如此令人发指的战绩,一方面是国民党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搞暗杀的炮党;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奉系和直系根本就没拿国民党当回事,以为北伐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还拿老眼光看人。

比如吴佩孚的军队当时就还在北方跟冯玉祥死磕,北伐军打到湖南时,吴佩孚都不在乎,因为他人定冯玉祥才是大敌;张作霖和孙传芳也持同样的看法,他俩认为吴佩孚应该能搞定北伐军,冯玉祥才是心腹大患。另外他俩想让吴佩孚跟北伐军打一个两败俱伤,所以他们就没有派兵支援吴佩孚,对战争采取观望态度。就是这么说的轻敌,才导致北伐军会如此轻松的击败他们。

再之后,冯玉祥和阎锡山加入国民党,使得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实力发生了根本性倒转。

比如二次北伐时,国民党的兵力就高达七八十万之多,奉系不过五十万而已,被一顿爆锤。张作霖被迫出关,遭至炸死。北洋政府也随张作霖的死,被彻底扫进了垃圾桶。



北洋政府失败的原因

第一、党建

孙中山,宋教仁的党建改组工作,是把原本松散的同盟会,往有严格规章制度的近代政党上带。而

北洋政府,说好听点叫政府,难听点叫节度使联盟,再难听点叫帮会

那么党建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就跟袁世凯当皇帝的目的是一样的!最早的同盟会是西方式的政党,党员想当就当,组织严密性一般。比如阎锡山就是同盟会元老,但是为了生存,没少干过助纣为虐的事。这种两面三刀的人,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基本不会发生了。因为国民党变成了苏俄式政党,一切党员以孙中山为精神领袖。他不是皇帝,但相当于皇帝。反观北洋系,仍然是过时的老结构,各种土匪恶霸都能混进去,从内向外腐化了全北洋。这就导致北洋如果失败,就如同一栋大厦瞬间坍塌一样,而国民党如老树盘根,怎么吹都不倒。

袁世凯如果能多活几年,看到并了解苏俄式的政党后,估计他就不会称帝了……



第二、内讧

北洋系和国民党的内讧是反的,早期是国民党有内讧,北洋系相对比较团结;后来袁世凯病死,北洋系开始内讧,国民党因为党建的原因开始团结一致。而北洋系不团结,跟段祺瑞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北洋的溃败,段祺瑞个人难辞其咎。

他首先是挤兑袁世凯,关键时刻撂挑子,拒绝给袁世凯台阶下。后又和直系几个老伙计闹不和,引入张勋和张作霖先,帮着张作霖霸占东北。总之就是一步错,步步错,打破了北洋系的整体平衡。这一点也说明,北洋政府没有真正的政治家。在大政方略方面不如国民党……


Mer86



因为在获得苏联援助以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从来不是北洋政府真正的敌人。


从袁世凯开始,北洋政府真正的敌人一直在北洋政府内部。


对于袁世凯来说,他真正的对手不是孙中山、宋教仁,而是段祺瑞和冯国璋。


袁世凯曾经对段祺瑞怒吼“不要老是给我推荐跨东洋刀的人”,他也深知自己做总统,冯国璋会是自己得力手下,他做皇帝,冯国璋会是第一个反对他的人。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近乎于胡闹,孙中山只是在政治领域以自己失败达到了让袁世凯一同失败的目的,但是袁世凯的失败不等于北洋政府的失败。


段祺瑞执政北洋政府后一心想着“武力统一”,而他所谓的“武力统一”无非是想把曹锟、吴佩孚这些直系军阀赶的远远地,别在他段总理眼前晃荡。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与其说是武力反对北洋政府,不如说是西南军阀借着孙中山这块招牌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的主张;而段祺瑞其实也很感谢孙中山搞的“护法运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把讨厌的直系军阀赶过长江去。


事实证明段祺瑞的看法是正确的,他最危险的敌人确实是该死的直系军阀,而非南方那群“守户之犬”,至于孙中山先生,此时的孙先生和国民党已经快沦落到梁启超进步党的地步了,类似于真田幸村家族在日本幕府的地位。(幕府将军曾经说真田家是很好的剑穗,对于胜利者来说一个很好的装饰品。)


取代了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的直系军阀很明显是把冯玉祥和奉系张作霖当做了最危险的敌人,尽管吴佩孚一再声称自己要继承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志愿,但是公正来说,吴佩孚从来没有真正把注意力放在孙中山先生与国民党这边。


吴佩孚


因为在广东搜刮太厉害,广东本土军人陈炯明赶走了孙中山和他的国民党;你看,北洋政府还没发力,孙先生和国民党就成丧家之犬了。


而取代了直系的张作霖,他的主要敌人是冯玉祥和自己内部的郭松龄,孙中山先生和国民党,暂时还排不上号。再说此时,孙先生已经获得苏联援助,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回到问题本身,正是因为北洋历届政府(派系)从来没有把孙中山先生和国民党当做真正的对手,所以才没能“剿灭”国民党;真正被忌惮的,比如吴佩孚,你看他走到哪儿都让人紧张,张作霖宁愿让北伐军得利也要在河南武力收编吴佩孚的军队,为什么?就是因为吴佩孚是真正太厉害了,这种心腹大患绝对不能允许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克罗采和春天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不满足大总统的权力,取消了刚刚选举产生的议会,解散了国民党,倒行逆施做起了皇帝。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在国人的一片声讨中黯然离世。死前取消了帝制,袁世凯知道由于他的倒行逆施,北洋军阀已经人心丧尽。不得不由在辛亥革命中做过革命军督政的黎元洪接任总统,由北洋派段祺瑞任总理,这样实际权利仍然由北洋派掌握。

此时的北洋政府是中华民国的唯一合法政权,虽然实权仍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但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内部势力相互争权夺利,逐渐形成比较强大的三股势力,即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三个派系为了夺取北洋政府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争斗,北洋政府的控制权经历了从皖系到直系再到奉系的更迭。其内部争夺的异常激烈 ,国民党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再说名义上国民党已经被袁世凯解散,且二月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损失惨重,主要成员大都流亡国外,在北伐战争之前,国民党对北洋政府没有形成真正的威胁。

冯玉祥坐镇北京后,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广东革命政府率军北伐,吴佩孚被击败,从此一蹶不振。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加入国民革命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承认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结束,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时期。


无奈且向上


说实话,北洋政府当时最强势的时候,很明显就是袁世凯当政的时候,这个时候整个北洋军内部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一点儿杂声的 ,此时此刻,整个北洋军内部全部是听袁世凯的命令而袁世凯可以直接命令北洋军去做任何事情。

但是事实上就连袁世凯当政的时候都不敢去打国民党的主意,为什么?

首先,袁世凯这个人是一个强人,虽然他在慈禧的面前表现得就像一个奴才一样,但是这个人曾经年少气盛过,别忘记啦,当初他出兵朝鲜的时候,朝鲜的王后都对他另眼相待,这个人老奸巨猾,对于各方的势力,他都可以笑呵呵的接受,但是最起码的一点,他从来都不受制于人,他训练北洋军原先慈禧是让他拱卫京师的,但是情况很明显,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他的部队在山东放羊呢,袁世凯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任何一个军阀任何一个帝国都不可能左右他的意志,对于欧美列强还有日本而言,你对于袁世凯这个人是感到又恨又怕,恨的是,我给了他这么多资金给了他这么多地为它竟然不帮我的忙。怕的是袁世凯此时的北洋军可以说是军容齐整,而且战斗力强悍,跟日本人硬碰硬的话,谁胜谁负,这一点还真不好说,就如同他对日本人说的那样,当初伊藤博文在的时候都不敢对我大声说话,你他妈算老几。

由于这个人的强硬,使得很难控制他,因此其他的欧美列强方面。都是希望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我可以支持北洋政府,同时我也可以支持国民党,只要中国方面有求于我,他就会给我开通市场或者给我提供大量的工业资源,因此,对于欧美列强而言绝对不希望中国一个人一家独大,这就造成了中国将失去了对于他们请求的意愿,那我辛辛苦苦做的一切不就成了别人的嫁衣了吗?所以国民党,必须要存在,而且要存在的轰轰烈烈,并且要跟北方的政府对立而行,这就形成了南中国河北中国这样的话两边只要保持着小的争端对立的话,那么我就可以在中间当一个调停人,或者是我出卖军火的军火生意可以做得更加的好。

但是,袁世凯也有自己的考量,被杨军虽然号称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队,但是事实上满打满算整个北洋军一共正规军20万人。当时整个中国有多少人,4万万人,北洋军能打硬仗,能打胜仗,但是害怕自己的军队被消耗的太大,袁世凯特别清楚,北洋军就是自己的一切,军队的权利才是最高的权利,只要军队在手。他在中国就横着走,对袁世凯而言,中国还有其他的事例,比如说刚刚倒台的满清政府,比如说各个地区的军阀势力,比如说湘军,淮军等一系列遗留下的老牌军队的实力,尤其是在武汉的军队,他们可以直接领取到当时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汉阳造步枪,有武器,你就能够继续发展的军队,如果此时此刻袁世凯不顾一切跟国民党拼个两败俱伤,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到底最后便宜了谁,清政府虽然已经倒台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能搞不准,到时候清政府再来一个政府跟他秋后算账呢。因此,军队打仗,不用了,只要跟在我身边,继续跟着我一起作威作福,享受就行啦,因此,在尝试性地拿下了武汉跟南京之后,袁世凯对于南中国选择放手,其他的地方,你们闹腾去,我只要保证我的税负能够维持我军队的开销,其余的事情我管不着,说了我还有一个梦想,我要当皇帝。

结果皇帝当了100多天,人家全起来叛变了,这个时候袁世凯傻眼了,和生生被自己给耗死了,袁世凯一死,整个北洋军内部就开始闹腾,谁都知道北洋军这个老大有多么诱人的利益,但谁都知道,北洋军老大这个位置有多不好当,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像袁世凯那样拥有大的才能,能够同管整个北洋军政府,两边一看不顺眼,立刻就打成一片,如果看得顺眼,立刻就是拜把子兄弟,这种你来我往,反反复复,经常搞得自己治下就很不安宁。

而且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想,袁世凯在的时候还能正压得住这些矛盾,袁世凯一旦死了这些人,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就在那不断的闹腾,使得北洋政府在当时中国底层民众看来简直就是一群流氓,一群山大王,你比方说最著名的张勋复辟,这种事情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去做,但确实有人这么做了,而且还就是你北洋军的人,在接下来事情就是《凡尔赛合约》,袁世凯如果在说不定月强还不敢让他签字么一款条约,甚至连这款条约拿出来的勇气都没有。但袁世凯死了。条约一拿出来段祺瑞政府屁颠儿就过去签了,这个时候,北洋政府又打上了,卖国求荣的标签,你凭什么去服众?

而且这个时候南方的整个政治形势,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伟人谁?孙中山。

对于我们而言,辛亥革命这四个字只是历史书上面的一个考点,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辛亥革命对于整个中国的意义来说太大了,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的膝盖,生下来不是用来跪的,而是用来工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存在的,民主共和,原来我们都不知道,但是经过孙中山这种宣传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我们并不是别人的奴隶,我们跟所有人种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要有追求财富的权利。

孙中山在中国南方,呕心沥血,终于将整个南方,打造出了对于资本主义的向往,对于未来新生活可以投入奉献一切的那种人民愿望。

此时此刻,在北洋政府直接管辖的中国北方,形势还算比较好,但是在南方的话,人们并不愿意跪你北洋政府那些领导人,清政府的皇帝都已经被打倒了,你们又算什么东西,我们要的是钱,要的是资金,我们要去创业,我们要去发展我们自己的实体工业,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所以我说,孙中山这个人值得中国任何一个党派去敬佩,去给他应有的尊重,如果没有他老人家呕心沥血,在中国披荆斩棘开创革命道路,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将会如何这一点完全无法想象,最近我听说台湾的某位仁兄把孙中山的雕塑给打倒之后还打算利用法不责众这个调理来帮自己洗脱罪名,妄想!


漩涡鸣人yy




北洋政府主要分为三个时期:袁世凯时期,段祺瑞时期,张作霖时期。

袁世凯当政时期是看不上国民党,只是觉得会对自己造成麻烦,然后解散国民党,当时的国民党在袁世凯眼里如同蚂蚁,翻手便可镇压。

段祺瑞执政时倒是想认认真真挥军南征革命党以完成统一,但是因为得不到冯国璋的支持而失败。

张作霖是忙着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顾不上南方的国民党。国民党因此在张作霖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究竟有着怎样难解难分的恩怨情仇呢?



袁世凯成功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民党。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但是当时的革命党虽然以同盟会为首,可是派系复杂。为了形成足够的力量对抗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孙中山、宋教仁等人开始联合其他政党改组成为国民党。1913年国民党以最高票数取得首次国会选举的胜利,党魁宋教仁当选中国民国内阁总理,同年3月,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遭枪杀。宋案发生后,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即刻回国,然后组织发动了“二次革命”。在袁世凯绝对实力的碾压下,二次革命很快遭到镇压。

1913年袁世凯称国民党“借改革政治之名,行攘夺权利之实”,然后强行解散国民党,同年袁世凯正式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则再次黯然离国,东渡日本,1914年7月于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以后,袁世凯将主要精力用于如何巩固扩张自己的权力,对孙中山流亡日本后所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并没有太多关注。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成三派系,并陷入不断的内斗中。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1916年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病亡。袁世凯死后,北洋体系崩盘,分化成皖系、直系以及奉系,这是从袁世凯称帝后的众叛亲离便可以预料到的事。

袁世凯晚年显然已经没办法彻底掌控北洋体系,袁世凯当总统后更专注于政治方面,在军事方面开始放松,各系军阀得以逐渐坐大,政治野心也开始膨胀。他们先是怂恿袁世凯称帝,然后反对袁世凯,将袁世凯赶下北洋体系的神坛,以便于自己彻底掌握自己手里的势力。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袁世凯在政治失意的打击下,竟猝然离世,因为没有谁能取代袁的位置,但是谁都想坐到袁的位置,致使北洋体系分解,陷入不断的内斗中。北洋军阀的实力也在不断的内斗中不断的减弱。



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武力统一战略失败。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但是北洋政府则实际由段祺瑞掌控。1916年,黎、段发生府院之争,黎元洪因角逐失败而黯然离场。

段祺瑞与“军师”徐树铮皆以武力作为统一国家的主要手段,但是遭到当时的代总统冯国璋的反对,后被迫辞去国务总理职,但是皖系军队仍然南下。1918年各省军阀电请段祺瑞重组内阁,冯国璋不得不邀请段祺瑞复职,随后各省军阀开始挥军南征。期间,直系军阀曹锟因害怕徐树铮在背后捅刀,趁自己南下之际夺取直隶,于是托病返回老巢,退出段祺瑞的武统战略。同时,因为张怀芝亦返回济南,吴佩孚停战主张议和,最终段祺瑞组织的这场信誓旦旦的南征在北洋军阀内部各系军阀的相互防备与争斗中,缓缓落幕。

随后,段祺瑞为保证自身利益,拉拢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以及奉系张作霖,将冯国璋赶下台。徐世昌任总统后,也寄希望于南北议和,段祺瑞的武统战略在北洋军阀各自为政的压制下化为泡影。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段祺瑞败退。



张作霖执掌北京政府,忙着“收复”北洋政府的基本盘,无暇顾及南方。

1924年,张作霖通过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成功掌控北京政府。北洋三系中的皖系和直系相继退场,奉系独享北洋政府,也是因为如此,北洋体系实力看似仍旧强盛,可实际上却下滑得很厉害。张作霖取得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并不代表张作霖可以在北洋军阀系统里作威作福,1925年郭松龄反奉将张作霖打得几乎找不到东北在哪里,张作霖不得不求助于日本镇压郭松龄。同时期,张作霖与冯玉祥、孙传芳、吴佩孚等部进入僵持甚至对立的状态。

此时的张作霖正在北方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南方的孙中山。南方终于获得喘息的时间,并开始发展,张作霖则自此失去了攻打南方的最佳时机。



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目光开始转向“枪杆子”,为北伐事业奠基。

孙中山想做的事很多,但是为什么他做成的事少之又少?因为他没实力,生在乱世,怎么才算有实力?当然是看手里的枪杆子!这正是孙中山处处受制于人的原因,辛亥革命时因为没有枪杆子,因此不得不求助于袁世凯;二次革命时手里的枪杆子太少,仍然需要借助于军阀的枪杆子,结果仍然失败。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经历了这么多,孙中山仍然想不通里面的关键的话,他也就不是孙中山了。

1924年,孙中山决定开办军校,培养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解决对军阀的依赖,黄埔军校因此应运而生。这堪称是孙中山革命生涯里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了,孙中山长期以来皆想通过拉拢军阀投效革命阵营,结果是让自己成为空架子,根本没办法成功。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看清了现实以及自己的劣势。

黄埔军校成立后,为国民党迅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并且在日后逐渐成长为国民党的支柱。国民党的实力因为黄埔军校的开设,反观北洋体系则因为不断的内斗而逐渐没落,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当然,国民党内部也有汪蒋斗争,但是并不是北洋军阀那样真刀真枪的斗,更多是政治手段,当然也有暗杀,但是国民党的实力受损并不严重。

此后,宁汉合流,冯玉祥与阎锡山等人投入国民党阵营,国民党实力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长,最终张作霖在蒋介石强盛的北伐攻势下,败势愈加明显,并因此心生退意。1928年张作霖退回东北时途经皇姑屯,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重伤而亡。

1928年12月29日,继承奉系的张学良通电宣布自己改旗易帜,北洋时代至此终结。


吾与吾国


北洋政府一直努力想统一国家。 不过,他们遇到了一个和之后的校长一样的问题。 因清末之后,各地小团体纷纷独立,请注意,是独立,而不是归顺南京临时政府,随后才加入到北 京政府。在独立的过程中,各地实力派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利益体系,甚至独立的财政体系。尤其是 清末,华北严重旱灾,清政府向东北输送人口,结果触及到了蒙古人的利益,导致东北吉林黑龙江 一代的蒙古人非常不满,并形成武装团伙若干,几百人的队伍几十个,几千人的队伍也有好几个。 这种地方动乱在各地都非常常见,因为中央政府力量严重不足。 要说国家弱,倒还真不弱,北洋政府正规军20万,而且装备齐全,后勤保障到位,训练水平很高。

北洋的部队要是和当时的日本陆军硬碰硬,还真不一定就落下风。当然空军和海军另说。但是北洋 的一大弊病就是黑社会气质特别浓重,说白了就是帮会性质。一个个都是论资排辈,而且袁世凯死 了之后就更缺少一个能够左右全局的人。 徐世昌虽然名望很高,但是他属于荀攸或者是郭嘉那种选手,一直是辅助英雄,魔法光环很好,但 是物理防御以及攻击输出特别差,类似于人族大法师吧。可是北洋又是以武装力量为基础的政治集 团。大法师带着步兵冲锋,升级设置的还是光环而不是水怪,这非常不科学。而段祺瑞虽然属于北 洋,可是小站练兵那一段他转学了,跟哥几个又不推心置腹。黎元洪一直是湖广新军体系的军头, 更融合不进来。 后人仔细看发现,实际上北洋的溃败段祺瑞难辞其咎。

他先是挤兑袁世凯,撂挑子拒绝给袁世凯台阶下,后又和直系几个老伙计闹不和。再引入张勋和张 作霖先后染指中央,帮着张作霖霸占东北,后又想倚靠徐树铮控制全局,再又拉拢陕军小角色冯玉 祥,反正他一步错步步错。他为了他自己的权利欲望,打破了北洋系的整体平衡。 这个错误,他的学生蒋校长也犯了。 说白了,一根筋。 他只是一个军人,而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什么叫合格的政治家?于谦!视角开阔,真知灼见,直达核心。这对普通人来说太难了,但是作为 政治家,他身边有那么多智囊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什么叫优秀的政治家?徐阶!该明白的地方必须明白,该糊涂的地方适当糊涂,把所有问题放到可 以控制的空间里,不激化矛盾,但是坚持原则,大家都乐呵呵,即使绷着脸也不会闹起来,都有后 路可退,都有进步可走。 什么叫顶级的政治家?小平!

大方向确定,后三十年布局,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这就得一百年一 遇了。 北洋,连段祺瑞算在内,再加上北洋那几个货,没一个算是政治家。 而曹锟养肥了吴佩孚,吴佩孚又拉拢了冯玉祥,冯玉祥又招募了石友三。为了抵抗团队内的老大, 二哥三哥开始在外围找兄弟进社团,力图改变话语权。是不是有点像张耀扬进洪兴的那一集古惑仔 啊!越这样,核心团队越来越弱小,外围小兄弟在核心团队的内耗中掌握实权。像石友三、韩复渠 这样的三级基地兵种后来都成了规模了,二级的冯玉祥都弱小了,就更别说一级的曹锟什么的了, 那就是傀儡了。

后来外围小弟们逐渐坐大,大哥们就更没有话语权了,下面的小弟要么认了国民 党,要么就归了阎锡山,要么就又跟着国民军冯老总。张作霖逼走了段祺瑞之后,北洋就彻底失去 了整体的统治能力,然后中南、西南、西北、江浙就形同独立了。到最后北洋系的第三代哥几个都 还行,除了土匪张宗昌死的惨,孙传芳不算北洋系死的惨,其他的都找到自己的主了。最可怜的就 是南方系和吴佩孚系的。 总之一句话,黑社会模式不是政党政治,不科学!

今天小编就写到这里,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历史深度解秘”,我会继续发表的,你们的关注是我的动力,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欢迎评论,谢谢你。


历史深度解密


其实在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因宋教仁案而起),袁世凯很轻松就击败了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南方革命党(包括国民党以及其它党派)。此时袁世凯威望正盛,北洋系内部统一,立宪派等中立势力也是支持袁世凯。而国民党内部组织涣散,孙中山的领导能力备受怀疑,革命阵营简直就是一盘散沙。所以二次革命中国民党惨败,孙中山等人再次流亡海外。之后国民党分裂,孙中山、黄兴分道扬镳。孙中山另外组织了中华革命党。

后来袁世凯作死称帝,被各大势力反对。梁启超、蔡锷等中间派策划护国运动,北洋系内部冯国璋、段祺瑞暗中都积极反袁。最后袁世凯被推翻。

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趁机在国内组织起义,之后重新合法的回归国内。毕竟中华革命党也是反袁有功。

中华革命党后来又改回了国民党这个名称。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当权。如段祺瑞、吴佩孚都主张武力统一全国,消灭西南军阀。西南军阀如唐继尧、陆荣廷等,为了自保,就与孙中山联合,组织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因此得以在南方立足,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

不过西南军阀只是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来对抗北洋,并不把他当回事。孙中山手里没有军队,又不愿当傀儡,备受欺凌。所以他后来先后与陆荣廷、陈炯明等军阀闹翻。

后来孙中山痛定思痛,抛弃了民主共和等华而不实的东西,转而学习苏联、与苏联联合。苏联帮助他改组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组织革命军,并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之后孙中山这边才真正有了硬实力,成了气候。

至于北洋政府那边,也是把孙中山当做心腹大患的。毕竟北京有大总统,孙中山在广州也做起了大总统,一国不容二主。但北洋政府一直腾不出手来对付孙中山,因为其内部争斗不断。1918年,直系与皖系大战。1920年与1924年,直系与奉系两次大战。北洋内战几乎没有停歇。

另外,孙中山远在广州,北洋军阀鞭长莫及。北洋军阀中比较有实力的人物,如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其地盘都在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苏、江西、湖北等,虽然在直系控制之下,但这些地方的军阀实力都不强。在南方的孙传芳很晚才崛起。所以北洋想去打孙中山是挺困难的。

北洋想打广东,最起码得先把湖南打下来。但北洋内部不合,湘军也很有战斗力,北洋控制不住湖南。北洋连湖南都拿不下来,更何况是广东呢?


国史拾遗


北洋政府又称北洋军阀政府。军阀们都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在袁世凯去世后各大军阀以省割据,依靠军队力量建立势力范围。名义上受国家政府领导,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军阀内部派系林立,最大的军阀集团分别是吴佩孚的直系,孙传芳的皖系和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们残酷压迫人民,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国民党能够打败北洋军阀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上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从而获得苏联国际上的支持和国家人民内部支持。军事上国民党士兵为主义而战,凝聚力和战斗力超强。经济上北伐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一些帝国主义列强也重新开始寻找代理人,为蒋介石提供经济支持。反观北洋军阀政治上由于长期对外软弱无能,对内疯狂镇压人民革命,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敌人,政治上已经完全破产。军事上北洋军阀长时间内斗,士兵早已厌倦了这种无正义的战斗。军阀内部的一些向往进步的新兴势力也倒戈相向。军事上北洋军阀也丧失了战斗欲望,失败已经不可避免。经济上北洋军阀长期依靠借外债度日,人民生活已经水深火热,失去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北洋军阀也已经无力支撑。


作为一个新兴政党,国民党是推翻封建社会的最大力量,人民对他们寄寓了极大希望,给予了鼎力相助。但是国民党本质上和北洋军阀没有区别,都是旧势力的代表。即使打败了北洋军阀,国民党内部又形成了新的军阀势力。和北洋军阀一样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失败。


沧海历史春秋


国民党最早成立于1912年8月,由宋教仁以同盟会为中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等其他几个政党改组而成。孙中山被选举为理事长,不过由于当时孙中山事务繁忙,且醉心于铁路建设,所以就推举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而在1912年的时候,国民党实际上是一个合法政党,所以不存在北洋政府剿灭国民党的问题。

宋教仁在1912年8月改组同盟会建立国民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参加1913年的国会选举并从中获胜,以求得能够建立以宋教仁为总理的责任内阁,根据选举的结果,国民党获得大胜,在国会中取得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席次,宋教仁满心以为可以建立责任内阁了,所以在1913年3月22日准备北上组阁,但是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此后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但是很快就因为势单力孤而失败。

此后,国民党的地位就每况愈下,孙中山等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就流亡日本了,但是北京的国会里面还有大量的国民党议员没有走。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以国民党议员参与叛乱为由下令解散国民党,隔日派人包围国会,收缴了国民党籍议员的证书。没有几天,袁世凯又下令取消各省国民党议员的资格。

虽然合法的国民党被瓦解了,但是国民党的核心仍然保留着,在东京,原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分别建立了中华革命党和欧事研究会。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等人回到国内,不过由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南北双方又闹掰了,孙中山等人在南方成立了护法军政府,不过当时的革命党组织已经非常涣散。护法失败后,孙中山成立了新的中国国民党,并在此后一直到1926年北伐都盘踞在南方,并且逐步掌握了自己的武装,从1925年开始还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国民政府,所以北洋政府不可能围剿国民党。


青年史学家


从1912年,袁世凯逼迫清廷退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来,一直到1928年,国民党二次北伐,张作霖退出关外,北洋政府一共存在了16年。北洋政府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较为统一的袁世凯阶段和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阀混战阶段。

其实北洋政府几乎没有怎么对国民党主动进攻,反而恰恰相反,一直是孙中山领导多次革命,对北洋政府进行讨伐。所以北洋政府几乎没有怎么对国民党进行武力围剿。孙中山是国民党的象征,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中国人民心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哪怕北洋政府想对孙中山下手,也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无论在国内领导革命,还是在流亡国外,孙中山始终安然无恙,国民党自然始终存在。



北洋政府袁世凯时代,袁世凯一直忙于揽权,他刚开始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则成为了中华民国大总统,随即又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成为能够连选连任的大总统。

大权独揽的袁世凯依然不满足,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妄图称帝,这个举动遭到了全国各方面共同的反对,哪怕他手下的大将,也不支持袁世凯称帝。在各方的共同反对之下,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就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随即因病身亡。因此,袁世凯当权的四年间,始终忙于揽权和独裁统治,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孙中山及国民党进行围剿。



而袁世凯死后,由于北洋军阀没有一个有足够威信和能力,让众军阀信服的人出现,北洋军阀陷入分裂,分为了直系、皖系和奉系。各大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利,大打出手,先后发动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和第二次直奉战争,而小的战争更是无数。

北洋军阀之间打得热火朝天,根本没有时间理会弱小的孙中山和国民党。唯一一次主动进攻,还是在段祺瑞意图武力统一全国之时,但由于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矛盾,最终爆发内讧,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梦想也彻底破灭。



因此,在袁世凯时代,北洋军阀并未分裂,但是袁世凯一直忙于揽权,虽然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有袁世凯出是幕后黑手的传闻,但并无证据,只是一个怀疑而已。

相反,是孙中山一直对袁世凯的种种行为进行讨伐,例如因宋教仁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因段祺瑞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发动的护法战争等等,虽然这几个运动都没有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但发起运动和发动进攻的都是孙中山。



最后,孙中山及其革命党的根基普遍在南方,这并非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因此,即使想对付国民党,他们也鞭长莫及。而最终,国民党也是以广东为根基,率师北伐,最终覆灭北洋军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