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爲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在正史上眾多的王朝中,大而有名,小卻留名的王朝都很常見,而今天要講的王朝,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由於一些原因他在史上甚至連位置都排不上。這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但是卻非常的短暫甚至不光彩,就是西晉王朝,經過當時司馬炎的父親和爺爺的持續努力,到司馬炎出生後,司馬家族終於得償所願使曹魏王朝成功變成了晉朝,也就是西晉,算是通過禪讓建立的政權吧,司馬炎是西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晉武帝。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事實上,從曹魏時期司馬家的人就對曹操的後人和王朝虎視眈眈,想要取而代之,只不過由於曹丕和曹叡兩朝皇帝比較厲害,一時沒有得手,但是司馬家族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的長壽,終於在司馬家族不懈的等待之後,兩位曹姓皇帝接連去世,他們默默地佔有了本屬於曹魏家族的勢力。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在中國上上下下5000多年的歷史中,亂世和一統王朝總是交替出現,國家的發展,總是在統一了以後就會分裂,分裂久了又迴歸統一。而在起起伏伏的大統一的國家裡,有一部分是像漢朝和唐朝那樣的盛世,也有一部分是像秦二世即終結的國運非常短的王朝,都很常見。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西晉在建立初期就迅速統一了自漢朝以來混戰的局面,舉兵向南,打敗孫吳。但是司馬家族一直以來風氣十分的不好,有權有勢之人已經抱團而形成了集團,整個國家制度烏煙瘴氣,一團黑暗,毫無章法,目無法紀,官官相護,貪汙腐敗之風甚盛。更讓人無法理解的一點,就是司馬炎在登基成皇帝后竟然開始向前人效仿,實行分封制。分封制在當時是已經被淘汰的落後制度。讓歷史的車輪往後倒,這就真的是致命了。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其實在當時滅了孫吳政權以後司馬炎也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讓百姓生活安定了一段兒時間。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發展農業,興建了很多水利工程。頒佈課田法,和我們現在的農業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田地每年的收成除繳納租金外其餘都歸農民自己。在這樣的制度下,國家的人口也隨之壯大了起來,據推算,當時的人口估計達到了3500萬左右。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司馬炎當時給自己的親戚貴族皆分了一定的封地,這就讓每一個諸侯王都有了自己的勢力。每一個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都在默默的壯大自己的實力。當時的國家制度給皇親國戚國公貴族很多的優待,時間一長,就會侵犯普通民眾的利益,而且助長了特權心理和政治腐化。所以在司馬炎去世之後,他傳位給了司馬衷,但是這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繼承人,各個分封的諸侯並不真心臣服於他,再加上他的皇后還是一個野心很大不安分的女人,插手國家政事,這更讓手裡有實權的諸侯王都產生了二心,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戰爭前前後後持續了16年,內憂外患接踵而來,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都急速下降。北邊的一些少數民族趁虛而入,當時少數民族內遷以後,多被上層階級徵為奴婢,長時間的階級壓榨和剝削,積累了種族之間的怨氣。後來反抗侵略中原地區,建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少數民族政權。在304年,劉淵建立了匈奴政權汗,此後五胡亂華的局面開始形成。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劉淵有一個有非常勇猛善戰的兒子劉聰,他在寧平帶領大軍打敗了西晉的10萬大軍之後,直搗洛陽,活捉晉懷帝,見面了數萬王公貴族。導致了西晉的覆滅。從此以後,胡人統治了中原,因為當時的種族之間的仇恨,漢人的黑暗時期到來,華夏文明也進入了最恐怖的16國階段。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後來有幸存活的一些西晉的皇室成員和一些不願意處於胡人統治之下的漢人向南遷徙,遠離了中原這個讓他們感到傷心的地方,到南方又建立了東晉,而西晉就這樣糊里糊塗的滅亡了!還是被他們當時當做奴婢的胡人所滅。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所以西晉作為一個統一的大王朝,卻遠遠沒有漢唐在歷史上的地位,也不如很多短暫王朝,成為一個在正史上找不到位置的存在。從剛開始漢人之間的王朝之爭,到後來被胡人打敗滅國滅種,沒有人能忍受這樣的屈辱,自從秦始皇修長城之後,漢人再也沒有被胡人這麼欺負過,這對於當時的中原人來說是無法忘記的失敗記憶,更讓西晉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沒有了驕傲。

有一個大王朝,卻因為屈辱,使其位置都不如那些小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