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首次點名網約車涉壟斷,滴滴回應

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28日消息,9月27日,交通運輸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佈會。針對近期交通運輸部聯合多部委對網約車平臺的檢查,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檢查組發現滴滴出行等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存在諸多問題和安全隱患,目前已形成初步的檢查報告,除了應急管理基礎薄弱、非法營運問題突出外,滴滴等網約車平臺還涉嫌行業壟斷。這是交通運輸部首次點名網約車平臺涉嫌行業壟斷。

針對交通運輸部的表態,27日晚滴滴發佈聲明稱,“作為移動出行行業的一分子,我們深知自己無法滿足數億民眾出行的需求,歡迎更多企業能夠投入到這個行業裡,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出行服務。”

交通運輸部首次點名網約車涉壟斷,滴滴回應


滴滴優步合併案反壟斷調查2年無果

三個多月之內,發生了兩起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女乘客案件,讓公眾對網約車平臺安全性的擔憂和質疑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在遭受輿論抨擊之後,滴滴遂以全面整改的名義,從9月8日23點至9月15日凌晨5點期間,在全國範圍內暫停提供深夜23:00-5:00時間段的網約車服務。此舉當即導致深夜之後“打車難”等問題的加劇,同時也引發了公眾對滴滴涉嫌行業壟斷的質疑,很多人覺得滴滴是在利用其市場地位挑戰監管。

其實,對滴滴是否涉嫌壟斷的質疑,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早在2016年9月,滴滴合併優步中國之後,商務部就表示:滴滴優步合併沒有向商務部申報,根據《反壟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開始反壟斷調查。如今兩年過去了,反壟斷調查並未公佈結論。

交通運輸部的這一表態是否意味著有關滴滴的反壟斷調查會有新的進展?如果認定滴滴網約車平臺行業壟斷成立,對公眾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交通運輸部首次點名網約車涉壟斷,滴滴回應


央視解讀


是否涉嫌行業壟斷?

關鍵在於判斷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目前,商務部針對滴滴的反壟斷調查是否會有新的進展尚未可知。我們相信執法部門會在依法行政、審慎認定、公開、公正的基礎上,給公眾以真實、準確的反饋。

從未經申報便與優步中國合併,到“一刀切”的整改,滴滴的這些行為是否涉嫌行業壟斷,這該如何判斷?

判斷滴滴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業壟斷行為,首先要判斷其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反壟斷法》第十八條,判斷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要從經營者的市場份額、市場的競爭狀況、經營者的財力和技術條件、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等綜合因素來認定經營者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同時第十九條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即可推定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相關數據表明,早在2015年滴滴與快的合併之時,滴滴所佔的網約車市場份額保守估算就已達90%以上。而2017年的專車市場份額,滴滴已獨佔92.5%。滴滴CEO程維甚至斷言:網約車競爭在2016年就結束了。因此,基於滴滴當前在網約車市場所佔據的份額及“一家獨大”的運營現狀,其在網約車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並不存在太多爭議。

不過,正如一些專家提到的,網約車亦屬於城市出行領域,能否僅以網約車市場份額來判斷滴滴的市場支配地位,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相關部門遲遲也沒有作出結論。那麼,交通運輸部檢查組認為滴滴等網約車平臺涉嫌行業壟斷,其意義何在?對此,外界有兩種看法,有人認為交通運輸部有這個表態是好的,但是反壟斷這個問題並不屬於交通運輸部的管轄範圍。之前就滴滴和優步合併是否涉嫌壟斷進行調查的也是商務部。但也有人認為,以交通運輸部的這一表態為起點,最終有助於作出滴滴等網約車平臺確實存在行業壟斷這一結論。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也表示,將把現階段的檢查結果提交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審議,這個部際聯席會議由交通運輸部牽頭,包括髮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個部門和單位,其中也包括負責反壟斷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交通運輸部首次點名網約車涉壟斷,滴滴回應


如果認定行業壟斷,意味著什麼?

公司層面:或將面臨罰款或分拆


儘管現在還沒有結論,但如果滴滴公司被認定行業壟斷,那麼,從法律層面而言,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四十七條、四十九條的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具體數額基於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的時間等因素而定。

此外,根據《反壟斷法》第二十八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如果涉及到經營者集中的違法行為,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作出禁止經營者集中的決定,並可以責令停止實施集中、限期處分股份或者資產、限期轉讓營業以及採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復到集中前的狀態。

也就是說,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不同,面臨的處罰可能是罰款,也有可能是公司被強制分拆。

從滴滴公司商業運營方面而言,執法機關的監管及處罰,也必然會督促其規範經營,同時違法行為帶來的對其監管趨嚴、外部資本逃離和公眾捨棄都是其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公眾層面:

有競爭和監管 可能會有更好的乘車體驗


從公眾出行方面而言,如果滴滴公司最終被認定為壟斷,會帶來什麼結果?一種可能是,在處罰之後滴滴等網約車公司反而可能因為監管部門的監管,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並正視其市場地位的影響。

也有可能是在監管部門的參與下,將有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網約車市場的公平競爭中,並對這一市場的建構、完善起到良性的促進作用。

不管怎麼說,監管的強化和介入,對出行者產生利好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會給出行者提供多樣的選擇,另一方面,也以外部競爭的方式倒逼所有的網約車經營者改善服務、重視消費者的體驗。(作者為法律問題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