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你知道嗎?美景分兩種

一種是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萬里來觀賞的美景

一種是藝術家畫中的美景

照片上的大佛你們見多了

現實中的大佛你也見過

而畫中的大佛你們見過多少?

投在佛之懷抱中的真實寫照 吳冠中

在其《風景寫生回憶錄》中所述,他筆下的樂山大佛“是隨著飛燕的盤旋所見到的佛貌,是投在佛的懷抱中的寫照。” 畫作有意識地放大彌勒坐像的手和腳,使這幅風景寫生畫突出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主題。它“極度誇張地表現了佛法無邊的精神意義”。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廣角全景油畫樂山大佛 湯沐黎

湯沐黎以藝術家獨具的慧眼審視佛體佛貌,既大膽落筆,又細緻入微,竭盡描繪之能勢。他筆下歷經千年風雨的彌勒神態安祥,神采奕奕。大佛腳下,一隻只白帆在湍急的江流中湧進,船工和乘客面對高山仰止的大佛不禁發出了歡呼。“拜大佛,祈永福”的時代新意象在這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油畫裡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詩情畫意 盡顯其中 羅明波

為了藝術地再現青年蘇東坡與好友宗一和尚駕一葉扁舟“奔騰過佛腳”,“久立水潺潺”灑脫、豪放的身影,著名畫家羅明波於丙戍年秋月以《蘇東坡載酒似作凌雲遊》為題創作了這幅彩墨山水畫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彌勒含笑 山水有情 崔松石

畫家把端座於三江匯流之處的彌勒置於畫面的左側,空出較多的紙面描繪林木蔥蘢的山崖,佛像于山體融合,有秀雅清逸之新意。整幅畫以明快的赭石為基調,畫家熟練地運用山水、雲石、樹木的種種畫法,巧妙化裁。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三毛曾經“來樂旅遊”張樂平

張樂平以簡潔流暢的線條描繪形象,運用對比、誇張的手法展示佛貌。他筆下的樂山大佛鮮明生動、幽默風趣,給人以回味無窮之感。當然,畫家通過這組漫畫對正直善良、聰明機智、富有童趣的三毛及具有團隊精神的小夥伴,也給以善意的批評。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渾然一體與山融 王京軍

藉助枯筆和焦墨的媒介,無拘無束地表達“寓意於物而不留意於物”的創造性靈,留白之處絕不用色,似渾然天成。其純淨透明的筆墨形態,盡情地展示了樂山自然文化遺產靚麗風景線的無窮魅力。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冰雪畫作 別有韻味 李慶忠

李慶忠按照繪畫實踐中總結出的“構圖形式、色彩形式、黑白形式規律三原則”,運用冰雪山水畫技法描繪“世界遺產”樂山大佛依山面水而生,“山即是佛,佛即是山”的雍容大度與氣度非凡。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山接水連 佛佑天下——張臣明

畫家把依山面水,遠眺峨眉,妙相莊嚴的樂山大佛繪置於扇面的中央。凌雲山崖的大小佛龕,蓊蓊鬱鬱的山林,山水之間浮動的白雲,三江匯流處急速前行的木船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銀色月光下的樂山大佛---陶冷月

樂山大佛圖以丹桂飄香的中秋之夜為背景,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興致樸樸的遊人在凌雲山賞月,拜佛祈福的情景,畫面上眾多的“小”人物,襯托了大佛之“巨”。圓月的光影從高天直拖到江濱,觀佛的人物具體而微,大佛正襟危坐,山頂的樹木蔥翠,充滿了無限的生機。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晨霧繚繞 古佛安詳——夏培耀

《樂山大佛》以畫刀為之,運刀如筆以塑造全身,不拘細節而細節畢現,更以刀傳達空間朦朧縹緲,而清奇之奇不亞於水墨”。夏教授成功地把握了樂山大佛的神韻和氣勢,作品體現了出神入化的藝術追求。賞讀此油畫你會感受到一種吞吐宇宙的宏大氣慨,領悟到中國畫大寫意的意趣與書法的筆刀。《樂山大佛》已被臺灣收藏家珍藏。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百丈金身開翠壁 ------許金國

就大佛外形裝飾而言,“或丹採以章之,或金寶以嚴之。”為了再現大佛身上有的部位塗了顏料、有的部位貼了金箔或刷了金粉,嵌了寶玉的古樸風貌,著名畫家許金國以唐代進士、大才子司空曙“百丈金身開翠壁”的詩意,創作了一幅布面油畫《樂山大佛》。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雄渾博大 氣勢恢宏 ——李維康

為了凸顯樂山大佛人文景觀和大自然本體薈萃之地的意象美和抽象美,畫家遵循自己提出的“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藝術思想,精心構圖,注重畫作的對稱美,運用潑色潑墨的畫法老表現漢嘉山水的秀美與靈動。憑創新的技巧“留白積染”,“皴墨皴色”的巧妙運用調節了畫的黑白、虛實、輕重、濃淡的節奏感,營造出了新的意境和情趣。畫家筆下的樂山大佛繪於橫幅中央臨流端坐,遠眺峨眉,雄渾博大,氣勢恢宏、極具視覺衝擊力,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精細傳神 工而不泥 ——李方惠

李方惠筆下的樂山大佛圖不同於濃墨大寫意的山水畫,更區別於純粹真實的彩色攝影作品,畫家憑著深厚的藝術功底,獨特的藝術認識和極強的創作能力,把彌勒座像描繪成聖光普照、賜福眾生,令百姓心悅誠服,樂於朝拜的大佛菩薩。畫作流線絕美、生動形象、精細傳神、工而不泥、設色淡雅、整麗秀潤。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水墨小品 文人畫境 ------錢來忠

畫家筆下略顯朦朧的樂山大佛依山面水,體態雍容,神情自若,與靈秀婉約的凌雲山草木、雲嵐、霞霧、靈寶塔構成一幅古意幽深的圖畫。錢先生還將三江合流處破浪前行的木船及其觀佛祈福的人物處理成山川美景的細節,極盡描繪之能事。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表現鋼筆畫獨特的藝術韻味 ------魯愚力

《樂山大佛》在技巧上嫻熟完美,線條流暢,充分表現了魯愚力鋼筆畫獨特的藝術韻味。這幅罕見的精品黑白繪畫有力地說明:一個畫家進行創作不僅要有堅實的寫實、素描基礎,同時必須以開闊的胸襟洞察萬物,研究事物的奧妙細理。這樣才能作到盡情刻微地表現對象,使作品“形神兼備”,達到藝術上的極致。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時空交錯寓意深刻 ------丘林柏達龍

這幅印象中國組畫之一的油畫注重色彩的高度提純和明暗關係的處理,把簡潔有力的敘事手法發揮到極致,內涵豐富、立體感強、時空交錯、寓意深刻。充分展示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給畫家帶來的創作靈感。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因心造境 寫形傳神----白志強

他筆下的樂山大佛系列畫作,無論展示凌雲九峰全景的橫幅巨構《世界遺產樂山大佛》,還是著力刻畫巍然端坐之彌勒石刻形貌的《樂山大佛之夏》,抑或是對“大佛沉思”、“大佛曆經滄桑”面部表情以及“大佛之巨手”、“大佛之大腳”等特寫鏡頭般的描繪,都給人以寫形傳神、過目難忘的視覺衝擊力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淳樸簡煉 韻味獨特 ——馮瑞梅

馮瑞梅的剪紙《樂山大佛》屬於生態的民間藝術創作,作品有強烈的裝飾味,構圖飽滿,對稱;畫面均衡,誇張中帶精巧,細緻中藏真情,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極具古樸的民風。欣賞的作品你似乎能模到作者創作時那充滿激情專注的心境,領略到隱藏在作品中的漢魏石刻風骨。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神刻意雕隨佛緣 -----王建安

與佛有緣、摯愛故鄉名勝古蹟的王建安於2001年憑著“以神遇而不目視”的精湛刀功,在米粒大小的牙骨上游刃有餘,雕刻出樂山大佛的全貌。通過高倍放大鏡即可清晰地看到這件微雕作品筆法流暢,彌勒座像神形畢肖。作者將它鑲嵌在石佛畫像額頭上紅色的圓形佛記之中,有開啟智慧之門的寓意。樂山大佛畫像與微雕作品形成大與小的對比,微雕之微與世界最大的摩崖石刻更是驚人的反差,真可謂意趣橫生。王建安的微雕樂山大佛於2002年在香港展出時,引起轟動,令人歎為觀止。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靜穆安祥 可親可敬--盧鴻第

《夜訪樂山大佛》以水墨為主,設色渲染月夜的寧靜,用記實的手法凸顯大佛紀念碑式的雄偉壯麗。觀此畫作使我們看清了大佛從容和慈愛的面容,領略到月華的嫵媚,甚至擁有博大高遠的生命和泊然清靜的靈魂。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集中展示“雙遺產”美景 -盛志中

盛志中筆下的樂山大佛以峨眉金頂日出的遠景映襯沐浴在朝霞中的巍巍巨佛。畫家猶如在高空鳥瞰凌雲山,如詩如畫的嘉州山水盡收眼底,他所描繪樂山大佛的側身形貌很有立體感,顯得更加偉岸。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嘉州人•九十年之偉業---毛明祥

就作品的空間佈局而言,畫家把神情莊重、親切慈祥的巨佛面部繪置於畫面的中心,與之相映襯的是大佛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凌雲山崖搭起高高的手腳架,一個個魁梧結實的壯年男子,有的劈巖,有的挖土,有的抬石,還有的坐在從高空吊下的作業臺為佛面作修飾。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恬淡渾樸 清新雄秀---餘龍

真實地展示了經過維修後,千年古佛舊貌換新顏。餘龍筆下的樂山大佛形神皆備,姿態莊嚴。靜穆祥和的大佛兩手撫膝,雙腳踏地,目光遠眺,穩如泰山。為排除塵世的喧鬧,作者省略了水上和九曲棧道觀佛的人潮,僅在寬敞的平臺上點綴了十多位漫步的遊客。明淨的江水中,木船在徐行,水鳥在天水之間自由飛翔,佛體與周圍自然環境形成對比但不失協調。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瑰寶疊彩 妙聚他山---顧永駿

顧永駿先生設計此大型碧玉山子雕時,充分利用其天然優美的玉石造型,因材施藝,挖髒遮綹,將氣勢磅礴的樂山大佛端坐在畫面的中心位置,雄偉的雲崗大佛和龍門大佛依山傍水,精湛秀美的大足石刻隱現於幽谷之中。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妙像莊嚴,溢彩流光---

侯傑

樂山大佛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鑿造而成,畫家為了逼真地描繪其高大雄偉的形象,有意地把正襟危坐平視前方的佛身稍稍後仰,使他筆下的樂山大佛面部朝上,放眼遠望峨眉,藉以表現千年古佛靜觀人間的滄海桑田。畫家善於調動所學過的圖畫、粉畫、水彩、版畫等繪畫技法的積累,把國畫的意境處理,西畫的寫實、抽象筆調,和諧的色彩對比,民間的誇張和裝飾融為一體。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呈現豐富多采的人文景觀---蔣家勳

這幅臨江端坐的樂山大佛全景油畫,用色特別細微,清新雅緻、色光交錯、空間感強,畫面生動而有層次,較好地表達了作者熱愛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的美好情感,故能給人以五彩繽紛的視覺感受。蔣宜勳筆下的樂山大佛構圖新穎,意境深遠,頗有西藏唐卡藝術的特色。這是一幅很能體現畫家個人藝術風格的油畫佳作。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樂山樂水 古佛巍然---曾祥其

剪紙樂山大佛彰顯了佛像的尊嚴與崇高,作品暗合了古人大佛造像碑文“勢如湧出”的讚語,畫面飽滿,富於裝飾性,形式感強。不足之處是尚未用剪紙的藝術語言使樂山樂水形象化。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彩墨山水 印象佛貌---毛葳

為了把這種印象佛貌傳遞給他人,畫家以簡練的營造手段,高超的煙雲渲染和深邃的意境刻畫而創作的這幅彩墨山水,形象地再現了天色轉黑時分,歷經千年滄桑的古佛形貌以及在大佛下虔誠祈福的芸芸眾生像。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構思奇巧 妙趣橫生---張傑東

這幅構思奇巧、對比鮮明、似抑實揚、幽默恢諧的樂山大佛圖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感受。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佛緣情繫兩代人---陳正才

本土畫家陳正才年輕時就對依山而建、臨水而立的樂山大佛情有獨鍾。,於甲寅年仲春創作了一幅《嘉州勝色圖》。作者在古香古色的畫面上留下一處縱20cm、橫15cm的空白,是準備用來畫樂山大佛的。其去世前念念不忘,囑咐其女將其完成,其女陳芳欣賞了在凌雲寺東坡樓展出的“畫家筆下的樂山大佛”,並閱讀了相關點評文章之後,深受啟發。於是把父親的遺作找出來認真研究,花了一週的時間精心勾勒,以形寫神,又依原畫的基調設色助彩墨,用細膩而流暢的線條把氣質俱盛的樂山大佛描繪在空白處。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與漢嘉山水融為一體---譚勇

譚勇筆下的樂山大佛造型飽滿壯碩,姿態莊嚴靜穆,筆墨流暢,情景交融。“那斷巖裸露、蒼苔滿布的滄桑感,那修行、苦持的神秘感”給以了完美的再現。這種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是與譚老畫畫“決不憑空想象,一定要實地體會”分不開的。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近瞰嘉州 遠眺峨眉---廖克雲

廖克雲筆下的樂山大佛依山而鑿、臨江危坐、體態勻稱、神勢肅穆。凌雲山林木豐茂,樓臺亭閣掩映其間;巍然高聳的靈寶塔與烏尤山上的景雲亭遙遙相望;凌雲西岸古嘉州的城樓之角保持著昔日的雄姿;寧靜的撲鳳洲田園風味特濃,河心沙壩之畔的打漁船刻畫得細膩入微。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格調高遠 境界幽微---羅國瑋

作者用“那有生命的線條和夢幻般的境界”向世人展示依崖而鑿,俯視三江,頭在山頂,白雲繚繞,腳踏江邊,經千年風霜而不朽的世界第一佛之莊嚴妙相。立軸水墨山水畫《樂山大佛》格調高遠,氣象雄大,境界幽微,耐讀耐品。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集中展示“雙遺產”美景---盛志中

盛志中筆下的樂山大佛以峨眉金頂日出的遠景映襯沐浴在朝霞中的巍巍巨佛。畫家猶如在高空鳥瞰凌雲山,如詩如畫的嘉州山水盡收眼底,他所描繪樂山大佛的側身形貌很有立體感,顯得更加偉岸。畫家在傳統國畫勾、皴、點、染等技法的基礎上,吸收西畫色彩、透視等多種表現手法,著重刻劃雙目半睜半閉,俯視三江流水的慈祥佛貌,努力表現摩崖石刻的質感。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水墨行天下,丹青寫故鄉---何廷光

何廷光筆下的樂山大佛180cm×95cm,取名《紫氣東來》,比喻祥瑞降臨,散發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表達了樂山市民“求平安,得永福”的美好願望。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隨意自然 溫潤喜人---杜璞

作者以濃烈的色彩、狂放的筆觸,通過對佛像頭部的描繪,突顯了樂山大佛神情莊重的安詳美。畫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個性風格,色彩響亮、筆法豪放、兼工帶寫、中西兼容、既有西畫的寫實功底和抽象表現的現代感,又有中國傳統繪畫的空靈意象之美”。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腳踏三江 雄偉壯麗---孔維克

畫家不僅以抒情的文字記錄樂山大佛的山水之美,更是心有所感,胸有真情,主動地以喜悅的激情、豪邁的氣魄,精心構思,運用點睛神筆刻畫充滿人文情懷的大佛神韻,使出生花妙筆描繪漢嘉山水的秀色。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冬泳健兒 水中拜佛---段先根

於癸未年歲末參與保護母親河冬泳活動之後,激情滿懷地創作了一幅彩墨畫《樂山大佛》,形象地展示了年輕而富有活力的樂山冬泳愛好者投入母親河的懷抱,盡受大自然的恩澤,在三江合流處水中拜大佛,向佛祈禱安康的壯觀場面,表達了樂山市民“喜迎奧運,全民健身”的共同心願。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因石取勢 依彩賦形---陳禮忠

壽山石雕《創造》的色彩對比鮮明,主體形象凸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件作品彰顯了雕刻大師豐厚的文化積澱和在其創作中寄予的深厚情感。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巍巍巨佛 笑迎賓客---張中梁

張中梁筆下的樂山大佛依山面水,遠望峨眉。臨江之處的凹槽及陡峭的山崖旁,由人工開鑿的九曲棧道是多麼的險峻,它形象地展示1000多年前古代勞動人民修建彌勒石刻工程的浩大。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陸儼少

畫家濃墨勾勒壁立於大江之畔的凌雲九峰山岩及樹叢,又以橘紅色點染其上,展現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深秋圖景。彌勒石刻座落在繁密的林木之中,彷彿一位大德高僧凝神靜氣,誦讀經文。天梯般的棧道矗於佛身一側,山岩最亮處,凌雲寺的鐘聲隱約可聞。大佛腳下的急流之中,一隻巨大的木船正越過險灘,船工們喊著川江號子,奮力劃漿。站在船頭,迎著河風吹拂,不畏艱險的青年畫家陸儼少,好象在抓緊時間觀察大佛,激情滿懷地感嘆世界第一佛的壯美。

從未見過的樂山大佛珍貴圖片,讓你一次看個夠!大飽眼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