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有钱买点保险,只为不拖累家庭

中产和破产之间、小康和赤贫之间,只隔一场病。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是药神》一上映就引燃舆论。

因为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一则故事,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现实的镜子。

谁家没个病人?

可是买药贵,看病难。一场大病,就能拖垮一个家庭。

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有钱买点保险,只为不拖累家庭

上个月,一个给自己买寿衣的14岁女孩,占据了各大媒体微博头条。

她叫小周。

小周抱着寿衣,从店里走出来时,她说:老板娘没收她钱,这个世界好人真多。

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有钱买点保险,只为不拖累家庭

小周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近期病情加重,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治病这些年,家底已空。60万手术费,她爸妈还在筹钱,但小周想放弃了。

6月20日,她从医院偷跑出去,买了寿衣。

“我要是死了的话,我爸就不用这样为我奔波操劳了。”

听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真的是一声叹息,看到了他们,也看到了自己。

也许他们过去温饱无忧,或许仍存有些许积蓄,但是一场病,就能把他们拉下深渊。

治还是不治?

无论怎么选,都是错的。

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有钱买点保险,只为不拖累家庭

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

早年间,台海网曾做过调查:若母亲重病,你肯花多少钱?

调查共计400个样本,84.13%的市民表示,他们愿意“用尽资产”,来挽救母亲。其中还有65.08%的人,不惜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现实情况是,国家癌症中心数据,2017年,中国229.6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13秒,就有一人因癌症而死。

加之其他疾病,人这一生,罹患重病的概率不低。

大病如果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发生在亲人、朋友身上。我们难免要面对这一天,面对那个可怕的选择。

中产和无产之间、小康和赤贫之间,只隔一场病。在那之前,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多赚些钱,和好好锻炼身体。

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有钱买点保险,只为不拖累家庭

但事实上,中国一半以上家庭零储蓄。

虽然明明收入可以,月薪过万,有车有房,日子却过得心惊胆战:不敢休息、不敢辞职、不敢放弃、不敢倒下、甚至连死都不敢……

表面风光,可背后却苦逼得连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但是即使我们一直处于这样一种紧绷、满负荷的状态,在满负荷的压力与债务中,满负荷地生活、满负荷地工作、也在满负荷地消磨中,也要学着怎么去赚钱,怎么去省钱,哪怕为自己增加一点抵抗的能力,也是好的。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在中国储蓄最多的10%家庭,拥有全部储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的25%。

最后,剩下55%的家庭,他们的储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说人话就是,在中国,一半以上的家庭几乎是0储蓄,没有一分多余的钱。

没有钱意味着什么?

在社保健全的国家,你或许可以依托健全的社保体系,不至于摔得粉身碎骨。

但是在社保体系不成熟的社会中,意味着稍有危机,可以将一个家庭压得彻底抬不起头来。

好好赚钱、好好锻炼身体,有钱买点保险,只为不拖累家庭

如何做?

欲望管理(延迟满足)

哪怕你再牛逼,赚钱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消费的能力,这是现实。很多风险,来自你过强的消费欲望。

理财的第一步,管理你的消费欲望。

买之前,先衡量那件货品是否真的需要,是否是紧急而必需的东西。如果你连房子都没有,就想着买车,可能你会很惨。

40岁之前,就不要急着过标配的消费生活,你还不配!

另外,教育投入也需要量力而行。收入有限,就不要削尖脑袋往贵族学校送,害了自己,也可能害了孩子。

不要牺牲另一半的事业

轻易说我养你的男人,多半不带脑子。

婚姻的一大作用,是抵御风险,做全职妈妈,只会让家庭风险大大增加。

4个老人+1个孩子+2个大人,8个人的开支全压在你头上,还有房贷、车贷、教育、医疗、交通、意外等,你确定一个人承担得起?

40岁之前,你可以透支身体,熬夜加班。40岁之后呢?

从家庭的安全系数来说,不要轻易放弃另一半的事业,哪怕工资并不高,也比做全职妈妈、全职爸爸强!

慎养二胎

虽然前一阵子,又有砖家叫兽出来说“为国生娃”,但是大部分家庭,其实没做好准备,原本紧巴的财务状况,可能因为二胎,瞬间爆炸。

生二胎要花多少钱,有人计算过,0-23岁,保守估计是100万元,还没考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所以对于还需谨慎再谨慎,如果备用金足够,没话说。如果不够,先优化家庭的财务结构,让你的家庭有足够应对风险的能力,再来考虑二胎,很现实,但也很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