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激發市場活力!黔江區市場主體數量持續逆勢上揚

日前,啟迪(黔江)科技城揭牌暨入駐企業簽約儀式在黔江科技創新中心舉行。啟迪科技城落地黔江,是黔江區委、區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智匯八方、博採眾長”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也是黔江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廣大入駐企業營造更優更好的發展環境並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黔江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並取得階段性成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減稅降費取得實效,監管機制逐步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更大程度、更深層面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放管服”激發市場活力!黔江區市場主體數量持續逆勢上揚


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

“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縮短辦理時限,更加方便快捷。”9月5日,在黔江區行政服務中心工商窗口,工作人員曾貞忙著為企業業主服務。她說,企業“最多跑一次”,就辦理完所有的註冊登記手續。

這是黔江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服務企業發展,努力營造“親商清商安商”環境的一個場景。

據黔江區工商分局局長趙欣說,今年,黔江區持續深化“先照後證”“多證合一”等改革,減少辦事環節;著力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深化“照後減證”,實現“減證便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將申辦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的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在國務院統一要求的時間基礎上再縮短3.5日。提升註冊便利化水平,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推行網上辦、馬上辦、隨地辦、輔導辦“四辦”服務機制,指導銀行、街鎮(社區)、商會協會和產業園區輔助申請人網上登記,實施“容缺受理”“全市通辦”,對動產抵押、股權出質等審批事項當場辦結,對招商引資等重點審批事項跟蹤辦理,努力實現註冊登記“最多跑一次”和“零見面”,增強民營市場主體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場主體數量持續逆勢上揚,市場活力迸發。目前,全區已實現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公章刻製備案、社保證、統計證、外資企業商務備案等31證合一,實行“一套資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模式,市場主體設立登記當日辦結率達80%,3日辦結率達100%,今年1~8月,全區新增市場主體5026戶(累計達49252戶),同比增長4.58%,增長率居全市前列、渝東南第一。

放管結合:管出公平和秩序

“圍繞‘山韻黔江’這1個公共品牌的品牌屬性,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豐富黔江產品陣列,提升黔江品牌勢能,打造一個涵蓋農業、電商、旅遊、文化等領域的黔江區域品牌矩陣。”近日,黔江區商務局局長楊正義說,“山韻黔江”所代表的產品都是安全的產品,都是健康的產品,都是實實在在的黔江人帶來的精品!

這是黔江區著力優化市場品牌環境,服務市場主體創牌的一大創新。今年,黔江區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培育發展商標、保護商標專用權,全區新增商標228件(總量2894件),新增國家地理標誌商標3件(總量4件),總數增幅在渝東南均居首位。

區相關部門強化商標品牌培育,加快商標品牌戰略實施,抓好商標行政指導和專題培訓,增強民營市場主體商標品牌意識,大力培育註冊商標、馳名商標、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提升民營經濟品牌競爭力;實施“商標富農”行動,指導涉農民營企業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註冊農產品商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優化市場競爭環境,服務民營市場主體發展。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協同相關部門開展跨部門隨機抽查,拓展抽查範圍,實現“全域推廣、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有效減少對民營市場主體的多頭執法、任性檢查和執法擾民等問題。以重點監管為補充,針對性開展公用企業限制競爭、反不正當競爭、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專項執法行動,對侵害民營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新經濟風險研判機制,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以信用監管為基礎,深化企業信用數據的共享應用,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構建自我承諾、主動糾錯、信息公示的信用修復機制,引導失信民營企業重塑信用、誠信經營。

優化服務:服出便利和品質

“你們的服務實在太好了,政府親商安商的承諾落在了實處,好多事想起來讓人感動!”日前,重慶黔江裕達服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松良發出由衷地感嘆,黔江良好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讓企業感到安心和舒心。在該企業對公司股權結構進行調整過程中,黔江區工商分局主動上門服務,並派出工作人員奔赴浙江,為企業辦理相關手續、釋疑解惑。

“放管服”關鍵在加強“服”的供給。著眼於為民眾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以再造服務流程、整合服務資源、共享信息數據、增強功能聯動性為重點,大力推進服務性政府建設;持續完善網上辦事大廳行政審批、公開服務、政務公開、問政諮詢功能,以讓平臺“好用”“管用”,讓群眾“會用”“願用”為目標,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實現更快更好更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優化營商環境。

同時,推動微企“提質、擴量、增效”,促進創業創新;開闢註冊登記綠色通道,推出預約辦理、異地辦理、延時辦理等便民服務;開展“政銀合作”,與轄區8家銀行合作,實現在32個網點免費代辦工商登記,真正實現就近辦理准入登記;深化“微企興農” “合同幫農”“商標富農”“經紀活農”“電商助農” “紅盾護農”六大行動助推脫貧攻堅。

記者:周豔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