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卻發展不起來?

全村希望188888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讓人無奈。

作為古代最強省份江南省的一部分,安徽省有著無比輝煌的歷史。在我國的版圖中,安徽省橫跨我國南北地形區,位置上隸屬於華北六省一市,毗鄰長三角地帶,又佔據長江的黃金水道,地理位置可謂得天獨厚。而在安徽人的性格中,安徽人又是敢為天下先的代表,比如文明天下的鳳陽小崗村。

但是,軟硬條件如此之好的安徽省經濟發展卻不盡人意。在我國2018年上半年各省GDP排名中,安徽省以14264萬億元排名第12位,看起來在中上游位置,但是安徽東部的江蘇省經濟總量全國第2,浙江省全國第4,北部的山東省全國第3。上海自不必說,福建省也排名第11位,比安徽高一個名次。在華東六省一市中,安徽的經濟總量只比南部的江西要多。

條件如此優越,又是曾經天下第一省江南省的一部分,安徽為何發展如此滯後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天時:政策失當

從我國幾千年來的地區發展規律來看,在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永遠是領導的意志,簡稱“政策”!

簡單說來,上面想讓哪裡發展,政策指向哪裡,哪怕這裡只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也能崛起國際大都市,比如深圳。而位置得天獨厚,因為沒有政策的扶持,發展同樣力不從心,比如安徽!

安徽在歷史上的發展可謂極盡輝煌,因為這裡既是長江的必經之地,也是大運河的必經之路,唐朝滅亡後,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安徽成為著名的江南水鄉,成為我國經濟的核心區域,在大陸經濟發達的古代,安徽的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然而,近代以來,安徽的發展說多了都是淚。

首先是列強侵略導致開埠,沿海的上海等地發展起來,逐漸和安徽拉開差距;

其次是太平天國席捲南方半壁,安徽成為重災區,在太平天國期間,安徽人口損失大半,經濟發展出現巨大倒退;

最後是因為近代以來軍閥混戰,政治廢弛,導致黃河水患肆虐,安徽再次成為重災區。

所有這些,都導致安徽逐漸從古代的幸運兒成為棄子,成為最容易被忽略的省份。

今天的我們,提到安徽,除了風景優美的西遞宏村、黃山,就是鳳陽小崗村。對於安徽的省會合肥,很多人印象都不深。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東部省份的發展現狀。

安徽是建國以來上面投資最少的省份之一。時至今日,安徽沒有一個央企總部,沒有一個副省級城市,沒有一個國家級新區,沒有一個自貿區,沒有一個計劃單列市,沒有一個經濟特區。至於安徽的高校,則更是少得可憐。

在改革開放後重點發展東南沿海以及近年來開始的大力發展西部的過程中,安徽像一個刻意被忽略的省份。

政策意味著資金流、人才流。沒有政策的支持,安徽的發展困難重重。

2、地利:位置尷尬

安徽的位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沒有東部的命,卻得了東部的病!

在江南省時代,安徽是天下第一省。然而當清朝將江南省分家後,安徽省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優勢。

今日的江蘇省和安徽省,雖然同根生,但是卻相差甚大。兩省的緯度、面積基本相同,但經濟發展卻天差地別。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位置的差異:江蘇靠海,而安徽沒有!

近代以來,列強從海上而來,沿海雖然最早遭受列強的侵略,但是列強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幫助沿海地區率先進入了近代化,經濟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就。此時的安徽,由於地處內陸,難以接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普照”。

東西方向上的劣勢不止如此。建國後,我國優先發展東北地區,沿海地區雖然沒有大量投資,但是因為底子雄厚,發展照樣可觀,而安徽卻沒有那麼好運。作為中部省份,“一五計劃”時期,安徽只得到了一個“156項目”的援建,這就是淮南謝家集中央洗煤廠,可以說非常單薄了,安徽自然錯過了建國後的第一個發展期。

1964年開始,鑑於國際形勢的惡化,我國開始了規模宏大的“三線建設”,將東北和沿海大量工礦企業向內陸山區搬遷。

安徽作為中部省份,貌似春天來了,但是由於安徽省位置靠東,且省內基本都是黃淮江淮平原,根本就不符合山區隱蔽的要求,所以只有個大別山進行了小三線建設。

進入80年代,戰爭風險降低,改革開放拉開大幕,東南沿海再次騰飛,安徽同樣沒有趕上班車!

鈔票身邊過,片張不沾身!

安徽:“坑爹啊!”

如果說只是東西位置尷尬也就罷了,關鍵是南北方向也不消停啊。今天我們看地圖,會發現安徽北不挨環渤海,南不臨長三角,京滬鐵路從安徽境內飛馳而過,然後沒有停下!

一般而言,經濟發達區是一個地區經濟騰飛的重要助力,但是安徽南北方向實在沒有辦法。至於珠三角,對不起,請排在江西后面!

3、人和:小農思維

曾經的小崗村,是掀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行者,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讓小崗村聞名全國。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糧食出現幾年增長後,小崗村糧食產量再次出現滑坡,直到今天仍然是不發達地區。

我們不討論公有制和私有制孰優孰劣的問題,單單東小崗村的發展軌跡來看,就能以小見大看到安徽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

虎頭蛇尾:

無論是領導還是人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農村改革的先聲,既然人民走在了政策的前面,且得到了上級的肯定,那麼政策就應該迅速跟上,為這樣的先河保駕護航。而實際情況是今天的小崗村除了當初幾年的發展,後面的發展基本就是渾渾噩噩,狠狠打了制度的臉。

領導的不作為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在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沒有繼續吃下去。在小崗村出現了糧食增長之後,沒有繼續向深處探索,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因為一旦初期的紅利失去,那麼緊接著優勢就會被奪走,而事實正是如此。

消極低效:

作為全國的模範典型,小崗村沒有成為幾十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大寨,這是宣傳工作的缺失。等到小崗村想起宣傳自己時,小崗村已經失去了發展的後勁,且周邊地區已經崛起,小崗村徹底失去機遇。

安徽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固然有政策較少的因素,但是自身的不努力同樣令人汗顏。比如:

昔日的奇瑞,是我國自主車企的旗幟,但是今天早已泯然眾人;

曾經的安徽衛視,全國排名數一數二,今天也同樣被甩到第二梯隊;

因為消極加低效的風格,導致安徽不僅錯失了很多機遇,更難以得到新的機遇。今日的安徽高校寥寥,不僅難以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更留不住高素質人才!

短視自私:

一般情況下,將組織拆分要比組織起來容易太多,安徽小崗村之所以要拆分,是因為貧窮到走投無路,之所以貧窮,除了環境,還有人心。

小農意識導致缺乏大局觀,不捨得為了全局做出適當犧牲,只曉得得到短期利益,導致因小失大。不客氣地將,承包提高了積極性,也讓自私積重難返,因為各自為政,所以再也難有大作為。這是今天我們宣傳集中力量辦大事,而不再宣傳小崗村的原因所在!

因為短視,安徽在全省大局中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省會合肥不僅城建滯後,缺乏凝聚力,更沒有帶動全省發展的能力!

如果說舉全省之力發展起來的省會都是如此,那麼可想而知全省前途如何!

概況起來,安徽人普遍存在的目光短淺,小富即安的小農思維,加上尷尬的地理位置以及不靠譜的政策扶持。安徽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安徽的發展,是需要一個脫胎換骨、涅槃重生的過程!這個過程或許很痛苦,但是必須經歷且一定會有成就!衷心希望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安徽的地理位置到底好不好。

從地形上看,安徽全省整體上是皖南多山、皖北多平原。皖南地區多山地的地形,不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皖北地區雖然多平原,但大多數地區處於歷史上水患頻發的淮河流域以及黃泛區,這些地方以鳳陽為代表,十年倒有九年荒;只有長江兩岸的沿江平原地區才勉強算得上是魚米之鄉。

從地緣上看,安徽雖然毗鄰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卻不是長三角經濟區的核心區域,這樣的一個位置,導致安徽省既不能像蘇南地區那樣得到上海這個龍頭城市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又被上海、南京、杭州超級發達的國際性大都市的虹吸作用帶走了寶貴的人才等資源。

從交通上看,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安徽省除了津浦鐵路沿線地區和長江水道沿岸地區以外,其他地區長期被邊緣化,這種邊緣化即使合肥這樣的省會城市也不例外。

從產業上看,安徽省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工業體系也不完整,淮南、淮北、銅陵、馬鞍山等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也是以傳統資源礦產型工業為主,處於產業鏈中的初級的、低附加值的一端。

綜上所述,地理答啦認為安徽的地理位置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並不好,特別是放在全國的大格局下,安徽省雖然屬於華東地區卻又不是沿海省份,在地理位置上有著不東不西不是東西的尷尬。因此,安徽省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發展緩慢,也是有著內在必然原因的。

對於安徽未來的發展,地理答啦認為安徽省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光明的。首先是高速鐵路網絡建設起來後,合肥成了為數不多的米字型高鐵樞紐城市,整個安徽的交通面貌已經大有改觀,未來綜合性交通網絡會更加發達,地理位置會變得更加重要;然後會我們國家的產業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為安徽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越來越多的產業和資本開始在安徽進行佈局。

相信安徽省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地理答啦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地理位置

安徽的地理位置雖然是靠近長三角沒錯,但是並不是那麼近,離上海比較遠得不到惠澤,整體是遠不如蘇南、浙北甚至是蘇北的發展的。

2.地理和氣候條件以及交通水平

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也是明顯限制了安徽的發展。安徽多山區,著名的黃山就在安徽省,這也就導致交通不是很發達,和隔壁的江蘇比,高速公路、鐵路都遠遠不如,更不要說江蘇還有大範圍的沿海地區。

氣候條件上,安徽更多是受到淮河影響。

淮河流域的影響是:要麼旱要麼大水。毫不誇張!承接黃河,導致任何的凌汛啊、斷流啊都可能導致淮河出現大的問題。所以無論是旱還是大水,都會非常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

3.人才建設

周遭有南京、杭州、上海,甚至遠一點有青島、長沙等城市,這讓安徽四面楚歌,很難在現有局面下留住人才。這就是一個負面的惡性循環。

4.工業基礎相對薄弱

整個安徽工業相對比較薄弱,且體系也不完整,不多元。淮南和淮北也基本以傳統資源型的礦工業為主。處於產業鏈的初級環節,是現在的經濟建設裡被摒棄的。

但是,安徽的未來是可預期的好的。尤其是合肥成為了高鐵樞紐,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基礎。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安徽位於長江中下游,分淮北江淮之間沿江江南三個區域,省會合肥位於省中心,十六個地級市。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安徽定型發展農業,一九八0年大包乾農業生產責任制,就在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試點向全國推廣的,當時安徽是農業省的一面旗幟。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旅遊產業銅礦業產鋼鐵產業煤碳產業資源豐富。境內黃山市有黃山,池州市有九華山,安慶市天柱山,六安有天堂寨景區,銅陵馬鞍山淮南淮北銅礦鋼鐵煤碳產業經濟一直超前,現在淮南淮北煤碳資源枯絕了,經濟也落後了許多。一個省的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安徽在改革開放時轉型發展輕工業鄉鎮企業,安徽經濟也會有很大提高,四十年來一塵不變發展農業,忽視鄉鎮企業經濟怎麼能增產。華東地區六省除江西安徽兩省外,其他省都是轉型輕工業和鄉鎮企業讓GDp提高的,安徽在中東部省份位於十一位,比西北省份略高(大西北省份因地理條件限制了發展,有理可原)。而安徽地區華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經濟發展落後就是不應該。安徽有人口七千萬,近些年安徽有許多剩餘勞動力,背井離鄉到蘇浙滬經濟發達地去務工掙錢,阜陽市農民工最多,其他市也有不少,如果安徽經濟好,農民工還要到外省去就業嗎?現在安徽省集全省之力發展壯大合肥,以輻射拉動淮北沿江地區經濟發展。一個省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安徽經濟薄弱,其他地級市除蕪湖略好外,GDp與周邊蘇浙地市比差距很大。安慶市前不久學習江蘇海安經濟,在外招商引資發展壯大自己,望其他市也要自力更生招商引資,開拓市場搞活經濟,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安徽各市才能快速崛起,不能指望省會合肥能帶動各地經濟發展,合肥現在也是在發展階段。(僅供答題)。(作者:何滿貴)。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如果仔細研究全國GDP排名,就會發現,經濟最發達的幾個省,省內除了省會之外,其它城市也不會太弱。

而安徽就在於,省會合肥不太發達,其它城市則更弱。簡單說,江蘇的蘇州、無錫和南京加起來就超過安徽全省的經濟總量,其最發達的城市不是省會南京,而是蘇州。而江蘇最弱的城市宿遷,放在安徽也能排第三,僅次於合肥和蕪湖。

此外,經濟總量最高的廣東省有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有經濟強市東莞和佛山。山東有青島和濟南,其它城市比起安徽也是不弱。而一直被嘲笑很窮的河南,雖然鄭州經濟也不是太高,但總體水平也要高於安徽。


而安徽全省沒有一個全國經濟二十強城市,更重要的是除了合肥和蕪湖外,其它城市GDP都在一兩千億徘徊,這樣經濟總量如何能高?如何能發展起來?



蘇州GDP17319,南京11715,無錫10511,這三個城市加起來,都要遠遠強於安徽全省。一個蘇州,可以超過安徽除合肥和蕪湖外所有城市,這才是最致命的。

安徽人口人才都流失到了像江蘇這樣的發達省份,江蘇省的GDP也有安徽人的貢獻。如果以安徽人在全國創造的經濟總量來算,安徽排名並不低。所以,安徽能留住人才,就有了希望。

所以,整體較弱的情況下,抱團取暖才是王道。安徽必須大力扶持合肥、蕪湖和蚌埠三大中心城市,才能有效帶動皖南和皖北其它城市快速增長。

歡迎關注堅果旅行,獲取更多有趣實用乾貨知識


堅果旅行


我每年都要到合肥去,看到那裡的發展變化速度實在驚人,雖然發展程度與江蘇比還有一定差距,但照此趨勢,趕超江蘇也是指日可待的!


氣吞萬里如猴



歷史上的安徽,江蘇,上海原屬江南省,明朝是為南直隸,清順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後改承宣布政使司為行省,即江南省。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省”,還是後來清朝的“江南省”,皆為當時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時,每年僅江南一省上繳的賦稅額就佔了全國所收賦稅總額的近三分之一;而科考方面,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則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呼“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可見安徽從明代到清代一直都是富庶地區!即便拆分後的安徽同樣富甲一方!但今日的安徽卻是發展的差強人意!



地理位置上安徽位於我國華東地區緊鄰長三角地區與江蘇,浙江毗鄰,北部與山東和河南接壤,西部南部分別與湖北和江西為鄰!除江西外安徽的國民生產總值均落後相鄰省份,為什麼?

當然一個地區發展的好壞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安徽被淮河和長江分割為皖北,皖中,皖南三部分。

皖南的各市依託長江黃金水道以及緊鄰江浙滬的天然優勢,發展勢頭較好,特別是蕪湖和馬鞍山在調整行政區劃後,有了充足的發展空間。黃山作為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以‘’黃山‘’為名片成為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現階段隨著建設皖江城市帶的步伐加快,未來潛力無限!但也存在這諸多問題,池州,宣城,和銅陵經濟規模較小,沒有形成優勢產業。

皖中地區是省府合肥和老牌省會城市安慶所在地,做為一省的政治中心,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合肥一躍而起成為全省的領頭羊。但是皖中地區除合肥外整體塌陷;昔日的省府,有長江五虎之稱的安慶一蹶不振。地級巢湖也被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肢解,雖說行政區劃的調整可能有利於安徽經濟結構的合理性,但地級巢湖的撤銷多少讓人有些許傷感,因為巢湖不夠強!滁州身處魚米之鄉,除了歷史上文人騷客的輕描淡寫,經濟上的建樹確實不多。深居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六安至今還在為脫貧致富而奔走!

皖北地區位於平原,人口密度稠密,整體經濟實力相對較強,同時做為華東地區的能源基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淮河流域的水陸樞紐蚌埠,與合肥和蕪湖有望構成安徽的三大經濟中心;最北部的亳州是我國最大的藥材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千萬人口的阜陽憑藉龐大的人口基數,勞動力充盈,動力強勁!淮北,淮南和宿州坐擁豐富的礦產資源,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但皖北同樣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口勞務輸出的難題!

我們可以看看同樣是被淮河和長江分割的江蘇省,雖然也存在蘇北和蘇南的地區差異,蘇北落後於蘇南;但江蘇產業結構較為合理,政策導向初步明確;在發展蘇南的同時,確定了徐州蘇北中心城市的地位,鞏固了連雲港亞歐大陸橋頭堡的地位,等等!

所以安徽雖佔據優越的地理位置,但各個城市沒有明確的定位,沒有形成江蘇各市普遍較強的經濟格局;在安徽大力發展合肥的同時也沒有形成像湖北武漢的經濟輻射能力而帶動全省發展;此外三農問題突出,第一產業~農業大而不強,大別山和皖南山區貧困的面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省內並沒有足夠的產業支撐大量的農村人口和富餘勞動力,致使安徽成為勞務輸出的重點省份。工業方面,皖北資源型城市轉型阻力較大,經濟結構單一,沒有促成經濟多元化;皖南各市在對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時,各自為政,沒有出臺統一的政策指導剛要,雜亂無章!皖中地區大力發展合肥時,卻遺忘了安慶,落下了巢湖。

安徽可以成為華東的腹地,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但也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走一條符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克服困難,再次比肩江蘇,成為現代中國的江南省!


天下神筆


我告訴你安徽為啥發展不起來。

簡而言之就是夜郎自大,好高騖遠,死要面子活受罪。

打個比方,皖南的那幾個市,其實經濟發展也就那個樣子,拿到江浙滬一比連泡尿都不如,但是,他們就覺得自己在省內有優越感,看不起皖北,看不起皖中,看不起合肥。實際上也不優越到哪去,但是他們就覺得自己優越。

再比如皖北那幾個市,人極其要面子,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漫天要價。本來就窮的叮噹響了,還這樣搞,美其名曰,我們是要面子的人。

再比如合肥,近些年來縱向對比是發展了,但是橫向一比呢?還是那副慫樣。但是合肥人不這麼認為啊,他們認為自己是霸都啊。

好了,你覺得安徽還有什麼希望。


燧人風氏


本人安徽人,對這個也很感觸,所以說說我的看法。首先談談安徽的地理位置。安徽地處華東和中部的交界處,屬於長江中下游,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河水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安徽的地理特徵,江南基本為山區或者丘陵地帶,江淮之間西部為丘陵和山區,中東部為平原。淮北則為平原地帶。在農業社會,應該說還可以說除了部分地區以外算比較發達。但在現在工業甚至第三產業時期,這個已經不佔主導地位,主導地位是交通和科技。安徽交通落後,可以說沒有什麼主要交通線經過(近幾年才逐漸修建),同時教育和科技這塊也不厲害,鄰省的江蘇湖北、浙江還有沿海的上海完全壓制安徽,人才的流失嚴重。所以其實安徽的地理位置好這只是個假象。

用現在的眼光看,安徽的地理位置應該說不算差,但不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帶,因為路海空,安徽只能佔兩個,這對國際貿易來說就有很大弊端。其次,發展不起來還有個滾雪球效應,長三角珠三角越來越發達,吸引的人才和資金越多,就可以更多力度發展基礎設施和教育,等等。而安徽省,窮,交通不發達,知道前些年國家出臺各種政策,才把路修的更多,引進了一些投資商,然而由於基礎設施不發達,交通還不是很便利,所以吸引力不夠,發展不是特別快。所以與鄰省差距還是很大的。

最後說一點個人覺得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國家政治因素,在沒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時,想要發展快,就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譬如設特大城市,或者直轄市這樣的。

12月22日更新

現在最新的一些信息讓我們感覺的安徽將在近幾年複製一部分江浙滬2000年左右的發展腳步,安徽承擔的是承接產業轉移的任務了,也就意味著勞動密集型產業(高汙染高排放產業)正不斷進入安徽,而高精尖的產業留在長三角了,這也是反應了一個現實,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只能靠一些特殊的契機來反轉。


細水長流永無眠1


定埠鎮 北邊是江蘇定埠鎮 南邊是安徽定埠鎮 語言也一樣 但是真的像兩個國家。安徽那邊的房子真的破 道路狹窄 坑坑窪窪 。江蘇這邊都說南邊人有點錢就吃喝了 北邊都是蓋房子 辛辛苦苦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