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却发展不起来?

全村希望188888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让人无奈。

作为古代最强省份江南省的一部分,安徽省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在我国的版图中,安徽省横跨我国南北地形区,位置上隶属于华北六省一市,毗邻长三角地带,又占据长江的黄金水道,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而在安徽人的性格中,安徽人又是敢为天下先的代表,比如文明天下的凤阳小岗村。

但是,软硬条件如此之好的安徽省经济发展却不尽人意。在我国2018年上半年各省GDP排名中,安徽省以14264万亿元排名第12位,看起来在中上游位置,但是安徽东部的江苏省经济总量全国第2,浙江省全国第4,北部的山东省全国第3。上海自不必说,福建省也排名第11位,比安徽高一个名次。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安徽的经济总量只比南部的江西要多。

条件如此优越,又是曾经天下第一省江南省的一部分,安徽为何发展如此滞后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天时:政策失当

从我国几千年来的地区发展规律来看,在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永远是领导的意志,简称“政策”!

简单说来,上面想让哪里发展,政策指向哪里,哪怕这里只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也能崛起国际大都市,比如深圳。而位置得天独厚,因为没有政策的扶持,发展同样力不从心,比如安徽!

安徽在历史上的发展可谓极尽辉煌,因为这里既是长江的必经之地,也是大运河的必经之路,唐朝灭亡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安徽成为著名的江南水乡,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在大陆经济发达的古代,安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然而,近代以来,安徽的发展说多了都是泪。

首先是列强侵略导致开埠,沿海的上海等地发展起来,逐渐和安徽拉开差距;

其次是太平天国席卷南方半壁,安徽成为重灾区,在太平天国期间,安徽人口损失大半,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倒退;

最后是因为近代以来军阀混战,政治废弛,导致黄河水患肆虐,安徽再次成为重灾区。

所有这些,都导致安徽逐渐从古代的幸运儿成为弃子,成为最容易被忽略的省份。

今天的我们,提到安徽,除了风景优美的西递宏村、黄山,就是凤阳小岗村。对于安徽的省会合肥,很多人印象都不深。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东部省份的发展现状。

安徽是建国以来上面投资最少的省份之一。时至今日,安徽没有一个央企总部,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没有一个自贸区,没有一个计划单列市,没有一个经济特区。至于安徽的高校,则更是少得可怜。

在改革开放后重点发展东南沿海以及近年来开始的大力发展西部的过程中,安徽像一个刻意被忽略的省份。

政策意味着资金流、人才流。没有政策的支持,安徽的发展困难重重。

2、地利:位置尴尬

安徽的位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东部的命,却得了东部的病!

在江南省时代,安徽是天下第一省。然而当清朝将江南省分家后,安徽省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优势。

今日的江苏省和安徽省,虽然同根生,但是却相差甚大。两省的纬度、面积基本相同,但经济发展却天差地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位置的差异:江苏靠海,而安徽没有!

近代以来,列强从海上而来,沿海虽然最早遭受列强的侵略,但是列强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帮助沿海地区率先进入了近代化,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此时的安徽,由于地处内陆,难以接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普照”。

东西方向上的劣势不止如此。建国后,我国优先发展东北地区,沿海地区虽然没有大量投资,但是因为底子雄厚,发展照样可观,而安徽却没有那么好运。作为中部省份,“一五计划”时期,安徽只得到了一个“156项目”的援建,这就是淮南谢家集中央洗煤厂,可以说非常单薄了,安徽自然错过了建国后的第一个发展期。

1964年开始,鉴于国际形势的恶化,我国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三线建设”,将东北和沿海大量工矿企业向内陆山区搬迁。

安徽作为中部省份,貌似春天来了,但是由于安徽省位置靠东,且省内基本都是黄淮江淮平原,根本就不符合山区隐蔽的要求,所以只有个大别山进行了小三线建设。

进入80年代,战争风险降低,改革开放拉开大幕,东南沿海再次腾飞,安徽同样没有赶上班车!

钞票身边过,片张不沾身!

安徽:“坑爹啊!”

如果说只是东西位置尴尬也就罢了,关键是南北方向也不消停啊。今天我们看地图,会发现安徽北不挨环渤海,南不临长三角,京沪铁路从安徽境内飞驰而过,然后没有停下!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区是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助力,但是安徽南北方向实在没有办法。至于珠三角,对不起,请排在江西后面!

3、人和:小农思维

曾经的小岗村,是掀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行者,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小岗村闻名全国。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粮食出现几年增长后,小岗村粮食产量再次出现滑坡,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发达地区。

我们不讨论公有制和私有制孰优孰劣的问题,单单东小岗村的发展轨迹来看,就能以小见大看到安徽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虎头蛇尾:

无论是领导还是人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农村改革的先声,既然人民走在了政策的前面,且得到了上级的肯定,那么政策就应该迅速跟上,为这样的先河保驾护航。而实际情况是今天的小岗村除了当初几年的发展,后面的发展基本就是浑浑噩噩,狠狠打了制度的脸。

领导的不作为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在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没有继续吃下去。在小岗村出现了粮食增长之后,没有继续向深处探索,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因为一旦初期的红利失去,那么紧接着优势就会被夺走,而事实正是如此。

消极低效:

作为全国的模范典型,小岗村没有成为几十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大寨,这是宣传工作的缺失。等到小岗村想起宣传自己时,小岗村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后劲,且周边地区已经崛起,小岗村彻底失去机遇。

安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固然有政策较少的因素,但是自身的不努力同样令人汗颜。比如:

昔日的奇瑞,是我国自主车企的旗帜,但是今天早已泯然众人;

曾经的安徽卫视,全国排名数一数二,今天也同样被甩到第二梯队;

因为消极加低效的风格,导致安徽不仅错失了很多机遇,更难以得到新的机遇。今日的安徽高校寥寥,不仅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更留不住高素质人才!

短视自私:

一般情况下,将组织拆分要比组织起来容易太多,安徽小岗村之所以要拆分,是因为贫穷到走投无路,之所以贫穷,除了环境,还有人心。

小农意识导致缺乏大局观,不舍得为了全局做出适当牺牲,只晓得得到短期利益,导致因小失大。不客气地将,承包提高了积极性,也让自私积重难返,因为各自为政,所以再也难有大作为。这是今天我们宣传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再宣传小岗村的原因所在!

因为短视,安徽在全省大局中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省会合肥不仅城建滞后,缺乏凝聚力,更没有带动全省发展的能力!

如果说举全省之力发展起来的省会都是如此,那么可想而知全省前途如何!

概况起来,安徽人普遍存在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的小农思维,加上尴尬的地理位置以及不靠谱的政策扶持。安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安徽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很痛苦,但是必须经历且一定会有成就!衷心希望安徽的明天越来越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安徽的地理位置到底好不好。

从地形上看,安徽全省整体上是皖南多山、皖北多平原。皖南地区多山地的地形,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皖北地区虽然多平原,但大多数地区处于历史上水患频发的淮河流域以及黄泛区,这些地方以凤阳为代表,十年倒有九年荒;只有长江两岸的沿江平原地区才勉强算得上是鱼米之乡。

从地缘上看,安徽虽然毗邻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却不是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域,这样的一个位置,导致安徽省既不能像苏南地区那样得到上海这个龙头城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又被上海、南京、杭州超级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的虹吸作用带走了宝贵的人才等资源。

从交通上看,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安徽省除了津浦铁路沿线地区和长江水道沿岸地区以外,其他地区长期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即使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也不例外。

从产业上看,安徽省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体系也不完整,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等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也是以传统资源矿产型工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中的初级的、低附加值的一端。

综上所述,地理答啦认为安徽的地理位置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好,特别是放在全国的大格局下,安徽省虽然属于华东地区却又不是沿海省份,在地理位置上有着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尴尬。因此,安徽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发展缓慢,也是有着内在必然原因的。

对于安徽未来的发展,地理答啦认为安徽省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光明的。首先是高速铁路网络建设起来后,合肥成了为数不多的米字型高铁枢纽城市,整个安徽的交通面貌已经大有改观,未来综合性交通网络会更加发达,地理位置会变得更加重要;然后会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为安徽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越来越多的产业和资本开始在安徽进行布局。

相信安徽省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地理答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地理位置

安徽的地理位置虽然是靠近长三角没错,但是并不是那么近,离上海比较远得不到惠泽,整体是远不如苏南、浙北甚至是苏北的发展的。

2.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交通水平

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也是明显限制了安徽的发展。安徽多山区,著名的黄山就在安徽省,这也就导致交通不是很发达,和隔壁的江苏比,高速公路、铁路都远远不如,更不要说江苏还有大范围的沿海地区。

气候条件上,安徽更多是受到淮河影响。

淮河流域的影响是:要么旱要么大水。毫不夸张!承接黄河,导致任何的凌汛啊、断流啊都可能导致淮河出现大的问题。所以无论是旱还是大水,都会非常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3.人才建设

周遭有南京、杭州、上海,甚至远一点有青岛、长沙等城市,这让安徽四面楚歌,很难在现有局面下留住人才。这就是一个负面的恶性循环。

4.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整个安徽工业相对比较薄弱,且体系也不完整,不多元。淮南和淮北也基本以传统资源型的矿工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初级环节,是现在的经济建设里被摒弃的。

但是,安徽的未来是可预期的好的。尤其是合肥成为了高铁枢纽,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了更好的基础。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希望您可以给我点个赞!花不了多少流量哒!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韩的小韩


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分淮北江淮之间沿江江南三个区域,省会合肥位于省中心,十六个地级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定型发展农业,一九八0年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就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试点向全国推广的,当时安徽是农业省的一面旗帜。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产业铜矿业产钢铁产业煤碳产业资源丰富。境内黄山市有黄山,池州市有九华山,安庆市天柱山,六安有天堂寨景区,铜陵马鞍山淮南淮北铜矿钢铁煤碳产业经济一直超前,现在淮南淮北煤碳资源枯绝了,经济也落后了许多。一个省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安徽在改革开放时转型发展轻工业乡镇企业,安徽经济也会有很大提高,四十年来一尘不变发展农业,忽视乡镇企业经济怎么能增产。华东地区六省除江西安徽两省外,其他省都是转型轻工业和乡镇企业让GDp提高的,安徽在中东部省份位于十一位,比西北省份略高(大西北省份因地理条件限制了发展,有理可原)。而安徽地区华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发展落后就是不应该。安徽有人口七千万,近些年安徽有许多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到苏浙沪经济发达地去务工挣钱,阜阳市农民工最多,其他市也有不少,如果安徽经济好,农民工还要到外省去就业吗?现在安徽省集全省之力发展壮大合肥,以辐射拉动淮北沿江地区经济发展。一个省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安徽经济薄弱,其他地级市除芜湖略好外,GDp与周边苏浙地市比差距很大。安庆市前不久学习江苏海安经济,在外招商引资发展壮大自己,望其他市也要自力更生招商引资,开拓市场搞活经济,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安徽各市才能快速崛起,不能指望省会合肥能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合肥现在也是在发展阶段。(仅供答题)。(作者:何满贵)。






关注社会情感文化


如果仔细研究全国GDP排名,就会发现,经济最发达的几个省,省内除了省会之外,其它城市也不会太弱。

而安徽就在于,省会合肥不太发达,其它城市则更弱。简单说,江苏的苏州、无锡和南京加起来就超过安徽全省的经济总量,其最发达的城市不是省会南京,而是苏州。而江苏最弱的城市宿迁,放在安徽也能排第三,仅次于合肥和芜湖。

此外,经济总量最高的广东省有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有经济强市东莞和佛山。山东有青岛和济南,其它城市比起安徽也是不弱。而一直被嘲笑很穷的河南,虽然郑州经济也不是太高,但总体水平也要高于安徽。


而安徽全省没有一个全国经济二十强城市,更重要的是除了合肥和芜湖外,其它城市GDP都在一两千亿徘徊,这样经济总量如何能高?如何能发展起来?



苏州GDP17319,南京11715,无锡10511,这三个城市加起来,都要远远强于安徽全省。一个苏州,可以超过安徽除合肥和芜湖外所有城市,这才是最致命的。

安徽人口人才都流失到了像江苏这样的发达省份,江苏省的GDP也有安徽人的贡献。如果以安徽人在全国创造的经济总量来算,安徽排名并不低。所以,安徽能留住人才,就有了希望。

所以,整体较弱的情况下,抱团取暖才是王道。安徽必须大力扶持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大中心城市,才能有效带动皖南和皖北其它城市快速增长。

欢迎关注坚果旅行,获取更多有趣实用干货知识


坚果旅行


我每年都要到合肥去,看到那里的发展变化速度实在惊人,虽然发展程度与江苏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照此趋势,赶超江苏也是指日可待的!


气吞万里如猴



历史上的安徽,江苏,上海原属江南省,明朝是为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后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即江南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科考方面,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呼“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可见安徽从明代到清代一直都是富庶地区!即便拆分后的安徽同样富甲一方!但今日的安徽却是发展的差强人意!



地理位置上安徽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紧邻长三角地区与江苏,浙江毗邻,北部与山东和河南接壤,西部南部分别与湖北和江西为邻!除江西外安徽的国民生产总值均落后相邻省份,为什么?

当然一个地区发展的好坏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安徽被淮河和长江分割为皖北,皖中,皖南三部分。

皖南的各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以及紧邻江浙沪的天然优势,发展势头较好,特别是芜湖和马鞍山在调整行政区划后,有了充足的发展空间。黄山作为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以‘’黄山‘’为名片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现阶段随着建设皖江城市带的步伐加快,未来潜力无限!但也存在这诸多问题,池州,宣城,和铜陵经济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皖中地区是省府合肥和老牌省会城市安庆所在地,做为一省的政治中心,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扶持,合肥一跃而起成为全省的领头羊。但是皖中地区除合肥外整体塌陷;昔日的省府,有长江五虎之称的安庆一蹶不振。地级巢湖也被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肢解,虽说行政区划的调整可能有利于安徽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但地级巢湖的撤销多少让人有些许伤感,因为巢湖不够强!滁州身处鱼米之乡,除了历史上文人骚客的轻描淡写,经济上的建树确实不多。深居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六安至今还在为脱贫致富而奔走!

皖北地区位于平原,人口密度稠密,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同时做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淮河流域的水陆枢纽蚌埠,与合肥和芜湖有望构成安徽的三大经济中心;最北部的亳州是我国最大的药材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千万人口的阜阳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劳动力充盈,动力强劲!淮北,淮南和宿州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但皖北同样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劳务输出的难题!

我们可以看看同样是被淮河和长江分割的江苏省,虽然也存在苏北和苏南的地区差异,苏北落后于苏南;但江苏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政策导向初步明确;在发展苏南的同时,确定了徐州苏北中心城市的地位,巩固了连云港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地位,等等!

所以安徽虽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各个城市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形成江苏各市普遍较强的经济格局;在安徽大力发展合肥的同时也没有形成像湖北武汉的经济辐射能力而带动全省发展;此外三农问题突出,第一产业~农业大而不强,大别山和皖南山区贫困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省内并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富余劳动力,致使安徽成为劳务输出的重点省份。工业方面,皖北资源型城市转型阻力较大,经济结构单一,没有促成经济多元化;皖南各市在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时,各自为政,没有出台统一的政策指导刚要,杂乱无章!皖中地区大力发展合肥时,却遗忘了安庆,落下了巢湖。

安徽可以成为华东的腹地,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但也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走一条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克服困难,再次比肩江苏,成为现代中国的江南省!


天下神笔


我告诉你安徽为啥发展不起来。

简而言之就是夜郎自大,好高骛远,死要面子活受罪。

打个比方,皖南的那几个市,其实经济发展也就那个样子,拿到江浙沪一比连泡尿都不如,但是,他们就觉得自己在省内有优越感,看不起皖北,看不起皖中,看不起合肥。实际上也不优越到哪去,但是他们就觉得自己优越。

再比如皖北那几个市,人极其要面子,婚丧嫁娶铺张浪费,漫天要价。本来就穷的叮当响了,还这样搞,美其名曰,我们是要面子的人。

再比如合肥,近些年来纵向对比是发展了,但是横向一比呢?还是那副怂样。但是合肥人不这么认为啊,他们认为自己是霸都啊。

好了,你觉得安徽还有什么希望。


燧人风氏


本人安徽人,对这个也很感触,所以说说我的看法。首先谈谈安徽的地理位置。安徽地处华东和中部的交界处,属于长江中下游,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河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安徽的地理特征,江南基本为山区或者丘陵地带,江淮之间西部为丘陵和山区,中东部为平原。淮北则为平原地带。在农业社会,应该说还可以说除了部分地区以外算比较发达。但在现在工业甚至第三产业时期,这个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主导地位是交通和科技。安徽交通落后,可以说没有什么主要交通线经过(近几年才逐渐修建),同时教育和科技这块也不厉害,邻省的江苏湖北、浙江还有沿海的上海完全压制安徽,人才的流失严重。所以其实安徽的地理位置好这只是个假象。

用现在的眼光看,安徽的地理位置应该说不算差,但不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带,因为路海空,安徽只能占两个,这对国际贸易来说就有很大弊端。其次,发展不起来还有个滚雪球效应,长三角珠三角越来越发达,吸引的人才和资金越多,就可以更多力度发展基础设施和教育,等等。而安徽省,穷,交通不发达,知道前些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才把路修的更多,引进了一些投资商,然而由于基础设施不发达,交通还不是很便利,所以吸引力不够,发展不是特别快。所以与邻省差距还是很大的。

最后说一点个人觉得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政治因素,在没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时,想要发展快,就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譬如设特大城市,或者直辖市这样的。

12月22日更新

现在最新的一些信息让我们感觉的安徽将在近几年复制一部分江浙沪2000年左右的发展脚步,安徽承担的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任务了,也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正不断进入安徽,而高精尖的产业留在长三角了,这也是反应了一个现实,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只能靠一些特殊的契机来反转。


细水长流永无眠1


定埠镇 北边是江苏定埠镇 南边是安徽定埠镇 语言也一样 但是真的像两个国家。安徽那边的房子真的破 道路狭窄 坑坑洼洼 。江苏这边都说南边人有点钱就吃喝了 北边都是盖房子 辛辛苦苦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