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文苑」冯天军:抹不掉的记忆

回望求学的经历,经岁月的沉淀,抹不掉的是曾打动过你的心扉或者开启心智的那些点点滴滴。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进小学,那时候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三年级时上的一堂音乐课。


「师生文苑」冯天军:抹不掉的记忆


韩老师30出头的年纪,刚刚调到我们的学校,他教我们语文课。有一次,语文课上听写字词,我们竟然全对了。韩老师高兴地说,下节语文课我们上音乐吧。这可是个天大的新闻,在这之前,我们根本没有上过音乐课,因为学校没有音乐教师。我们高兴的欢呼雀跃,那节课上韩老师教我们学唱《打靶归来》这首歌,韩老师唱一句,我们唱一句,尤其是最后的“一、二、三、四”,铿锵有力,让小小的心热血沸腾。那节课,我们对韩老师的音乐功底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我们孩子眼里韩老师成了一个准歌星。那时那地那首歌也成了我后来喜欢音乐的启蒙。


「师生文苑」冯天军:抹不掉的记忆


初中开设了物理学科,对于一个爱好文科的人来说,理科学习就觉得亚历山大。可是,我仍记得物理老师朱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他说,那次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拖拉机的一个车轮离开地面空转,尽管踩足油门,拖拉机直冒青烟,也没有爬上坡。看到这一情景,他便主动站到车头上,司机一加油门,拖拉机爬上了坡。老师问是什么原因呢?看我们面面相觑,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摩擦力。拖拉机轮子空转,脱离了与地面的摩擦,上去一个人有了重量,产生了摩擦,才爬上了坡。我佩服老师讲课的深入浅出,佩服他在故事中教授知识的睿智。从此,我不再怵物理课,并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门课。


「师生文苑」冯天军:抹不掉的记忆


进入高中,我遇到了一个最好的语文老师。第一堂课,他的板书就紧紧地抓住了我。他写得是颜体粉笔字,一横一竖饱满圆润,通体漂亮,我从心底里佩服老师的书写功底。后来才知道,谭老师是书法爱好者,他的作品在省市县多次参展。身教重于言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急于模仿他的字体,认真地书写。有一次,方格本发下来,我看到了一行红红的批语:你的字能写好,望努力!看到这中肯的批语,我既激动又兴奋,练好字的冲动瞬间溢满了心间……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书写水平,应与谭老师当年的示范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最好的进步是源于对师者的崇拜。高中阶段我的数学很差,可是我的数学老师杜老师,有一般数学老师没有的教学能量。课堂上,她画图从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辅助物,而是用一双灵巧的手,一挥而就,而且中规中矩。比如画圆,他用小末指头作为圆点,用食指和拇指拿捏粉笔的长度作为半径,手腕一转就成了一个标准的圆。这让我开了眼界,崇拜之至。杜老师讲课从不拿课本,条理清晰地讲完课后,布置作业随口说出多少页第几题到第几题,分毫不差。杜老师在我眼里成了一个数学上的神人,从此我也爱上了数学课,其实是爱上了杜老师的教学神功。


「师生文苑」冯天军:抹不掉的记忆


又是一年教师节,那些过往求学的点滴,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为人师的方向和榜样。其实,改变学生不仅在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更在于你身上奔放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独具匠心的教育智慧。(作者:冯天军 工作单位:临朐县七贤初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