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賣高水分玉米和完全晾乾後的玉米會有什麼不同嗎?

高枕隱士


農民高水分玉米和等完全晾乾後再賣會損失多少?

玉米加工企業收購玉米是以安全含水量14%為標準定價,對含水量高於14%的玉米給予扣減重量或下調價格處理。表面上看農賣民賣高水份玉米的收入會低些。但筆者做過認真探討,結果發現如果是正規的糧食收購單位,農民賣高水分玉米和賣幹玉米收入基本沒有差別。

假設一個農民有10,000斤含水量30%的玉米。按遼寧益海嘉裡澱粉廠(開原縣)當前掛牌價30%含水量玉米收購價每斤0.6949元,農民收入為6949元。

如果他把這些玉米在家裡晾曬至20%的含水量(自然晾曬至14%含水量是非常困難的),則玉米的重量變為:

10,000×(1-30%) ÷(1-20%)8750斤

同樣益海嘉裡20%含水量玉米掛牌價每斤0.7981元,農民收入:

8750 × 0.7981=6983元

6983-6949=34元

所以,農民賣10,000斤溼玉米的損失只有34元。

我們再看黑龍江肇東成福食品廠30%水分玉米掛牌價為0.6504元,20%水分玉米掛牌價為0.7470元。則10000斤30%含水量玉米的收入為6504元,

晾曬至20%含水量收入為:

8750 × 7470=6536元

賣幹玉米只多收入32元。

這兩家企業都是以14%為標準,含水量每增加1%扣除重量1.2%,這種扣除法是公平合理的。

正規的廠家會按照這一規則,事先計算好不同含水量玉米的單價明碼標價,然後按測得的含水量對號入座。下面就是益海嘉裡的收購價格表:



有的小收購商,為了簡便,則按照含水量每增加1%單價降低1分錢處理,這種做法也沒有賺農民的便宜,例如益海嘉裡的價格表每個百分點的價格差也是一分錢左右。

如果重量扣除超過每個含水量1.2%,或價格差超過每個百分點一分錢,就要找個明白人幫助計算一下,以免上當。


種田博士後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秋收已經基本結束了,今年玉米要晚收,小麥要晚種。農民有句老話,玉米十成熟十成收,小麥九成熟,十成收,小麥十成熟,九成收。就是說玉米要晚收,小麥要早收一點,這樣才不虧產量。有研究指出,玉米晚收7-10天,畝增產100斤以上。

糧食收穫以後,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賣糧,對於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季子的農民來說,賣完糧,把錢攥在手裡才是最實實在在的。這兩年來,有很多收糧點,乾溼糧均可以接受,那麼老百姓是賣溼糧好呢,還是乾糧好呢?

現在很多農民收玉米,是為了趕茬口,為了給下茬作物騰出空地,玉米還未乾透,就收穫了,這樣的玉米含水量相對較高,能達到35-40個水分,這個含水量對於玉米籽收的話,影響較大,一是玉米太溼,脫粒不充分;二是玉米籽粒容易被打碎。總之都會造成減產。還有的農民是為了湊好天氣,趁著天晴,抓緊搶收,好曬糧入庫或者賣掉。

按現在的市場價,玉米溼糧的收購價是5毛錢一斤,我們姑且按含水量是35%的玉米,收購價是5毛錢一斤,玉米曬乾以後,乾糧的收購價格在8毛2一斤。那麼我們來計算一下,剛收穫得1000斤,35%含水量的溼玉米,立馬賣掉,可以得500元。1000斤35%含水量的玉米,曬乾以後,按照國家標準,14%含水量的玉米算幹玉米。1000斤35%溼玉米可以得755.8斤14%含水量的玉米。按0.82元/斤,可以賣得619.8元。

按照上述例子,就是說,同樣多的玉米,賣乾糧食比賣溼糧可以多賣119.8元。但是曬糧是需要成本的,而且還有曬場的需求。如果是自家裡2-3畝玉米,面積不大,家裡又有勞動力的話,賣乾糧是比較划算的。如果種地不多,家裡沒有勞動力,倒不如直接把溼糧賣掉,損失也不算多。

但是,對於種田大戶來說,有個100畝或者更多的話,賣溼糧就不划算了。科學興農建議大家,種糧大戶如果有倉儲條件,可以將糧食曬乾後,先囤起來,現在玉米價格不算高,按照今年的行情,還有漲價的空間。如果倉儲條件有限的話,還是及早的出手,以降低風險。

(萬)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農民賣高水分玉米和完全晾乾後的玉米會有什麼不同嗎?

農民有句老話叫“貨賣當時值”,並不是說高水分的玉米就能賣高價,甚至很賤的價格就出賣了,也是出於無奈之舉,放又沒地方放,曬乾了儲藏還又沒有保質保價的可能性。


但是玉米購銷商也不傻啊,俗話說,“揹著抱著一個樣”,你的玉米含水量大,就便宜收購,你的玉米含水量小,就會比含水量大的玉米多幾分錢。

其實這個買賣帳也好算。含水量高的剛收穫的玉米,水分應該在30%左右,曬乾的玉米水分在14%左右。這中間的含水率就是玉米收購差價的所在。有朋友說農民賣高水分的玉米能多賺錢,那都是瞎扯淡,人家玉米購銷商傻掉了嗎?每種玉米的價格都是核算好了的。並不見得高水分高的玉米就賣個好價錢。購銷商會扣除水分含量的,也許高一個水分的差價就是一分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100斤30%含水率的玉米可以賣0.69元一斤,也就是69元的收入。但是100斤14%含水率的玉米可以賣到0.79元一斤,也就是收入79元。這個乾溼玉米每百斤差價是10元錢。但是這10元錢不是乾溼玉米收購價的算法,100斤溼玉米可能曬乾了就是70斤,那麼按照曬乾的收入就是55.3元,每百斤乾溼玉米差價在13元左右。如果家庭種植玉米麵積不大,還是在收穫之後賣掉也很划算。


因為後期會有各種變數等著農民,比如價格降低,連雨天氣,蟲蛀鼠蓋等,因此來說,不是貨量太大,還是趁溼賣掉為好。前面說的因素還沒包括翻曬玉米的人力成本。現在的人工有多貴?大家都知道,吃力不討好!農民沒有烘乾設備,就現在的這種天氣,不說能曬乾了,防止不發生黴變就是最好的結果。

記住一句話,“貨賣當時值”,那種“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是存錢而不是存糧,票子裝進自己口袋裡面,比糧食放在布袋子裡更安全。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民賣高水份玉米和達標後的淨糧玉米沒有可比性,因為從多年來的收構情況看,每年的情況切實不同,行情變化也不同。前幾年養殖戶行情好的時侯,有的農戶早動手,新玉米先於別人收割脫曬,水份17.8點就能和上年陳玉米一個價,因青黃不接,用戶參和著用,但好景不會太長,大家聽到消息曬的一多,馬上一天或幾天就有變化。幸運的人不會太多。而你保存成幹玉米再脫粒出售要到下年的4月份之後,價革往往有浮動,先賣而後漲和先漲而後降誰也看不透。農民有句俗話叫多少錢賣了多少錢值,也就是沒辦法的開心話。正帶情況下在玉米後期不掉價時還是後賣為好,以山西為例,5月份左右的玉米出售不會吃虧,此時的玉米大都還有2至3成的中等水份糧,也就是乾的多溼的少,產量高。此時是收構旺季,收糧的多,大戶多,外運的多,飼料廠庫存備用,養殖戶存儲,糧站輪喚,價革有所比較,一畝地多賣二三十元也正常。


寶179207574


農民賣高水分玉米和等完全晾乾後再賣會損失多少?



現在已經到了玉米的大量收穫期,對於北方的玉米,已經基本收穫完畢,而且也到了玉米的上市期,一些農民為了省事,直接把含高水分的玉米賣掉,為的是賣玉米的錢落袋為安。也有的玉米種植戶,把玉米晾乾以後再賣,只是為了多賺一點錢,畢竟一年的血汗錢能多賺一分是一分。

對於含水量高的玉米和晾乾以後再賣玉米,哪種賣玉米合算?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其實現在企業收購玉米有兩種方式進行收購,普通的算法就是含水量每增加一個點,玉米價格下降一分錢。對於這種方法按照企業的收購方式來計算,是不划算的,因為企業的計算方法一般都有一定的含水量係數,也就是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的含水量,扣除玉米就要乘以企業的固定係數,企業的係數一般是1.2到1.5之間,也就是說沒增加1%的含水量就要扣除玉米1.2%到1.5%的重量。

玉米每增加1%的含水量的價格,大部分都高於一分錢的價格,也就是說含水量沒增加1%玉米的價格就會下降一分多錢。從這個角度講,目前1000斤二等玉米14%的含水量價值為860元,如果是1000斤24%的含水量價值為756.8元,二者含水量提高了10%,那麼每斤玉米的差價就會在一毛多錢,1000斤玉米含水量為24%比含水量14%的少賣103.2元錢。

這樣對比較起來就可以知道,曬乾後的玉米能多賣錢,如果有1萬斤就多賣1000多元錢,10萬斤就多賣1萬多元錢,為什麼不曬乾玉米再賣了,至少能賺辛苦錢。



所以,賣含高水分的玉米比曬乾後再賣玉米不是損失了,而是增加了收益。當然對於玉米質量不好的可以麥含水量較高的玉米,既省事兒又多賣錢,畢竟玉米價格以質量好壞為準,質量差的玉米的價格特別低。對於企業高水分的玉米和安全水分的玉米的計算方法,在這裡就不再計算了,特別麻煩,但最後算出的收益都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