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並產生了哪些影響

自古,貴州就是被人視為蠻荒的地理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醉心於仕途的官員,當聽到被外放到貴州當官時,莫不為之心驚,視為畏途。最有名的當屬李白當初流放貴州,當聽到自己被釋放,立馬寫出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側面證明的貴州的地理環境之險惡。但就是因為這個險惡的環境,在抗戰時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抗日戰爭時期,貴州由於其特殊的軍事地理位置,成為西南大後方,容納了許多內遷的機構單位,安置了無數流亡人士,為國家發展保存了人才力量和經濟實力,為抗戰的勝利及戰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3月黃埔軍校四分校在經歷了多次遷徙之後來到貴州獨山,並在貴州渡過了5年的歲月。這5年的光陰構成黃埔軍校四分校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四分校遷入獨山後,一開始難以找到安頓的地方,校本部遷到三合(現在叫三都),暫借一圖書館作為臨時辦公處,校屬各團隊則散駐在獨山近郊。四分校曾借用民舍。貴州人蘇伯銜的家就曾作為四分校辦學的課堂。安排好一切後,學校當局便安排全校師生在獨山建立新校舍,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校舍建立起來。校本部建在銅鼓井,包括辦公大樓一幢,會議室、飯堂、宿舍十餘間等。校舍修好後,教學活動迅速正常化。

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四分校從遷入貴州,到裁撤,共在貴州經歷了五年的時間。在這五年時間裡,貴州為軍校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外部環境。四分校共培養了17期到19期三期學生,包括步科和特科,特科包括炮兵科、工兵科、通訊兵科、輜重兵科。四分校的畢業生主要以補充廣東部隊為主。

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貴州為抗戰時期的黃埔軍校生的學習訓練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場所。貴州人民也為軍校積極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如提供民宅等。這些都為軍校生正常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正是在這樣相對穩定的環境三四下,一期又一期地軍校生完成了軍事學習,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校生,畢業後即為少尉排長,一批又一批地走上了抗日前線,補充了前線基層軍官的力量,有力地保障了抗日力量。

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軍校的遷入也帶來了富有經驗的軍事及文化教官。他們大都到地方中學兼課,增強了中學的師資力量。並籌辦子弟學校等,促進了貴州教育的發展。同時,軍校生也在駐紮地宣傳抗日救國,鼓舞了當地百姓的愛國之心。當地人民把山牆粉刷一新,寫了很多大標語,內容包括“國家至上、民族至上”、“軍事第一、勝利第一”、“軍令如山、紀律是鐵”等等,這類標語隨處可見。軍校抗日救國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貴州人民,朝鮮戰爭爆發後,不少人民毫不猶豫地參軍入伍,參加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去。

抗戰時期,黃埔軍校遷入貴州做了什麼併產生了哪些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