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最近爆火的清宫剧里,娴妃这一角,很有争议。

《延禧攻略》中,佘诗曼把娴妃演得左右逢源,隐忍稳重。是仅有和魏璎珞斗到最终的人。

但《如懿传》里,周迅诠释的娴妃,绚丽单纯,与乾隆早已立下“终身一世”的誓词,终究因被人栽赃,灰心丧气,才不得不走上权欲之巅。

一个是深藏不露的心计女,一个是因爱生恨的凄凉人。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娴妃?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皆是。

但也不是。

乾隆共有三位皇后,一是富察氏,二是辉发那拉氏,最终一任就是《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令妃。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就是娴妃。

她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下场最为惨痛的一个。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她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父亲是佐领纳尔布,正黄旗。在大清算是名门。

虽比不上富察氏显赫,没有高贵妃后期被选拔的荣耀,但辉发那拉氏的方位仍是高于许多嫔妃的。

纯惠皇贵妃无布景,令妃是包衣出世,容妃为西域女子。

纵观整个后宫,辉发那拉氏简直方位爱崇。

她嫁给乾隆时,仍是雍合理朝 ,乾隆仍是宝亲王。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但那时,紫禁城的人都知道,宝亲王就是下一任君主。

他的府邸,自然佳人许多。

辉发那拉氏嫁进来时,府内早已有了嫡福晋富察氏,侍女高氏,侍妾苏氏等。

专家考证,辉发那拉氏是雍正十二年十一月进的府,不到一月,便直接封了侧福晋。

九月后,雍正驾崩,宝亲王登基,成了大名鼎鼎的乾隆帝。

那些自幼跟从他的福晋们,进了后宫。

富察氏封后,高氏封贵妃,苏氏封纯嫔,而辉发那拉氏被封为娴妃。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她位居妃位。直接跳过了常在、贵人、嫔。

那个时分,她还没有子嗣。

方位比她略低的纯嫔,现已生下了三阿哥永璋。

其时册文写的是“品性安和,恒谦顺以存心”,赞誉辉发那拉氏性格很柔软。

或许,乾隆就喜欢她的性质吧。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给她赐名“娴”,在满文里,意思为恬然、安和的。

与令妃的“令”,纯嫔的“纯”大不相同,娴妃是性格最为温文。

但是,进宫十多年,她仍旧没有子嗣。

纯嫔在此期间,又生了皇子永瑢。

富察皇后已有几个皇嗣。

这还不说,后宫新人不断,大臣们为了高升,把一个个更年青更貌美的女子送进了后宫。

乾隆也是风流,纳了好几个。令妃就是那时进来的。

她入宫不过6年,便在同辈妃嫔里锋芒毕露,位列三嫔之一。

纯嫔步步高升,现已到了妃位。

她呢?

像个被忘记的旧人,无恩宠,无子嗣,无提升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大约,后宫佳人太多,乾隆忘了深宫里还有个她吧。

她在乾隆心底,竟也比不上刚进宫的令妃。

怎么办?

熬。

不熬,又能怎么。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乾隆娶她、封爵她,就是看中了她温文的性质。

要想在深宫里活下去,就必须持续坚持温文。

那些年,她正值芳华绚丽的年纪,却活得像个孤寡老人,看着新人来,旧人去。

只能缝缝补补,依托一针一线,打发被无视的日子。

她认为,自己会一向这样。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不料没多久,高贵妃逝世了。

高贵妃病重期间,皇帝为了宽慰她,将她封为皇贵妃。

可她没享用几天,仍是去了。

荣华富贵,瞬间化作一抔黄土。

这些,娴妃都看在眼里。

随后,乾隆大举封爵,将纯妃、娴妃一起封为贵妃。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一起封贵妃,这是孤例。过往,没有这样的比如。

已然长时间被无视,为何还会封爵?

根据大清封妃的习俗,提升无非两种。

一,皇嗣,母凭子贵。

纯贵妃封爵还能够了解,此刻,她现已有了皇嗣。

但娴妃,仍然被皇帝无视着,仍旧没有子嗣。

二,资格。

论资格,娴妃是最晚进府的。

皇帝封爵只要一种可能,怜惜。

对这位无子无恩宠的女性,产生了怜惜之情。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有史学家发现,在乾隆恩赐的西瓜灯名单上,娴贵妃的姓名是仅次于皇后。

她排第二位。

即使升为了贵妃,皇帝对她仍是很冷漠。

对同是贵妃的纯贵妃,却很体贴。

她又生了下和硕和嘉公主。

而娴贵妃,像个透明人。

虽位居高位,眼前却是无尽的漆黑。

她又熬了三年。

直到富察皇后病逝。

结发妻子病逝,乾隆哀痛不已,迟迟不肯立后。

后宫无首,岂不是乱了套。

在太后再三敦促下,乾隆下旨,“册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她成了后宫权势最大的女性。

再也没有人能欺压她。但是为什么,乾隆仍旧对她敬而远之。

合理她忧虑烦闷时,家人来报,父亲死了。

她没有看到自己的荣光,就死了。

富察皇后丧期往后,她成了理直气壮的皇后。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至极。

宫人见了她,愈加毕恭毕敬。妃嫔见了她,愈加趋炎附势。

仅有皇帝见了她,仍旧无视。

不管她做什么,乾隆像是在她身上寻觅先皇后的影子。

《百家讲坛》介绍,乾隆很不喜欢这位皇后,总觉得她比先皇后差远了。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许多时分,辉发那拉氏受了冤枉,只能躲在寝宫暗自哭泣。

日子久了,乾隆自己觉得过意不去,或许有些内疚。

他试着对辉发那拉氏好一些。

辉发那拉氏知道,皇帝俄然改变,不是由于爱,而是怜惜。

他在不幸自己。

大约她忘了,不管是否不幸,乾隆给她的“爱”,她都必须承受。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乾隆十七年,也就是封后后两年,辉发那拉氏俄然有了身孕。

这一年,她35岁。

这个孩子,她足足等了17年。

她生下了十二阿哥永璂。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皇后产子,乾隆大悦。他对这个儿子非常器重。

赐名:

《康熙词典》里,璂有着美玉,宝贵的意思,“璂璂,玉属也”。

他兴奋得写诗庆祝,“天恩时雨旸,慈寿宁温清。湖上景愈佳,山水含明净。”

又对大臣说:“今皇后已生皇子。一切顺适吉利。卿其同此喜也。”

上一次让他做出这般反响的,仍是富察皇后生永琮的时分。

纯贵妃和令妃圣宠不断,也没见他如此激动。

他对这个孩子,给予了期望。

永璂不负众望,才华横溢。

他的诗,非常“清稳”,温柔又敦厚。

教训他的教师,对他非常心爱。

流传下来最有名的,就是《木兰秋夜》:

云敛漫空素月圆,碧天秋色锁寒烟。

不知雁响沉何处,古塞疏灯客未眠。

乾隆每年秋狩,都会带着永璂随行。

或许是爱屋及乌,他的皇额娘辉发那拉氏,渐渐有了恩宠。

一年后,她又生了个女儿。孩子还未长大,便不幸夭亡了。

女儿的逝世,让她备受冲击。

富察皇后从前连续夭亡两子,乾隆知道那有多疼,他对辉发那拉氏更怜惜了。

不出2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皇子——十三阿哥永璟

仅仅,还没享用到天伦之乐,家里俄然传来凶讯,母亲逝世了。

最初,她是皇贵妃,父亲逝世。

现在,她是大清皇后,有了子嗣,母亲也逝世。

那时她还不知道,这仅仅苦楚的初步。

永璟俄然夭亡。没过几年,他也离开了。

痛吗?

痛。

十几岁进王府时,所有人都说这是好福气。只要她知道,这是深渊的开端。

后来宝亲王称帝,她相随到了后宫,从一个不被人注重的妃子,到贵妃,到摄六宫事皇贵妃,一向走到现在大清皇后的方位。

但是为什么?历来得不到乾隆的宠爱。

十分困难有了恩宠,一切刚刚好转,又莫名恶化。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父亲死了,女儿死了,母亲死了,连最小的儿子也死了。

她还剩余什么?只要十二阿哥了。

和皇帝虚无缥缈的爱。

可笑的是,由于亲人离去,乾隆又莫名对她关怀起来。

她一向清醒,皇帝给的历来不是爱,是内疚,是怜惜。

《穿衣档》记载,乾隆外出归来,对身边人说“袍子领子小些!到家里着皇后放样。”

他称宫里为家里,还特意让皇后修正衣服。

那时,他对这个皇后,开端有了情意。

但辉发那拉氏的心,早已千疮百孔。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她见过太多生死了。

乾隆二十五年,纯贵妃逝世。

这个在深宫里陪她最久的女性也死了。

她还活着。

翻阅史料发现,她很少参加大事了。只会偶然以见证者的身份做陪衬。

乾隆封妃,她是礼仪着。

太后诵经,她便抄佛经。

妃嫔生子,她便为庶子祈福。

又或许,为皇帝绣绣荷包,改改衣服。

她开端沉迷佛法,日复一复,年复一年。

好像对外界,失去了期望。

乾隆三十年,乾隆第4次南巡。

辉发那拉氏作为皇后随行。

这一去,改变了她终身的命运。

南巡初期,皇帝为她庆祝了48岁生日,共处还算调和。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到了二月,他们用过早膳后,皇后俄然消失了。

她再也没有出面。

乾隆命福康安(傅恒儿子)加急将皇后提前送回宫中。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其实,他们第二天就能够归航。

皇帝为什么这么做?

本来,辉发那拉氏让宫女出去,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剪了发。

她要落发。

她想在江南水乡过终身。

断发,在大清是大忌。

没有人敢这么做。

这一行为,完全惹怒了乾隆。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自进府,一向非常温文。

现在她剪发,是“国俗所最忌者”

难道,她在咒骂?

他扬言要废后,但是在福康安送皇后回来途中,乾隆又说“切莫急迫”

他在等,等辉发那拉氏垂头认错。

一向到回宫,辉发那拉氏从未垂头。

他乾隆怒火中烧,命令回收皇后的四份册宝。

并削减了她身边的佣人,到最终,只剩余两位。

废后之事传到朝堂。皇帝废后,关乎国家脸面,是大事啊。

大臣们活跃劝止。

皇帝仍然固执己见。

阿永阿刑部侍郎因竭力劝诫,被乾隆一气之下贬到了新疆。

终究,因劝止太多,乾隆虽外表没废,但将令贵妃封为了皇贵妃。

让她摄事后宫。像极最初的辉发那拉氏。

皇后娘家遭到拖累,被皇帝降为原旗,本来提升的侄子也被降级。

一桩桩一件件,让辉发那拉氏的心更冷了。

没多久,她死了。

死在了深宫里。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乾隆仍旧不放过,没有依照皇后礼仪下葬,虽下旨以皇贵妃礼葬。

但实际上,只要嫔的待遇。

将她随意葬在了纯惠皇贵妃墓穴内。不举办国孝。

后来回忆起辉发那拉氏,他说:“她素日恨我必深。”

怎会不恨?

她陪他从宝亲王府走到皇宫,从未得到他一丝一毫的尊重。

她陪了他30多年,从闭月羞花比及青丝青丝,从未被善待过,就算有情,也是怜惜。

身在后宫,她眼睁睁看着亲人、女儿、儿子、同辈的妃嫔,一个个死了,却力不从心。

明知自己是傀儡,却什么都做不了。

她恨啊。

恨到想了却红尘,青灯作伴,孤寂到死。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关于皇后断发,还有一种说法,乾隆想立令贵妃为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不肯意,以断发抵抗。

不管哪种,她的心,仍是死了。

她的离去,让一向深受乾隆喜欢的十二阿哥,被皇帝疏离。他整日惶惶不安,终究郁闷而死。

有史学家估测,如若帝后未反目,十二阿哥身为嫡子,又甚得乾隆心爱,说不定前史又是一番容貌。

她留在世上最终的血脉,也飘然而去。

乾隆到死都没有宽恕她。

一代皇后,香消玉殒,留在人世仅有的挂念,只剩余仇恨。

家人埋怨她拖累宗族。儿子憎恨她,害自己被排挤。身为皇帝的丈夫,对她更是咬牙切齿。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哀痛。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那些年,她站在后宫,从低端走向巅峰,看着爸爸妈妈、子女、斗得有你没我的妃嫔,一个个先行离去。

看着她们笑意盈盈,看着她们步步高升,又看着她们惨烈而死。她自己,仍旧活着。

像木偶相同活着。

中年之前,从未得到皇帝的爱,十分困难熬到了,却仅仅怜惜和悲怆。

她不过想要一盏青灯,脱去荣华,了却余生算了,也是白费。

也是徒然。

或许,从一开端,这一切就现已错了。

她到死,都没能活成自己的样子。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如懿传》中的如懿,《延禧》里的娴妃,那个才是辉发那拉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