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西安東嶽廟大殿壁畫局部

文中圖片點擊均可查看大圖

一句“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讓很多外地遊客建立起了對於西安最直觀的印象,這座方方正正的菸灰色磚城雖不能言語,卻憑藉厚實和濃重的古韻俘獲了無數人的心。

不只是對於遊客,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地人更是這樣,這份文脈濃烈的氣息已然融入秦人血脈,任由寒暑交替、歲月流淌。如今看來似乎重歸平淡、但實則韻味悠長!

真正的西安人,對於這座城市的景區如數家珍,但大多卻不屑於一去,鐘樓、城牆、大雁塔,恐怕一輩子也不會上去幾次,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每天在城牆下遛個彎、撇兩眼日出日落在鐘樓金頂上滑過的樣子。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長樂門和內側的東嶽廟大殿

西安就是這樣,不用刻意尋找,歷史很自然的瀰漫在周圍,滲入你的生活,讓你感覺不到敬而遠之的生分。

即使是在城牆根下悠悠的走上一圈,也足以稱之為尋寶之旅,這些古蹟總是出人意料地隱藏在城牆根下深淺不一的巷子和民居里,而有些可能連大多數西安人也聞所未聞。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清西安府城圖,長樂門區域。除東嶽廟倖存外,真武廟、圓通觀、文昌宮等等俱已不存。

就在東門裡西北側,離城牆不足50米的地方,就藏著一座高大雄偉的“東嶽廟”,而它的歷史竟然可以追溯到北宋。

這座大廟靜靜地藏在曾經的昌仁裡小學內,旁邊是高大蔽日的古樹,而我發現它,也是因為在城牆上晃盪的時候,被它龐大的木結構大殿所吸引。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在城牆上看到的東嶽廟大殿

西安東嶽廟在東門內的昌仁裡,始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是西安城裡供奉東嶽泰山大帝及諸神的道教場所,為東嶽大帝在關中地區的總祠。

關於東嶽廟的來歷,《咸寧長安兩縣續志》上有這樣的記載:北宋徽宗政和年間,陝西關中久旱無雨,道士於淨中邀集百姓,在東嶽廟一帶設立道場祈雨成功,連下及時雨,當年秋糧豐收。道士遂募化錢物,於政和六年在當地修大殿一座,祭祀神靈,後因奉祀東嶽泰山神,故改稱“東嶽廟”。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民國時期東嶽廟大殿外景,可見明代所建石牌坊和石碑。

及至元代,廟宇被毀,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擴建。明弘治年(1488~1505年)、萬曆十年(1582年)秦王曾翻修大殿,增建石牌坊,上書“岱嶽尊崇”四字。清代東嶽廟被圈入“滿城”之內,及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擴充修葺,原廟有華表、山門、會堂、牌坊、牌坊和三教宮。

民國時期,道觀尚存有明朝所建的大殿、後殿、三教宮、石牌坊等建築,以及萬曆十年所刻“岱嶽尊崇”漢白玉碑及歷代名流撰寫的碑文、壁畫等文物,非常珍貴。廟內的三教宮還存有道教祖師老子、佛教之祖釋迦牟尼、儒教之祖孔子塑像。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石牌坊近景,現已不存

1917年,廟內道士創辦私塾“道德班”,1931年,學堂更名為道德小學,1952年,政府撥款對東嶽廟古建築群進行了一次修葺,並將“道德小學”改為“西安市東大街第二小學”,1954年又改名為“昌仁裡小學”。

1956年,東嶽廟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定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道士與師生共處一院的情景一直延續至1966年,在那段時期,學生放學後,道士從事宗教活動,每逢東嶽廟會,學校放假,遊人如織,成為這裡的奇特一景。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西安東嶽廟大殿剖面圖

東嶽廟被昌仁裡小學一直使用至2005年初,搬出的小學與東新街附近的原東三路小學、化育巷小學在東新街化育巷合為“勵耘小學”,東嶽廟才重新歸屬文物部門管理,現僅留存大殿、二殿、臺閣三座古建築。雖然身處鬧市,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對外開放,昌仁裡的鄰居們都將其稱為西安“最低調古廟”。

自2013年起,東嶽廟開啟全面整修,歷時五年,終於在今年8月份終於重新開放,現已成為西安市民俗博物館和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所在地。正因如此,我才得以進入一探究竟。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東嶽廟外景

但踏進大門參觀的過程卻並不簡單,可以說是“三過其門而不入”。週末不開、節假日不開、臨時維修不開、甚至誇張到有時“中午午休不開”的地步,如此任性,怕也是博物館裡少有的。

參觀靠運氣,讓很多去過的小夥伴也感同身受,或許是因為剛剛成立的原因,但願博物館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正常起來。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東嶽廟平面圖

踏進東嶽廟大門,進去便是大殿,為明末清初所建木構建築,是東嶽廟最古老的建築。大殿為五大開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

四周廊廡相繞,有硃色明柱24根,柱礎正面是二龍戲珠浮雕,其它為花卉,刻工精良。殿前斗拱飾龍首,雕樑畫棟,氣宇軒昂,至今仍可窺見昔日盛況。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正面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正面屋簷斗拱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西南角鬥拱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東南角鬥拱

大殿內部,樑架為徹上明造,構架為抬梁式,但仍保留叉手駝峰,這也是關中古建築歷來的普遍做法。

關中建築的駝峰普遍雕刻精美,而東嶽廟大殿的雀替未經雕刻倒是顯得樸素。樑上、檁上的彩繪應該可以視為陝西古建築彩繪原汁原味的遺存。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內景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內部木結構樑架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中展示的替換下來的鴟吻

大殿內東西山牆上存有大幅壁畫,按照東嶽文化分為76司,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死以及價值觀的理解,是陝西現存宮觀壁畫中單體面積最大的壁畫,色彩斑斕,至今栩栩如生。

此外,壁畫內容還受宋代世俗繪畫的影響,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事蹟成了壁畫創作的焦點,多數的司職內容沒有采用衙門審判圖式,而是通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來顯現。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內壁畫局部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經相關專家研究,初步斷定東嶽廟內現存壁畫繪製於清代,其中主殿壁畫繪製於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左右,寢殿壁畫應繪製於清朝乾隆二年 (1737年)左右。

西安東嶽廟源於北宋,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流傳至今已逾900年,滄海沉浮,建築多有更迭,雖僅存殿宇四座,但相較周邊消失的真武廟、文昌宮等,仍然可以說是十分幸運的。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大殿後側全景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二殿西側外牆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二殿和附近城牆上的敵樓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廟內草地上萌萌的石刻

低调又任性:西安东岳庙900年沉浮录

這座古城畢竟不是一座歷史的廢墟,許多傳奇都已消散於巷道民居之中,普通的人們在這裡普通的生活著,只有細細品味,你才會真正瞭解它骨子裡的韻味。

寒暑之間、氣象萬千;一城之內、動靜有別。也總有低調的所在,獨守著自己的美。

注:東嶽廟大殿內禁止拍照,所用大殿內圖片來源於網絡,特此感謝!

全文完

相關文章 · 點擊閱讀

歡迎分享並轉發朋友圈

主編|緩山 微信|822996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