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人,爲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他是許都歷史的核心,飽受爭議譭譽參半。

他是魏晉風雲的標竿,亂世創業留下謎團。

他是誰?他在公眾心目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且聽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海升教授為您撥開重重迷霧,探尋曹魏迷蹤。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老家許昌”講壇】

《說曹操》系列之一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老家許昌

文‖王海升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一部書,書中有個神秘的數字,就是“三”:它從三個人的結義開始——叫三人一心;到三個國家的統一結束——叫三國一君;書中有一個人,他對歷史有重大的貢獻,死後卻被人看作白臉奸臣。這部書就是《三國演義》,這個人就是曹操。許昌人對曹操是非常熟悉的,我們說曹操,就像說身邊的朋友一樣,顯得自然平常。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許昌人

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

為什麼更要感謝曹操?

2009年,中國考古界有個重大的發現:曹操墓終於找到了!這像一個爆炸性事件,當時在全國上下又興起一輪“曹操熱”。

死於1798年前的曹操,他有什麼魅力?能夠千百年來,不斷激起我們的熱情,使我們不斷地對他品頭論足、說三道四?我想,這是否因為,在曹操身上存在有許許多多的“謎”,吸引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去評說。比如:曹操的身世之謎、曹操的長相之謎、家庭之謎、精力之謎、成功之謎、家庭教育之謎、曹操的墓葬之謎,等等。

我們許昌與曹操有不解之緣。

東漢末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許昌,一住就是25年。曹操在許昌,“奉天子”以得天時,“屯田許下”以得地利,招納天下英才以得人和。這個人可以說是佔盡天時、地利與人和,如何能不成就他的霸王之業呢?

對於我們許昌人來說,正是因為有了曹操,天子皇帝才能來到許昌;正是因為有了漢獻帝,許昌才得以稱為“許都”。追根溯源,許昌人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說曹操,曹操到。”

這句神秘古語

有著怎樣的由來和深意?

到底曹操是腿腳功夫了得

還是機警異常,耳目眾多?

我們許昌人有一句俗語,表面上看好像很俗,實際上很神秘。就是“說曹操,曹操到。”

有時候,大家會經歷這種事:當我們正在談論某某時,他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時,我們總是說:“你看!你看!我們許昌真是地邪。”“說曹操,曹操到。”

這句話的背後,折射出一種什麼信息呢?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我認為:

一是說曹操這個人啊!機警異常,耳目眾多,容不得你在背後說三道四,你一開口想對他說點什麼,他立刻會出現在你面前,那後果就麻煩啦。

二是我們總是忍不住要說曹操,總是拿曹操說事。像有一年舉辦“世界盃”,網上就有“曹操與足球”的話題,點擊率相當高。

三是“歪批三國”的解釋,很有意思。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曹操跑得快。

記得趙本山與宋丹丹有個小品,當主持人問“歷史上誰跑得最快?”時,宋丹丹當即說“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就到,曹操跑得最快!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有個06級的學生,叫劉帥,畢業後,他成立了一個“曹操跑腿兒服務公司”,取的就是這個意義。當然,這也不是瞎說,曹操用兵講“兵貴神速”。

如何說曹操呢? 2005年,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上《品三國》,那上邊有大量的篇幅是品曹操,當年,易中天品曹操,他的語言、他的動作、他的表情,甚至他的服裝——那個“中國立領”,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易中天說曹操之後,中央電視臺的《探索·發現》欄目,又推出一檔節目——《尋找曹操墓》。不久,在安陽就發現了曹操墓,那真是應了那句話——“說曹操,曹操到。”這句話真象一句讖語!

有關曹操的雄才大略,有關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話題,已經說得夠多了。比起那些專家學者、名牌院校的飽學之士來說,我們說這些話題,那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所以,作為一個許昌人,我今天為大家說的,將是一個凡人的曹操,是一個許昌人所熟悉的,可親可敬的曹操。

易中天說曹操,說著說著,我們就發現了曹操墓。今天,我們許昌人再說曹操,已經晚了半拍,我們再說曹操,只能叫“曹操到,說曹操”。

作為一個凡人,一個平常人,曹操也是一個人,他也要吃飯穿衣,也要娶妻生子,也需要教子嫁女,也必然有生老病死。我說曹操,就從這些平常的話題開始。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曹操作為一個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人,圍繞在他身上有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之謎。想了解這些謎是怎麼回事,我們下期再講。

【下期看點】

曹操的身世之謎

曹操的日常生活之謎

曹操的家庭之謎

許昌人,為什麼要感謝漢獻帝,更要感謝曹操?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講壇嘉賓簡介】王海升,男,漢族,中共黨員,1960年1月出生,本科學歷。現任學院調研員、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兼任許昌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許昌市旅遊協會副會長、《曹魏大講壇》主講人之一。發表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曹魏文化研究等學術論文28篇,學術專著6部。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