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他是许都历史的核心,饱受争议毁誉参半。

他是魏晋风云的标竿,乱世创业留下谜团。

他是谁?他在公众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且听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海升教授为您拨开重重迷雾,探寻曹魏迷踪。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老家许昌”讲坛】

《说曹操》系列之一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老家许昌

文‖王海升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部书,书中有个神秘的数字,就是“三”:它从三个人的结义开始——叫三人一心;到三个国家的统一结束——叫三国一君;书中有一个人,他对历史有重大的贡献,死后却被人看作白脸奸臣。这部书就是《三国演义》,这个人就是曹操。许昌人对曹操是非常熟悉的,我们说曹操,就像说身边的朋友一样,显得自然平常。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许昌人

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

为什么更要感谢曹操?

2009年,中国考古界有个重大的发现:曹操墓终于找到了!这像一个爆炸性事件,当时在全国上下又兴起一轮“曹操热”。

死于1798年前的曹操,他有什么魅力?能够千百年来,不断激起我们的热情,使我们不断地对他品头论足、说三道四?我想,这是否因为,在曹操身上存在有许许多多的“谜”,吸引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评说。比如:曹操的身世之谜、曹操的长相之谜、家庭之谜、精力之谜、成功之谜、家庭教育之谜、曹操的墓葬之谜,等等。

我们许昌与曹操有不解之缘。

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一住就是25年。曹操在许昌,“奉天子”以得天时,“屯田许下”以得地利,招纳天下英才以得人和。这个人可以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如何能不成就他的霸王之业呢?

对于我们许昌人来说,正是因为有了曹操,天子皇帝才能来到许昌;正是因为有了汉献帝,许昌才得以称为“许都”。追根溯源,许昌人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

这句神秘古语

有着怎样的由来和深意?

到底曹操是腿脚功夫了得

还是机警异常,耳目众多?

我们许昌人有一句俗语,表面上看好像很俗,实际上很神秘。就是“说曹操,曹操到。”

有时候,大家会经历这种事:当我们正在谈论某某时,他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我们总是说:“你看!你看!我们许昌真是地邪。”“说曹操,曹操到。”

这句话的背后,折射出一种什么信息呢?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我认为:

一是说曹操这个人啊!机警异常,耳目众多,容不得你在背后说三道四,你一开口想对他说点什么,他立刻会出现在你面前,那后果就麻烦啦。

二是我们总是忍不住要说曹操,总是拿曹操说事。像有一年举办“世界杯”,网上就有“曹操与足球”的话题,点击率相当高。

三是“歪批三国”的解释,很有意思。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曹操跑得快。

记得赵本山与宋丹丹有个小品,当主持人问“历史上谁跑得最快?”时,宋丹丹当即说“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曹操跑得最快!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有个06级的学生,叫刘帅,毕业后,他成立了一个“曹操跑腿儿服务公司”,取的就是这个意义。当然,这也不是瞎说,曹操用兵讲“兵贵神速”。

如何说曹操呢? 2005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那上边有大量的篇幅是品曹操,当年,易中天品曹操,他的语言、他的动作、他的表情,甚至他的服装——那个“中国立领”,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易中天说曹操之后,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又推出一档节目——《寻找曹操墓》。不久,在安阳就发现了曹操墓,那真是应了那句话——“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真象一句谶语!

有关曹操的雄才大略,有关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话题,已经说得够多了。比起那些专家学者、名牌院校的饱学之士来说,我们说这些话题,那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所以,作为一个许昌人,我今天为大家说的,将是一个凡人的曹操,是一个许昌人所熟悉的,可亲可敬的曹操。

易中天说曹操,说着说着,我们就发现了曹操墓。今天,我们许昌人再说曹操,已经晚了半拍,我们再说曹操,只能叫“曹操到,说曹操”。

作为一个凡人,一个平常人,曹操也是一个人,他也要吃饭穿衣,也要娶妻生子,也需要教子嫁女,也必然有生老病死。我说曹操,就从这些平常的话题开始。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曹操作为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围绕在他身上有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之谜。想了解这些谜是怎么回事,我们下期再讲。

【下期看点】

曹操的身世之谜

曹操的日常生活之谜

曹操的家庭之谜

许昌人,为什么要感谢汉献帝,更要感谢曹操?


(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讲坛嘉宾简介】王海升,男,汉族,中共党员,1960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现任学院调研员、曹魏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许昌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许昌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曹魏大讲坛》主讲人之一。发表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曹魏文化研究等学术论文28篇,学术专著6部。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