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所謂"立意,就是在創作之前,作者得到樹胚後,或者對山石的加工方法,依其形態特徵與材料本身的特點,結合自身的藝術修養,對作品作出總的構思。這個思維過程包括對作品外觀形態、大小、枝法的利用和配套盆缽的設計,力以後創作的依據。所以立意是著重處理作品的"神,構圖則著重處理作品的“形”。二者是辯證的統一,既有區別又緊密相連。因而在進行立意構圖的同時,要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才能得到立意新、構圖美,獨具魅力的作品。

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立意要表現什麼主題,這是最重要的,主題,既意境,即詩情。主題的意境如何,是品評盆景作品優劣的第一標準。立意要高雅、新奇,作品要有動氣韻,反對平淡無奇,“景無險夷”,刻板老套,也不要一味真實,照搬自然。要正確處理奇與實的關係。奇也是真實的,它只是從自然中、現實生活中提取出人意外、引人入勝、生動有趣而又合乎情理的東西。

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其次是選材。以樁景而論,不僅要考慮樹種特性,而且還要注意個體的“生相,體態。樹種選擇,要求具有樹蔸怪異、樹根易蟠易露、樹幹耐蟠、耐剪、枝細葉密;花果香豔、適應性強、耐瘠薄、耐移栽、易上盆等特點,這是總的要求,但是,不同主題,要求也不同。如果硬用藤蘿之類表現蒼古雄奇,用松柏之類表現婀娜嫵媚……就會事倍功半,以至枉費力氣。同時,內出水盆景選材,也應把握住石材的質地、色彩、形態、紋理等特徵,因材造型,或因意選材。如用鋒芒挺秀的砂片石、斧劈石怍峭拔奇峰;用剔透嵌空的鐘乳石、崖漿石作虎穴龍潭,就恰到好處。要熟悉石形"漏、透、瘦、皺”的特點。瘦則挺拔雄奇;皺則富於層次變化;漏、透則幽深莫測,免於迫塞,各有妙用。

再次,用何種形式。是作山水盆景,還是樁景。若定山水景,又要先選定是水盆、旱盆,還是水旱盆;若定樁景,是作大刀闊斧,隨意揮灑的自然式,還是精雕細刻,儼如工筆畫意的規律式;是剪裁、蟠扎,還是另別主次,二者兼施。

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四是盆中各物的主次安排、遠近位置等,都要圍繞主題,作通盤考慮,應用備種藝術手段,為創造意境服務。如果在動手創作之前,拿不到正意,漫無目的,布樹立石,東拜西湊,盆中各物互不相顧,就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一幅優秀作品,必是立意新,格調雅。我國的盆景藝人,十分注重意境的創造,每一新作都別開生面,這是優良傳統,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宋人範石湖在《小峨嵋》的詩前小序中說:“近得靈璧古石,絕似大峨正峰,名之日。小峨嵋”。東坡常以名廬山,恐不若此石逼真也。作小峨嵋歌以誇之。詩中還說,“三峨參橫大峨高,奔崖側勢倚半霄。龍蹬虎臥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朝。禹從岷蟠過其下,奠山著籍稱雄豪……”詩人面對靈璧古石,富峨嵋山水真意,並由此聯想到古代禹在峨嵋山下,為民治水,化害為利的偉大業跡,使作品富於濃厚的詩情畫意,引入入勝。

製作盆景前,先有構思,大局定後,在實際創作過程中,還要反覆審視材料,惟修改、添補。國畫中稱“筆到意生”。這是立意的繼續,已在盆景創作中的重要意義遠遠勝於國畫。因為盆景材料不能像筆墨那樣,可似由畫家隨意揮灑,而必須照顧材料的自然美態。所以,把立意貫徹於盆景創作的始終,才能使之達於完美境地。(轉自嶺南盆景)

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盆景創作入手(二)——立意在先,貫徹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