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大衆福特商務車合作——海面上的冰山

「汽車人」大眾福特商務車合作——海面上的冰山

大眾顯然不想再次充當“過橋貸款”的提供者,他們想要的是實際的協同效應和新地盤、新技術,起碼成本可以攤低。這種情況下,要麼進行淺層次的技術合作,要麼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 《汽車人》記者 黃耀鵬

沒有人質疑大眾高管托馬斯•賽德蘭(Thomas Sedran)在炒冷飯。雖然大眾與福特的輕型商務車合作,在6月19日就簽署了一份備忘錄,但直到這位高管9月1日就任輕型商務車CEO的時候,合作也未完全談妥。既未形成協議,也未得到事實上的推進,但種種跡象表明,雙方對合作有更長遠的打算。

新朋舊友

6月份的備忘錄申明,雙方不涉及資本層面的合作,不會交叉持股或者出讓股權。顯然,大眾汲取了與鈴木戰略合作的教訓。在鈴木創始人家族的不安全感爆發之後,不但協議終止,鈴木還透過法律手段奪回了賣給大眾的20%股份。大眾相當於出了一筆錢,幫助鈴木擺脫了融資困境,代價只不過是對方股權質押。幾年之後,大眾兩手空空,沒有得到對方承諾的微型車技術,也未得到股權。

「汽車人」大眾福特商務車合作——海面上的冰山

大眾顯然不想再次充當“過橋貸款”的提供者,他們想要的是實際的協同效應和新地盤、新技術,起碼成本可以攤低。這種情況下,要麼進行淺層次的技術合作,要麼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乍看上去,與福特的合作屬於前者。

賽德蘭強調,他對協議的達成有信心,“合作雙方都將處於平等的狀態,沒有初級,甚至高級的合作方,但兩家公司都將處於同一視角,致力於與對方的合作。”極力強調平等,可見鈴木事件對大眾形成了多麼大的心理陰影。

雙方在輕型商用車有合作空間,協同效應將能為大眾每年增加至少4.64億美元的盈利。90年代,大眾和福特曾經利用位於葡萄牙的“共享”工廠、同一平臺生產各自的整車產品。當時的合資,以福特賣掉股份退出而告終。

另一方面,強調“平等”本身表明,雙方實力對比已經失衡。不僅由於大眾的銷量(如果全球規模很難直接比較的話)是福特的兩倍,更重要的是大眾目前的財務更健康,而福特則陷入全球危機當中,不但最重要的中國市場處於下滑的尷尬境地,而且新任CEO韓愷特主導的5年重整計劃,正面臨巨大考驗。

要賣就賣給自己人

今年第二財季,福特電話財務會議被緊繃的氣氛所籠罩。有消息稱,福特打算將南美區業務賣掉,該財季南美區業務虧損1.87億美元,這是連續15個財季的虧損。事實上,自從2011年之後,按年計的話福特在當地就沒有盈利。福特連續接觸了幾個潛在買家,大眾和FCA被“優先考慮”。後兩者在南美的業務到目前為止都堪稱強勢。

「汽車人」大眾福特商務車合作——海面上的冰山

福特不會將業務賣給競爭對手通用,後者也不會考慮買進。通用CEO瑪麗•博拉自2017年3月起,連續放棄俄羅斯、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乃至整個歐洲的業務,歐寶/沃克斯豪爾被賣給PSA,僅保留個別工作室。

此舉受到通用股東的稱讚,認為是通用重整全球資源的明智之舉。現在韓愷特治下的福特也正在步通用後塵,進行全球大收縮戰略。

如果大眾和福特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將一直不能盈利的業務轉讓給夥伴,則是最佳選擇。馬爾喬內突然去世之後,麥凱明(Mike Manley)接任,但阿涅利家族對他的支持還不明確,後者尚未來得及明確,FCA的戰略是否“蕭規曹隨”。

今年以來,輿論對於福特和大眾的戰略合作抱有期待,一方面因為兩者在歷史上進行了若干次合作;另一方面建立聯盟對兩者均具有明顯的正面意義:福特可以擺脫南美、東南亞的虧損業務,而大眾則增強了對這兩個區域市場的控制能力。

技術合作or戰略聯盟

雙方的輕型商用車業務合作,放在聯盟大棋局之下,將變得順理成章。不過兩家公司可能已經接觸了幾個月,並未達成一致。目前對於聯盟的方式、股東意見和監管因素,都沒有定論。在大眾內部,認為“讓技術型合作走在前面”的意見佔了上風,先做較為容易的事,賺到容易賺的錢,避免受制於曠日持久的大聯盟方案。

在公開場合,大眾新任CEO赫伯特•迪斯稱,希望和福特之間的合作能夠“更進一步”。不管是輕型商務車合作項目,還是擴大合作,大眾都持開放性態度。

「汽車人」大眾福特商務車合作——海面上的冰山

他補充說,大眾不需要在乘用車方面進一步擴張規模,這恐怕出於安撫福特的意圖。但事實上,大眾在中國擴建生產線(一汽-大眾的青島、天津、佛山新工廠)、引進新品牌(西雅特)、增加新合作伙伴(江淮),幹得熱火朝天。

大眾毫不掩飾在華鞏固統治級市場份額的意圖。當然,如果讓迪斯來解釋,他恐怕會祭出中國市場“例外論”,這和福特在中國節節敗退形成鮮明對比。

從這個意義而言,中國這一最重要的市場,的確形成了單獨的遊戲規則。“中國汽車市場增長依然迅速,而我們也一樣。”大眾汽車中國CEO海茲曼稱。該公司打算在中國推出更多的緊湊型SUV和電動車。

即便聯盟形成,福特也不能指望大眾在中國拉福特一把,這是兩碼事。不過,大眾不會拒絕福特在MEB(大眾的電動車模塊化平臺)基礎上推出新產品。在中國,大眾只能幫到這裡了。

「汽車人」大眾福特商務車合作——海面上的冰山

不過,在皮卡和輕型載貨汽車及特種車輛上,福特的技術積累和市場聲望超過大眾。至少在當前合作項目上,大眾在技術上對福特有所求,這是雙方合作的根基。而福特則希望,自己的搖錢樹(譬如F150皮卡技術)需要賣個更好的價錢。雙方還在討價還價中,並未放到更大、更廣闊的合作平臺上討論,一直在不涉及資本的技術合作範圍兜圈子,這是一時難以達成協議的原因。

賽德蘭此前擔任大眾的CSO(首席戰略官),他不是純粹的戰略規劃人士,反而一直為提升大眾在關鍵產品上的競爭力而殫精竭慮,因此被任命為輕型商務車CEO一職,反映了管理層對其工作方向的新認識。角色的變化,是否會給大眾與福特合作層面拓展帶來新聯想,眼下還不確定,但他顯然需要先搞定眼前的合作協議,然後才能說“看看我們還能一起做什麼”。(《汽車人》記者/黃耀鵬,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