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座城市,它讓你揮灑了汗水和淚水,但你卻做不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很多年輕人選擇在大城市打拼,因為這座城承載了他們太多的夢想。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當初,我們和很多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樣懷揣著熱情和夢想來到上海,想要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現在才發現這一切都被現實套上了層層枷鎖……

從準備離開到選擇留下

小黃是南通人,2013年大學畢業,7月他懷著憧憬,來到了上海。父母為他支付了半年的房租。

剛參與工作,他的工資並不高,要交房租,也要解決自己平時的開銷。為了省錢,他租了二房東改造的房子,原本100平的兩房被隔成7/8個小房間。這就是他當時租住的小區的場景,陽臺改造的衛生間、堆滿雜物的樓道、隨處私垃的電線,群租亂想比比皆是。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他原本想著,在上海工作2-3年後,從公司在上海的總部調換至南通的分部,回到南通工作。雖然工資沒有上海高,但畢竟生活節奏緩慢,壓力沒有現在那麼大。

2014年春節,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他遇到了許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即現在的妻子。兩人相談甚歡,再加上兩人興趣相投,且都在上海工作,兩人的關係越來越近。

2015年春節後,兩人同居了。早晨的地鐵站,總會看到小黃拉著女朋友的手像地鐵站走去;週末的圖書館裡,也總能看到他們倆一起背靠背看書的畫面;晚上回到家中,女朋友負責做飯,小黃負責飯後洗碗。

2015年6月,小黃已工作兩年,工作越來越穩定,但他每天都在思考著繼續留下還是離開。沒多久,兩人做出了決定,準備留在上海。畢竟,這兒是一線城市,工作也好,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也罷,都比三四線城市多。

考慮買房,但希望落空

如果要結婚,就得考慮在上海買房了。

2015年10月,兩人領證結婚。雙方父母聚在一起商量買房的事宜,小兩口第一次留意起了上海的房價。

當時,位於南翔的華潤中央公園一套92平的三房掛牌均價是269萬;到了2016年春節後,同一戶型的掛牌價格變成了300萬,裝修更好一些的則達到350萬。短短的幾個月,位於外環外的剛需房價格竟然漲了那麼多。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看完房後的兩人啞口無言,再等等吧,說不定房價會有小跌幅呢!兩人依舊充滿信心,原本每月剩餘不多的兩人開始省吃儉用,不久後就需要勒緊褲腰帶還貸款了。

2016年3月25日,那天是星期五,和往常一樣,兩人手拉手向地鐵站走去。剛邁進地鐵,打開微信,父母、同事群、朋友群、同學群的消息輪番而上,跳出頁面的都是上海限購的消息。“上海”325新政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政策,“非滬籍社保要求從滿2年變成連續5年”,兩人一下子慌了神。如果想買房,就要等到2018年7月。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曾以為短期內就可在上海買到一套房,哪怕是在偏遠的,周邊配套設施稀少的外環外,或是建造時間久遠,40-50平的老公房,而現在,他們的計劃泡湯了。

買不了大上海,那就買周邊吧

兩人只能另謀出入。

既然上海買不了,那就選擇上海周邊吧。

2013年,地鐵11號線通車了,聯通了上海與崑山花橋。11號線的通車,使得花橋成為炙手可熱的置業板塊,不少奮鬥在上海的年輕人紛紛定居在此。甚至在2013年10月,區域內的剛需項目萬科Mix Town成了“日光盤”,開盤當天1500套房源全部簽約。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這個曾經不起眼的小鎮,現在發展迅猛,頗有些“小上海”的意味。

這一次,小黃把眼光放到了崑山。他和妻子商量後,決定在崑山買一套房。投資也好,自住也罷。他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就算將來他高攀不起上海的房價,但至少崑山的房子也可以用來自住。

2016年5月末,在與雙方父母商議後,兩人踏上了看房之旅。每到週末,他們倆都乘坐地鐵11號線到達花橋兩人從花橋地鐵站步行至地鐵站附近的樓盤;遠一點的,那就倒一班公交車從花橋地鐵站到售樓處。

總得買上一套稱心如意的房子。上海到崑山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只有他們倆心裡清楚。有時,早上乘坐地鐵一轉眼就到了花橋;有時,時間卻過得異常緩慢,偏偏看上了某套房,但價格卻高出了自己的預算,在地鐵上鬱悶了好一會。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6月下旬,天氣開始變得炎熱。兩人開始跟隨看房團前去看房,兩人看上了金中路象嶼都城一套88平的2+1房,總價136萬;雖然距離地鐵站仍有一段距離,但與周邊樓盤相比,象嶼都城屬於價格窪地了。

兩人的資金、雙方父母提供的、以及東拼西湊的,兩人共籌集到50萬首付,每月月供1萬元,他們想盡快還清貸款,到時候再去上海置換一套。

他後悔自己為何不早些看房。在2016年年初,項目的均價只有9000元/平。但買到就是賺到。到了8月,項目的均價已達到23000元/平。

再買房,父母搭上了所有積蓄

小黃和妻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2016年買到那套房也並未用去家中大部分資金。雙方父母遂商議再拿出資金購買一套房,貸款仍由小兩口還。

當蘇州限購後,作為長三角臨近上海的另一區域,滬上的投資客、剛需族紛紛將目光轉向此地。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尤其是南通經濟開發區,因緊挨著蘇通大橋,過長橋即道蘇州;又得益於滬通高鐵的利好,再加上區域內正在規劃建設的地鐵1號線和3號線,這片區域的火熱度遠高於其他地方。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他們打算在南通開發區購房了。他們選擇了中南熙悅一套134平的四房。四開間朝南,室內儲藏空間多,室內動線清晰……交付後,一家人可全部居住在此。

而事實卻並不是如此。南通房地產市場火熱,市場上遵循著這樣一種規則。全額購房者優先選房,其次是商業貸款,最後公積金貸款的運氣好能選到房,運氣不好的根本買不到。如果想選到好樓層,買到心儀的房子,那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全額付款。短時間內去哪兒湊140萬呢。

這一年來,小黃夫妻倆忙著還貸款和買房借來的錢,身上沒有多少存款。雙方父母大半輩子的積蓄加在一起也能有個百來萬,但還差的40萬該去哪兒湊呢。不得已之下,小黃父母將居住了10多年的房子低價出售了,比市場價低了5萬元。好在小區地理位置優越,對口的學校也是區域內排名靠前的,一週內簽約了。但父母搬回了老家。

他總覺得自己欠父母的很多,覺得很愧疚。而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週末多回家陪陪父母。

在小城市,140萬可以買上一套130平的大房子;但在上海,他不知道這140萬是否能買到一套房子,哪怕只有30-40平。

工作4年,買了2套房,你聽過他的買房心經嗎?

等到2018年7月,小黃和妻子的五年社保也滿了,他們仍會選擇在上海工作,每天朝九晚六,家—地鐵站—公司,三點一線。到時候,他們就打算將崑山的房子賣了,在上海買一套小戶型。南通的房子不會動,房子就留給父母養老了,節假日過去住上會兒,陪陪老人。

以後的生活,就靠兩人打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