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在上海這樣房價高昂的一線城市能夠擁有一套房,對於不是富二代的外地年輕人來說,需要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可想而知的。根據中指院最新數據研究發佈,17年在上海買一套房平均價位是488萬。而這些不拼爹買了第一套房的都是什麼人,他們都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艱辛?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首先我們來看,不拖後腿的購買到一套上海平均價位488萬的房子需要奮鬥多長時間。據17年一項研究顯示,北京、上海在過去的四年中,也就是從2013年到2016年,人們首次購房年齡從30歲推遲到34歲,每年推遲一歲。也就是說,到了18年,上海人的首次購房年齡將推遲到36歲,正好是該穿紅內褲的本命年,趕上了要揹負買房還貸的巨大壓力,不得不信本命年確實邪乎!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根據這個最晚的購房年齡,我們可以反推出在上海買房的奮鬥年齡及需要存夠的最低首付。以上海畢業生平均畢業年齡23歲來預算(應該在82年左右出生),要在36歲購買到第一套房,需要從畢業開始就工作13年。

倘若18年房價幸運的沒有上漲,平均購房價位還是488萬的話,那麼這十三年期間,上海不拼爹的畢業生需要靠自己攢下171萬的首付比例(按照上海最新政策,首套房首付比例35%),再加上稅費及裝修,13年間至少攢夠200萬才可以擔負起首套房的首付及裝修。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按照13年攢夠200萬來算,平均每年要攢下15.4萬,再平攤到每個月,則需要從畢業起不間歇的每個月存夠1.3萬,而且還是要每個天都要兢兢業業的工作,這期間如果遇上請假或者離職,可能存夠200萬還非常困難。當然剛畢業的大學生起薪1.3萬/月不太現實,畢業之後沒有增長也不現實。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我們往前推13年到畢業那年,也就是2005年,那個時候的上海職工平均工資只有2235元/月,要月存夠萬元並不現實。如果按照一個比較優秀的當年重點本科畢業生,月工資3500,省吃儉用,一年勉強存夠2萬。按照剛畢業,兩年跳槽一次,工資翻番的理想情況,前5年共計存款14萬。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就這樣轉眼來到了2010年,距離200萬的購房首付款及裝修款差距還有186萬。那麼,5年之後,該是這個優秀的畢業生人生的第一次跨越了,這時的他可能是部門經理,按照年薪25萬的標準,同樣每兩年一次翻番的理想情況,到15年他由部門經理升到了總監,由總監升到了總經理的職位,此時在省吃儉用且房租上漲的情況下可能存夠了140萬左右,此時年薪需要在80萬左右。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雖然年薪80萬的總經理看起來很風光,但此時的他趕上了房價狂漲的15年和16年,還有可能因為頻繁的工作跳動,導致社保斷繳超過三個月,甚至被限購。到18年,沒有意外的情況下,這個總經理已經湊夠了首付,也許還有了願意和他一起還貸的女朋友或者老婆。

那我們來看看,這群看起來很成功,工作不斷攀越高峰,終於熬到36歲在上海擁有第一套住房的職場精英,這些年過得怎麼樣!

一、工作時長

中國職場人平均日工作時長為8.66個小時,其中,有30.3%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廣州日均工作時長9.02,位列工作苦逼城市之首;上海和杭州則緊隨其後,加班絕不拖後腿,加班加到懷疑人生。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由此可見,想要在上海奮鬥一套房,至少要連續忍受13年的平均8.89的工作時長。請問,18年的你們,腎還玩好嗎?頂禿了嗎?

二、睡眠時間

據統計,上海人平均每天早上7:33起床,晚上23:42入睡,平均睡眠時間是7小時51分鐘,不足8小時(感覺睡眠時間也不短,不知道是不是把上海人在地鐵上睡覺的時間也計入其中)。其實,很多上海職場人的睡眠時間,恐怕不足7小時,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了是一種常態,工作壓力大,精神不放鬆,即使偶爾不需要加班也睡不著。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這是一張一線城市夜間出行熱力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夜間22:00-23:00,一線城市打車地點集中在城市商務區,上海集中在浦東陸家嘴、張江高科、靜安、黃浦、虹口、長寧、徐匯、普陀等中心城區,這些地方集中了上海最多的大型公司、互聯網公司、金融公司。從這裡走出的,正是懷揣著上海夢,一心要在城市紮根的80後精英們!

三、上班裡程

在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的上班裡程和上班時間是僅次於北京(北京城市面積1.6萬平方公里,上海城市面積0.6萬平方公里),但面積卻比北京小了2倍多,由此可見,上海人民真的生活在水生火熱當中。以上海人平均每天路上來回通勤花費2小時來計算,13年路上花費時間共計9490個小時。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四,平均消費能力

支付寶在17年1月初公佈了年賬單,在各位小夥伴的強勁實力助推下,大上海妥妥上榜了“年度最敗家排行榜第一”,最“壕”還是上海人,16年人均支付金額高達14.8萬元,是2015年的1.5倍。這就是在上海活下去必須面對的現實,房租貴、水電貴、通勤貴、吃飯貴......。

五、平均結婚年齡

根據網友最新給出的一份全國各地結婚平均年齡來看,上海的平均結婚年齡為30歲,小編放眼望去,辦公室裡清一色的是30好幾的剩男剩女們,情況好像並沒有那麼樂觀。畢竟,先有房,再結婚的丈母孃時代,30歲在上海沒買房的男男女女還是佔比不少。

36歲才能在上海買得起第一套房的我們,該哭嗎?

也許,你已經36歲,這些年加班加點、省吃儉用、兢兢業業、事業順利還找了一個不敗家的女朋友,不靠娘不拼爹的攢夠200萬,那恭喜你可以在這個你為之奮鬥,擁有魔力的城市紮根了!想起那部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確實,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城市,我們永遠看到的是少數人的成功和風光,豔羨的是城市的金醉金迷和活色生香,而更多的平凡人,則是經歷許多艱難和不易才幸運的在這裡紮下根。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毫無家庭背景仍努力在上海奮鬥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