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显示解析两问题:谜题缠身的冰封的干尸、以及死亡之迷

1991年9月的某一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平凡的日子,但由于某种原因,这一天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一对德国夫妇徒步旅行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具冰封的干尸或许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具遇难者的遗体,但事实却令人惊诧不已。

历史资料显示解析两问题:谜题缠身的冰封的干尸、以及死亡之迷

一对德国夫妇徒步旅行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时,他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具冰封的干尸

经研究表明,这具干尸很可能是5000多年以前的古人遗体,是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人类标本。人们根据事发地点奥兹山谷,将这具千尸称做冰人奥兹。而关于冰人奥兹的死因、背景等,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各种猜测、推论也纷至沓来。

历史资料显示解析两问题:谜题缠身的冰封的干尸、以及死亡之迷

这具干尸很可能是5000多年以前的古人遗体,是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人类标本

谜题缠身的冰人奥兹

在冰人奥兹身上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就目前研究来看,能够确认的是,他的死亡年龄应该是30至45岁;他的身体特征保存得较为完好,可以看到皮肤上清晰的毛孔,还有完好的眼球;他的身高比现代人要矮小,仅有159厘米,由于脱水的原因, 目前的体重仅有13千克;他的身上还有多达47处的“文身” ,这些“文身”都集中在腰腿的穴位上,这些穴位都有改善腰腿疼痛的作用,而这种“文身”可能就是实施针灸或类似于针灸手段之后所留下的痕迹。

但问题是,针灸起源于2000至3000年前的中国,因此,有关人士猜测,可能早在5300年前,在远离中国的地方,人们已经掌握了针灸或类似针灸的医疗方法。在奥兹的身上,有着较为完整的穿着,帽子、衣服、护腿、鞋都一应俱全。

5

历史资料显示解析两问题:谜题缠身的冰封的干尸、以及死亡之迷

有人认为他是一名祭师,是在高处祭祀时失足坠落山谷而死,但这种说法也在提出后不久就被推翻

他的帽子是由熊皮制成的,人们据此推测当时应该有很多的熊出没。他的衣服是由兽皮和树皮制成的,算得上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纺织工艺。他的护腿是由羊皮制成的,这一点确信无疑。最有趣的是他的鞋子,是由熊皮和鹿皮制成的,熊皮为鞋底,鹿皮为鞋面,不但具有保暖功效,同时还能防水、防滑,无论登山涉水,还是徒步雪地,穿这双鞋子都没问题。

关于奥兹的身份,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猎人,这一点除了他的穿着之外,他身边放着的狩猎工具是最有利的证明。

历史资料显示解析两问题:谜题缠身的冰封的干尸、以及死亡之迷

关于奥兹的死因,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一大热点

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斧头和一个箭囊,斧头是铜制的,箭囊中有箭。这把长达60厘米的铜斧的出现令人吃惊不已,因为科学家们一直以为人类在4000年前才掌握了这样的熔炉及成型技术。铜斧的斧把由浆果蒙杉木制成,斧的顶部不足10厘米,斧头边略弯。通过对斧头表面进行分析,证实这把斧头含99%的铜、0.22%的砷、0.09%的银,含砷和银说明这种铜产自当地的铜矿。

通过对比斧头的成分和奥兹的头发成分,人们猜测他可能是一位身怀冶炼技巧的工匠,曾经参加过冶炼铜的工作。冰人奥兹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不可超越的一大发现,而在奥兹身上所表现出的文明特征,也打破了人们对青铜时代的一贯看法,这一点无疑会让考古学家们开始反思。

冰人奥兹的死亡之迷

关于奥兹的死因,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一大热点,有人认为他是因遭遇暴风雪而死的,针对奥兹被发现于冰雪中的事实,这种说法最直接也最简单,却缺乏科学的论证,而且最终也被其他的科学论证所推翻了。

有人认为他是一名祭师,是在高处祭祀时失足坠落山谷而死,但这种说法也在提出后不久就被推翻。除此之外,人们还提出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死因,如染病而死、重伤而死等,其中重伤不治而死的说法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

历史资料显示解析两问题:谜题缠身的冰封的干尸、以及死亡之迷

科学家们开始对奥兹进行解冻研究,意大利的科学家们还别出心裁,对奥兹的遗体进行CAT扫描研究

从2000年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对奥兹进行解冻研究,意大利的科学家们还别出心裁,对奥兹的遗体进行CAT扫描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奥兹应该是死于重伤虚脱,因为他们在奥兹的身上发现了一块异物。这块异物的密度很明显高于奥兹的骨质密度,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比骨头还要坚硬的物体,而且极有可能是箭矢。

为此,这些科学家们还重新描绘了奥兹的死亡过程。在未知的原因之下,奥兹遭到了攻击,而且中了一箭,在逃亡的过程中,这支箭被折断了,只留与此同时,奥地利的专家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尽管他们也认为奥兹是重伤不治而死,但关于奥兹死亡过程的描述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发现,奥兹身上有而死的,在死亡之后被弃尸荒野。

一位叫做托马斯·罗依的博士在这一基础上又对奥兹的死因展开新的研究,并在2003年向外界宣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认为奥兹是被谋杀的。这种说法的提出,更使得奥兹的死因扑朔迷离,难以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