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易、阿里三足鼎立!騰訊音樂的估值高達300億美元!

繼閱文集團之後,騰訊旗下又一重要業務板塊即將分拆上市,那就是騰訊音樂。

市值超越網易

背靠騰訊這棵大樹,騰訊音樂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2016年7月,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悉數收入囊中,成立了騰訊音樂。

2018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騰訊向港交所提交建議,擬分拆在線音樂業務,使騰訊音樂在美國獨立上市。成立僅2年就謀求赴美上市,騰訊音樂的發展速度令人側目。

一石激起千層浪,騰訊音樂迅速升級為資本市場的焦點。有知情人士稱,騰訊音樂聘請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以及美銀美林牽頭安排籌備IPO事宜,承銷商團隊陣容豪華。

隨著騰訊音樂IPO進程不斷推進,相關消息逐漸對外釋放。9月7日,騰訊音樂在美國公開申報,募資規模約20億美元,上市估值在290億-310億美元之間,預計將於10月18日正式上市,主要參與者為國際長線基金。

騰訊、網易、阿里三足鼎立!騰訊音樂的估值高達3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3月騰訊音樂的估值只有230億美元,短短半年時間,騰訊音樂估值直衝3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000億),已經直接超越網易市值(295億美元)。

騰訊、網易、阿里三足鼎立

早在IPO之前,騰訊音樂已經嶄露頭角。在《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指數》報告中,騰訊音樂首次上榜就一鳴驚人,與京東金融並列第六,輕鬆躋身TOP10行列。

2018年7月,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的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3.5億、2.9億、1.3億,而網易雲音樂的同期數據為1.2億,已經被騰訊音樂遠遠甩在身後。

截至2017年12月,騰訊音樂的月活躍用戶超過7億人,付費用戶高達1.2億人。其中,QQ音樂與酷狗音樂的活躍用戶數,長期霸佔內地音樂APP榜單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騰訊音樂的成功離不開優質內容的支持。除獨家代理華納、索尼、環球等世界三大音樂公司的大陸版權,騰訊音樂至少擁有22家唱片公司的版權,也就間接擁有了全球大多數華語、韓語、歐美等流行歌曲的版權。

騰訊音樂擁有超過1500萬的曲庫資源,與網易雲音樂和阿里音樂相比,手握大量版權資源的騰訊音樂自然更有底氣,也樹立了高高在上的行業地位。

據比達諮詢的監測數據顯示,在2017年主流音樂平臺下載量市場份額中,QQ音樂以65.2%的絕對優勢排名第一,網易雲音樂以15.4%排名第二,阿里音樂以9.2%排名第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競爭對手虎視眈眈

騰訊、網易、阿里三足鼎立!騰訊音樂的估值高達300億美元!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大多數音樂平臺還在燒錢求發展、業績持續虧損的背景下,騰訊音樂已經率先實現盈利。

一份券商間流轉的資料首次曝光了騰訊音樂的業績,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近50億元,淨利潤近6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超過94億元,淨利潤超過18.8億元;預計2018年營業收入將超過170億元,淨利潤將達到36.5億元。對此數據,騰訊音樂表示以官方信息為準。

高速發展的騰訊音樂,卻並不滿足於音樂業務一塊,而是以“音樂”為核心,打造了直播、MV和在線K歌等產品矩陣,滿足用戶聽唱看玩等多種需求。同時藉助騰訊在泛娛樂領域的優勢,向音樂行業上下游滲透,加速在版權、生態等方面的佈局,進一步提高行業話語權。

當然,騰訊音樂的發展路徑並非一帆風順,國內外的競爭對手都在虎視眈眈。國際上,騰訊音樂對標的是瑞典音樂平臺Spotify,其於2018年4月在紐交所IPO,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2%,報149.01美元,市值達到256億美元。

2017年財報顯示,Spotify銷售額接近50億美元,相比2016年的36億美元大漲40%。但由於版權成本增加,公司虧損達15億美元,同比增加近一倍,陷入“營收越高,虧損越多”的困境。因財報表現不佳,Spotify股票盤後大跌8%。

需要說明一點,2017年12月,Spotify發行超855萬股普通股,換取約11.092億美元的騰訊音樂9%的股權。同時,騰訊及騰訊音樂合計持有Spotify約7.5%的股份及2.4%投票權,為Spotify第三大股東。

再看國內,儘管騰訊音樂在版權和市場份額上佔據絕對優勢,但競爭對手也有比較優勢。以僅次於騰訊音樂的網易雲音樂為例,其依靠高品質、社交屬性和精準推送等比較優勢,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和收入較高用戶。2017年底,網易雲音樂稱其用戶總數超過4億。

2018年2月,國家版權局還推動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就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互相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這將逐步弱化騰訊音樂的版權優勢,據財經網的微博調研結果顯示,多數網友選擇在雙方共享版權後僅使用網易雲音樂。

在版權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眾多音樂平臺還推出了獨立的音樂人扶持計劃。網易雲音樂繼續推進“石頭計劃”,阿里音樂重啟“尋光計劃”,百度音樂推出“伴星計劃”,陌陌推出“MOMO音樂計劃”,爭先恐後搶奪市場份額。

結語

毫無疑問,無論在文化娛樂和社交媒體流量入口上,騰訊都可以為騰訊音樂提供重要支持,這是其他音樂平臺難以企及的。但是,隨著互聯網紅利期接近尾聲,騰訊的支持能否讓騰訊音樂再上一層樓,目前還是未知數。

另外,從當前的流行音樂現狀看,年輕受眾喜愛的音樂模式日益多元化,單純依靠音樂獲取新用戶的成本大幅提高。尤其在2017年各大音樂平臺實現版權互相轉售後,獨家版權的優勢已經逐漸消失。騰訊音樂的行業領先地位能否保持住,也要打個大問號。

目前,騰訊音樂的估值高達300億美元,但如此高估值是建立在行業地位、成長性和未來變現能力預期三大基礎之上,這些附加條件均帶有不確定性,還要藉助財務數據等更多輔助信息做分析,目前做判斷並不容易。

美股市場是出了名的“寬進嚴出”,一旦登陸紐交所,騰訊音樂就要努力去適應資本環境變化,接受來自管理層、投資機構和投資者的多重監督。儘管討到了國內在線音樂平臺首個IPO的好彩頭,但騰訊音樂能否保持高度發展,還需經過美股市場的嚴格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