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一路追夢前行

徐新:一路追夢前行

“去哪裡、怎麼去、玩什麼,常常是班級聚會或公司團建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就是幫助年輕人解決這些問題的。”徐新說道。正是抓住了當下的流行趨勢,他創辦了北京不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轟趴聚會、團建聚會的策劃以及短途旅行接待。

所謂“轟趴”就是:home party,也就是家庭派對的意思,國內流行的“轟趴”,可以更形象地定義為“室內聚會”或“室內派對”。

2009年7月,徐新以國防生的身份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不同於普通的學生,身為國防生的學生不用去找工作,組織會安排好去處。2013年大學畢業的他,先是從軍兩年,離開部隊在一家做夏令營的公司上了一年班,輾轉幾次才開始創業。

徐新從2016年4月份第一家店至今,一共開了14家轟趴館,目前團隊7個人,主要是做轟趴團建。

談到創業初衷,他告訴《新產經》,“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組織了班裡的畢業旅行,當一天的行程將要結束,我看見一張張熟悉的笑臉逐漸定格,我就在想,大學四年的時間,我們更多地是忙於自己的事情,真正相聚的歡樂時光又有多少呢?當我們從此分開,天南海北,還能重逢嗎?”

人生就是有太多的偶然,沒想到當時這樣的一份衝動,卻成為了我如今創業的方向:為青年人提供團建聚會的整體解決方案,一次轟趴或者一次旅行,讓彼此經歷快樂,留下回憶。

夢想不止

2013年7月的那個畢業季,有人歡喜有人愁,徐新告訴《新產經》,分配的命令不可能如所有人願,總有人要保衛城市,總有人要戍守邊疆。徐新被分配到武警浙江總隊,因為是國防生,上任就是副連職中尉排長。

雖然徐新一上任是軍官,有著豐厚而且穩定的待遇,這對於農村出身的孩子來說,已經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了,但每天數著還有幾天退伍這重複單調的生活,並不是他的追求。

“在部隊的兩年時間裡,我有一年多時間都是在外集訓,去了瀋陽,去了哈爾濱,也就是在東北冰天雪地中摸爬滾打的時候,我才體會到從軍的樂趣,翻山越嶺長途行軍的時候,去老鄉家借宿的時候,暴雨中射擊的時候,對於這些經歷我充滿感恩,念念不忘。”徐新回憶道。

集訓結束,生活歸於平靜,這對喜歡冒險的徐新來說,穩定的生活簡直是“慢性毒藥”。“我白天帶兵訓練,晚上9點熄了燈就開始在自己的辦公室看書,每天都要看到凌晨一兩點,訓練的間隙也看,開會的時候也看,有時候一天看一本,有時候兩天看一本,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純粹的閱讀。”徐新說,這樣幸福的感覺恐怕再也不會有了。

最終,徐新還是決定離開部隊,離開體制,離開穩定安逸的生活,離開看似光明的前途。

於是,2015年3月,徐新又重新回到北京,開啟一段北漂生活。“我在五道口附近找了一份工作,但是3500的月薪減掉2200的房租,剩下的1300總是無論如何也不夠花,想來想去,還是想有自己的事業,不想一直給別人打工。”那段時間,他失落過,但是不曾後悔過,每天都提醒自己很多遍要加油。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徐新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並且開始一步一步去準備。徐新說,“不是所有的人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夢想,而我選擇去實現它。”

奮而前行

在2016年聖誕節當天,徐新包下了八達嶺滑雪場,組織了一次700多人的雪中狂歡。篝火晚會、自助簡餐、打鐵花表演、抽獎、無限暢玩……

“我本身也是愛玩愛旅行,希望能給青年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彼此經歷快樂,留下回憶。”徐新說,能夠花樣多彩地“玩”,是促使他創業的最直接動力。

2016年3月底,徐新的公司註冊成立。他給公司取名“不止”,即“夢想不止,奮而前行”的意思。徐新和他的兩位高中同學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要做北京最好的轟趴館。

2016年4月份徐新的第一家轟趴館開業了。“輾轉了十幾處選址,聯繫了多家設計公司、裝修公司。但是,裝修完的房子,讓我們大呼崩潰。要的是工業風,卻變成了工地風。”徐新回憶道,他們決定自己動手改造轟趴館,當木工、電工、水泥工、清潔工、油漆工……

自己畫的牆畫,組裝的檯球桌、花架,設計logo、吧檯,呈現的這些都是在一個個不眠夜中完成。終於轟趴館有了自己期待中的模樣。

徐新說,為了讓年輕人在他的“轟趴館”能玩得嗨,他們設置了多功能自助廚房、X-box體感遊戲、溫馨榻榻米、私人影院以及數十種桌遊等等,為了趕上“時髦”,他們還引進了上市不久的VR虛擬現實設備,“VR能給人一種眼見即為真實的感受,有一次顧客在體驗一款打殭屍遊戲時,身臨其境以為殭屍真的出現,差點把電視砸了。”徐新笑著說道。

從第一家轟趴館的成立到現在,一路走來,似乎一切都在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但其實每一天醒來都有無數的難題等待著徐新去解決,“多少次我想逃避的瞬間,也只能咬著牙去硬抗。”徐新說。

“畢竟是服務行業,很多細碎的事情也常常忙得人焦頭爛額。”徐新說,“有一次預定的人很多,場地已經訂滿了,由於溝通不暢,另有一組人也交了訂金。”徐新當時很為難,因為顧客們商定時間、齊聚一堂很不容易,最簡單的方案是退回訂金,讓顧客回去,但這樣顯然很讓人掃興,也影響口碑。他和同事忙前跑後,諮詢了相關的場地,提出了一套新方案,最終讓顧客滿意了。

徐新告訴《新產經》,“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二第三家店,都因為擾民的原因,不得不關閉。後來很快又選了地方,重新開店,因為不想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所以選擇馬上又開新店。”

“我們將緊跟現在的流行趨勢,把更多更好玩的東西納入到我們的轟趴館。”徐新說,“意想不到的是,我們一開始目標人群是在校學生和青年白領,後來發現一些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也會選擇這裡進行同學聚會”,這讓他感到年輕不能只看年齡,也對自己的創業方向更加自信。

深知服務行業並沒有太高門檻,也沒有多少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徐新依然選擇去堅持,“大概多少有點情懷或者傻氣吧。”一路走來,徐新現在把自己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希望公司規模越來越大。

目前,創業大軍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在徐新看來,“創業想要脫穎而出,一方面必須得有好的創意和點子,另一方面還得不斷提高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他認為,創業的前提是不要害怕失敗,全力以赴;其次是要創建一個好的團隊;另外就是用好資源。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說萬事開頭難,但是,徐新認為,對於創業來說,最難的卻是如何結束。如果說創業曾經讓徐新收穫了什麼,我想那些所失去的也彌足珍貴。

“是啊,創業真辛苦,真難。但這就是生活,有得必有失,從來都不會改變,只是讓自己歲月的江河中起起伏伏,多了些許的豁達與從容,心懷感恩。”徐新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