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那些有意思的事(五)

01

無求之德

楚平王要殺伍子胥,伍子胥被迫逃亡,他先到鄭國,和鄭國國君交談一番,發現鄭國國君凡庸,不足以謀事,就離開鄭國去許國拜見許公,問許公道:“我應該去哪個國家呢?”許公卻不回答,只是向東南方向吐了一口唾沫,伍子胥立刻明白了,再三拜謝說:“我知道該去的國家了。”於是往吳國進發。

伍子胥去吳國需要經過楚國,抵達長江岸邊想要渡江,卻沒有船可以搭載,突然看見一位白髮長鬚老人,撐著小船打漁,於是就請求老人幫忙渡江,老人欣然應允把他送過江去。伍子胥再三拜謝老人,詢問老人姓名,以便日後報答,老人卻怎麼也不肯透漏自己的姓名。伍子胥只好解下隨身佩戴的寶劍送給老人,說:“這是價值千金的寶劍,我願意把它奉獻給您。”老人卻怎麼也不肯接受,說;“按照楚國的法令,捉到伍子胥的,授予執圭爵位,享受萬石俸祿,賜給黃金千鎰。從前伍子胥從這裡經過,我尚且不捉他去領賞,所以我接受你的價值千金的寶劍做什麼呢?”伍子胥只好作罷。

伍子胥到達吳國後,派人去江邊尋找老人,卻再也找不到了。為了感激老人的救命之恩,伍子胥每次吃飯都要祭祀那位老人,並祝告說:“江上的老人!”

天地之德,雖養育萬物卻並無所求,這位老人的行為,就像天地之德一樣,雖然做了有利於別人的事情卻並無所求,就連名字也無從得知,更別說再次見面了,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應該很少吧。

春秋時期那些有意思的事(五)

02

“穆行”之德

楚莊王有一次在雲夢澤打獵,射中了一隻隨兕,正要讓手下去撿,去不料被申公子培搶先把隨兕奪走了,楚莊王氣憤的說:“怎麼這樣地犯上不敬啊!”立即命令手下殺掉申公子培,幸虧左右大夫勸諫說:“子培是個賢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這裡面必有緣故,希望您能仔細瞭解這件事。”楚莊王的氣才消。

誰知不到三個月,申公子培卻生病死了,後來楚國大勝晉國之後,楚莊王獎賞有功將士,申公子培的弟弟要求獎賞,說:“別人在行軍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長在大王的車下有功。”莊王問:“你說的是什麼意思?”申公子培的弟弟回答說:“我的兄長在大王您的身旁冒著犯上不敬的惡名,遭獲死罪,但他本心是要投效忠君王,讓您享有千歲之壽啊!我的兄長曾讀古書,根據古書記載:‘殺死隨兕的人不出三個月必死。’因此我的兄長見到您射殺隨兕,十分驚恐,因而搶在您之前把它奪走,所以後來遭其禍殃而死。”楚莊王聽後立即讓人查閱古籍,果然發現了這樣的記載,就厚賞了申公子培的兄弟。

後人常用申公子培的例子,來比喻一個人的忠誠德行,即所謂“穆行”,其含義是:不因為別人是否瞭解自己而感到沮喪或者鼓勵,這是非常高尚的德行。

春秋時期那些有意思的事(五)

03

忠君之德

慶忌為吳國第一勇士,因被吳王闔閭追殺,逃到衛國,吳王闔閭擔心慶忌起兵回國,所以想殺掉慶忌,就讓伍子胥設計,派要離使用苦肉計迷惑慶忌,找機會殺掉。要離雖形容醜陋,但智力過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劍術高超。

苦肉計的具體實施過程是:先是要離在朝堂之上用劍刺傷吳王闔閭,再用劍斬斷自己的手臂,以製造刺殺吳王闔閭的假象,隨後要離逃離吳國到衛國找慶忌,而吳王闔閭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和孩子。

慶忌因此對要離深信不疑,高興地對慶忌說:“吳王暴虐無道是你親眼所見,是諸侯所共知的。如今你得以倖免離開了他,也算幸運了。”要離在取得慶忌的信任後,就建議慶忌渡江伐吳,兩人一起坐船渡江行至江水中流時,要離覺得殺害慶忌的時機到了,就拔劍向慶忌刺去,雖然刺中了慶忌,但不是要害位置,慶忌武功高強,反手揪住要離的頭髮,將其投入江中,待其浮出水面,就又將其投入江中,反覆三次,最後說:“你是天下的國士,饒你一死,讓你成名。”

春秋時期那些有意思的事(五)

要離羞愧難耐,回國向吳王請死,吳王並沒有責怪他,還願意與他分享國家,但是要離決意一死,說:“我讓您殺死我的妻子和孩子,並燒了他們的屍體,揚散了骨灰,為的是有利於事業,但我認為這是我的不仁。為原先的主人殺死新的主人,我認為這是我的不義。慶忌揪住我的頭髮把我投入江中,我三次被投入水裡,三次又浮出,我之所以還活著,只不過是慶忌對我開恩不殺罷了,我已經受到屈辱了。作為士,不仁不義,而且又已受辱,決不可再活在世上。”說罷拔劍自刎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