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卞永祖:中國金融體系還有非常大的短板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3200字,讀完共需4分鐘

「观点」卞永祖:中国金融体系还有非常大的短板

編者按: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科第二屆年會(2018)於9月29日在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出席併發布學術報告:金融視角下的中國崛起:概念、條件和戰略。他指出,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還有非常大的短板,並且面臨著威脅。以下為發言摘編,已由本人審閱。

「观点」卞永祖:中国金融体系还有非常大的短板

我主要想講金融和國家的關係。

我們對金融和國家實力之間的關係研究比較少。我國對於金融的研究,更多的著眼於金融對於經濟的作用或者金融本身內部規律的研究,至於金融對國家實力的巨大推動作用,研究的人確實很少。

我們對“世界強國”的概念並不陌生,有的學者也對此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早期的學者更多關注國家硬實力對它的支撐作用,比如經濟如何轉化為軍事實力。後來自由主義國際關係學家約瑟夫·奈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更多的也是關注在經濟、科技、文化、生態方面對國家實力的影響。至於金融對國家崛起起到什麼作用,並沒有太多的涉及。

中國也是這樣的情況,中國提出“中國夢”或者“強國夢”,我們也提出了比如經濟強國、海洋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但是我們對於金融對國家的作用,比如對中國崛起過程當中的作用並沒有過多的涉及。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金融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對一個國家的崛起,對一個世界強國的支撐,實際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荷蘭、英國、美國這三個國家,大多數的學者都公認為它是世界上曾經的或者現在的世界強國。

荷蘭,17世紀變成荷蘭世紀,荷蘭最多的時候80%財政收入投入軍事裡面去,荷蘭怎麼做到的?我個人認為荷蘭有非常強大的金融系統,包括荷蘭強化了國家信用、證券市場,甚至建立阿姆斯特丹銀行,為荷蘭軍事擴張提供源源不斷的融資。我們看到當時荷蘭的人口和規模只有法國的1/10,英國的1/3,面積只有法國1/13,英國的1/6,但是它強大的金融體系使得荷蘭成為當時的世界霸主。

英國,17世紀後半葉的時候,它的金融體系已經完全超過荷蘭,包括金融機構,還有市場等各個方面,當然它有更多的金融創新,把英鎊提升到國際地位。英國很多方面繼承了一些荷蘭的經驗,也創建了一個非常強大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幫助英國在英法戰爭中戰勝了法國,奠定了英國成為世界大國的地位。

美國,二戰以後美國憑著戰爭的影響力,建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自己的霸權地位,把英國的地位繼承過來。目前美國還是世界霸權國家,並從中得到很多利益,比如鑄幣稅、獨立的貨幣政策,包括融資成本低廉等等。但是我們看到美國不僅是從中獲取利益,而且利用其金融霸權打壓其它國家,比如採取制裁各種手段,整治朝鮮、伊朗、俄羅斯,對他們進行制裁,給這些國家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另外還有一個例子,2008年,金融危機是爆發於美國,蔓延到全球,對世界其他國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們看到美國恰恰在金融危機之後更快地進行復蘇,這一點和它強大的金融體系有關係,率先復甦的就是它的金融體系。

金融對一個國家的崛起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金融是執行國家戰略的軟實力,也是硬實力。比如戰爭時期擁有強大金融體系的國家,更容易獲得軍事融資。

第二,金融是現在世界強國必要的工具,也是博弈的工具。最近我們看到歐洲等國家開始建立自己的貨幣結算體系,這其實是跟美國結算體系的一種博弈。

第三,金融是國家實力的倍增器。我們看荷蘭,還有其它小國,新加坡等這些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它的國土和人口的,這和它的強大金融力密不可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中國一定要重視金融作用,要把金融強國的目標提出來。同時我們要客觀的研究和客觀認識當前的金融實力。其實可以借鑑SWOT的分析思路對此進行分析。當然,僅僅是借鑑。

中國有很多的優勢,比如中國是多年處於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大國,世界上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巨大的外匯儲備,當然我們金融業已經獲得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們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劣勢,金融設施不是很完善,監管還比較落後,難以順應金融全球化帶來的發展趨勢。金融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已經呈現出不同的一些特別的理念。同時我們金融競爭力並不是特別強,發展程度比較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金融中介方面比較落後,比如會計事務所、投行等等跟在國際上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但是我們面臨大量機遇,比如金融科技發展非常迅速,我們已經處於世界的前列。人民幣國際化也面臨非常好的時機,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對於當前的不公平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願望在逐漸加大。

當然也面臨一些威脅,比如影子銀行在國內的亂象還是存在,包括我們面臨的國際金融形勢並不是很確定,同時,金融輿情的風險也在擴大。

可以對幾個簡單的指標進行具體的分析。

從優勢來看,我國的經濟規模大、增長快。龐大金融基礎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基礎。另外我國的金融業在不斷壯大,中國銀行的資產增長非常快,資本市場的發展情況,看不管是上市公司也好,市場規模也好,都有一個比較快速的擴張。

從劣勢來看,比如我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中介機構有待提高。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監管有效性需要提高。金融政策的連貫性還有待提高,很多金融政策變化比較大,對企業來講有困惑。另外我們

金融人才比較缺乏2017年,中國的金融中心,像上海、北京、深圳,都處於相對落後的位置,並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金融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資產機構裡有大量的貨幣資產,銀行貸款佔了絕大部分。還有一個劣勢,比如國際金融的話語權相對較小,人民幣國際化的加快就是人民幣在儲備貨幣裡面的份額在提高,但是我們還是遠遠低於美元和歐元的比例。

從機遇方面看。一是現在國際金融體系存在缺陷。現在國際金融體系是在西方國家的主導下產生的,中國等新興國家經濟體的崛起,對國際金融體系要求改革的願望越來越大,中國存在一些機會。二是金融科技已經處於世界的前列。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遠遠快於世界其它國家。根據花旗銀行的報告顯示,2016年前9個月,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大概90億美元,這個佔全球比例的大概一半左右。尤其中國在電子支付方面有三大優勢:中國電子支付的規模領先於其他的國家,佔全球的50%;在互聯網信貸領域,中國市場規模大概佔全球規模的75%;在全球最有創新的前五大互聯網公司裡中國佔據了四席,中國佔得先機。

從威脅方面看。金融亂象仍然存在,網絡信貸平臺亂象比較多。國際金融形勢面臨不確定性,這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的浮動加大,對人民幣波動的恐慌的情緒也會增加。金融輿論風險不可忽視,金融輿情對經濟安全、金融安全、政治安全、國家戰略構成比較大的衝擊,我們目前缺乏對應用金融輿情的機制和管理方法,這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

可以看出來,金融對一個國家崛起過程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中國應該要用好金融工具。中國的金融體系還面臨非常大的短板和威脅,我們要想辦法解決這些短板,消除一些威脅,從這方面來講,我主要有這麼幾個建議。

一是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國家的高度建立金融戰略。如果站在國家崛起的高度看,比如匯率的問題、金融創新的問題、金融科技的問題,可能這些問題就看的更清楚。

二是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三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

四是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實現金融行業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國際體系是在西方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未來規則可能會有所改變,要在這方面佔領先機。

五是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謝謝大家!

長按關注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观点」卞永祖:中国金融体系还有非常大的短板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