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车间屋檐下人工鸟窝一字排开,工业与自然在这里和谐相处

生态式工厂,花香果香伴着酱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生态种养、绿色生产、两型发展,是食品安全生产的题中之义。临湘市羊楼司镇这里有一个生态式工厂——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他们用生态原料、传统工艺和绿色生产,守护着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要不是路边的指示牌,进入临湘市羊楼司镇后,很难找到十三村工厂的踪影——整个厂区“埋”在一片树丛里,和周围环境完全融在一起。走进厂区,门口一棵大茶树迎着微风摇曳迎客,再进一步,仿佛走进了花果园。从枇杷、杨梅到胡柚、香梨,从樱桃、银杏到柿子、酸枣,行道旁,池塘边,墙壁上,或一棵独立,或几株同排,都开满一树碧绿,送来一树清香。树下池边还有名目繁多的花,都自成风景。抬头看,屋檐下还有200多个人工鸟巢,一群小鸟叽喳起舞。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我这里的果树,有50多个品种!很多树专门是从外找来的。”“村长”李国武自豪地说。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往前行,在传统农耕展示区,摆放着李国武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农具,犁耙、水车、斗笠、鱼篓等,足见他对传统手艺的倾心和重视。生产酱制品的车间,就掩映在这片花果园里,这一排排车间,都是“透明工厂”。走进去一看,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全透明,让参观者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原料都看得清清楚楚。车间地基以下,是一个地下储藏室。横竖交错的通道,两侧整齐摆放着一罐罐大坛子。李国武说,总共有8000个坛子,装着各种酱菜,经过6个月腌制、发酵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漫步厂区,处处是花香果香酱菜香,混在一起形成复合型的独特香味。环境、人类、自然和谐友好相处,工厂成为环境友好型工厂,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也是湖南省首个工业旅游景点。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生态工厂、园林式厂区,成为岳阳旅游富有特色的一个品牌。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偏执式追求,成就“舌尖上”的口碑。生态型果园式工厂背后,是李国武对绿色食品12年的追求和坚持。2006年,临湘市一家不景气的国营酱菜厂破产倒闭,李国武接手重组,成立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开始涉足食品加工业。当时,市场一片乱象,不少企业使用假冒不合格原料和辅料加工牟取暴利,李国武经常接到推销电话,都一一拒绝。仅仅用了一年,他就在临湘建立了一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对任何食品企业来说,过硬的质量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如果质量不过关,哪怕企业做得再大,也是空中楼阁,不可能长久。”李国武对食品质量有着偏执式的追求。公司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有一次,“十三村”研究新工艺出现菌类少量超标,李国武下令将220大坛、价值18万元的豆瓣酱全部销毁。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10多年来,在李国武的带领下,“十三村”主动焚烧销毁假冒、非法、不达标产品和原材料20多次。有人计算过,这些行为给公司造成的“后果”,使公司至少放弃了高达600多万元的利润。凭借过硬的品质,“十三村”生产的榨菜、腐乳、香菇酱,先后获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中国中西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畅销产品金奖,其制作技艺被湖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厂区内,一块刻着很多“德”字的石碑,显得很特别。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邀请其他全国道德模范书写“德”字,并刻于石碑上,以教育全体员工,“心中有德,才能对食品安全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近年来,十三村依靠科技进步,贯彻两型理念、执行两型规划,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企业发展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引导企业员工自觉实践低碳生活方式,尽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湖南“十三村”:AAA级景区工厂吹响绿色发展进军号

(陈 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