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THE STUFF THAT REFINES YOU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对话策展人 Angeline Scherf ,听她讲述《玛丽莲》展前幕后的场景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是一位将展览本身当作媒介的创作者,亦是一位重新定义现实与虚构之界限的挑战者。Parreno 以其多样化创作手法久负盛名,他的作品涉及电影、雕塑、表演与绘画等多种创作形式。在他的世界中,展览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同样地,真正展出之前的任何作品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存在。

Parreno 在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推出个人主题展《玛丽莲》。此展在路易威登基金会“墙外”项目的框架下被策划,亦是在中国举办的第四个特展。展览汇集了 Parreno 的各大代表作,包含同名视频装置《玛丽莲》,《再造玛丽莲:“宛如重生”》(2013)、《无题》(2010)以及《无题》(2012)。这几幅作品横跨多项艺术媒介,让我们领悟超脱艺术语言的无边形式。借此契机,卷宗 Wallpaper*采访展览策展人 Angeline Scherf,探寻 Parreno 心目中的玛丽莲·梦露,讲述展前幕后的故事。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策展人 Angeline Scherf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卷宗Wallpaper*(以下简称 W*):路易威登基金会此次选择在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呈现 Philippe Parreno 的作品,其中有着怎样的考量?策展又有何起承转合?

Angeline Scherf(以下简称 AS):作为时间感很强的创作者,艺术家 Parreno 一直在探讨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需要通过半挖掘的手法来呈现未来。这次展览中有一件 Parreno 在葡萄牙创作的关于花园的作品,这件作品中很好地呈现了艺术家的时间观念,同时保留了半科幻设置和浸入感,由此可以看到其中的呼应。此次展览的时间刚好处于年末的过渡期,虽然未来并非显而易见,但选择这个时间点也寓意对未来有一个更好的诠释。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无题》(2012),醋酸纤维纸面墨水画,50 x 74 厘米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W*:威尔士诗人 Ronald Stuart Thomas 曾说过:“缺席是一种神秘的在场”。玛丽莲是过去实际存在过的人物,Parreno 对她进行了虚构和科幻的呈现,这是否也是展览的重点之一?

AS:非常准确,《玛丽莲》这幅作品体现了 Parreno 的典型创作手法。首先,整个作品中有三个维度的算法。视线和镜头的转动好像是玛丽莲本人看到了这个世界,声音也是由人为编程产生的声音。此外,包括自动书写在内的机械装置背后也有算法与编程程序在运作。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非常精准的、程序化的手段,如招魂般表达一个曾经存在、目前缺席、但观者们又希望她在场的暧昧的存在。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玛丽莲》(2012),视频装置,19分49秒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W*:这让我联想到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中有“留白”的创作手法,而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和景观布局中也讲究“藏景”的手法,通过种种手法,将得意之笔藏于幽处,看来东西方在创作中也能找到共鸣。

AS:你的这个观点非常有趣,我也试图以全球的视野探索创作的异同点。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 在他的作品前 ©️ Matthias Willi

W*:Parreno 跨媒介创作的手法与他将展览视为媒介本身的思考将会与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进行怎样的融合、产生怎样的互动?

AS:策展过程中,我也特别注意艺术家作品的内在联系。虽然这几件作品都是分别创作的,但是在展览中,它们之间藏有一条隐秘的线索。这条线索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缺席的在场”。譬如,在《玛丽莲》这件作品中,历史人物已经不在,但其实她以另外的方式在场。在另一件关于蜡烛的三维雕塑上,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主人公是谁,也不清楚我们要为谁庆生,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缺席和在场。包括展览一进场所谈到的可持续性居住区,也是曾经存在过的,拍摄影像中捕捉到的黑色花园已经不在了,但以另一方式在场。以这样隐秘的线索,把这几件作品串成这样的展,为之带来贯穿始终的氛围。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无题》(2010),蓝色蜡烛,120 x 10 x 10 厘米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W:在观展过程中,观众是否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AS:我们的确有将展览和观众融入作品的考量。Parreno 运用了美国极简主义艺术家(例如 Donald Judd、Dan Flavin 等极简主义派代表)的概念与手法。因此,他对于作品本身与空间的关系、包括和观者的联系尤为关注。Parreno 认为,一件作品在展出之前其实并没有完整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复杂的关系链上每个环节和元素之间的关系的考量。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再造玛丽莲:“宛如重生”》(2013),丝网印刷、墨水、金箔、磷光涂料,25 x 50 厘米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W*:对你而言,《玛丽莲》这一作品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特色?这件作品对于路易威登基金会又有怎样的意义?

AS:在我看来,这件作品尤为动人,有着极强的触动力。因为谈及银幕偶像玛丽莲·梦露这个人物,我们脑海中有大众媒体上传播已久的既定形象。而在这件关于她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媒体过度传播的固有图像,也无任何文献或者是她本人的图像。这部作品选择在梦露于20世纪50年代居住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中创作,可以让我们接近她本人更灵性的存在,似乎让我们感觉与她更亲近了。创作初期,Parreno 读过关于梦露的手稿、回忆录和自传。而后,在非常感性的状态下,他将饱满的情绪直接通过作品和影像传达给了受众。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My Room is Another Fish Bowl》(2018),氦气聚纤气球、粘合箔,25 x 50 厘米 ©️ Andrea Rossetti

W*:我们知道,许多艺术家都曾依据玛丽莲·梦露的形象与生活进行创作,比如大众皆知的 Andy Warhol 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双联画》。那么梦露对 Philippe Parreno 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AS:Parreno 被梦露的形象与经历背后的生命体深受触动,他认为梦露所受的巨大关注多数来源于大众媒体上的图像,而这一比例压垮了梦露这个生命体本身。就某种意义而言,梦露本人是她自己图像的受难者,她因大众传播而死。所以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视觉影像作品让她复生,这是一种掺杂着个人情感的致敬,也是同情的表达。同样,Parreno 对流行文化也很感兴趣,对于偶像人物很感兴趣,除梦露之外,他也曾通过影像或其他特殊方式呈现齐达内等名流。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Philippe Parreno 《玛丽莲》主题展陈设 ©️ Fondation Louis Vuitton

W*: Parreno 在短片中说到了现实与虚构的存在,这让我们联想到 Louis Vuitton 也曾邀请游戏《最终幻想13》中的虚拟角色雷霆出演广告。艺术创作与虚构有何联系?

AS:Parreno 认为,绝对的真实与虚幻并不存在,他将每个人都看作不同的演员。他对舞台剧作相当感兴趣,特别是早期的哑剧、音乐剧、口技、马戏团等舞台表演。经由他所青睐的自动化、机械等手段再创作后,这些虚构人物形似乎能获得新生。既已脱离纯粹的机械,但又不是鲜活的生命体,游移于两者之间。纵览 Parreno 的作品,你能明显发现他对暧昧的中间地带非常感兴趣。

展名:菲利普 · 帕雷诺:玛丽莲

展期:2018年9月27日至2019年3月24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路易威登北京 Espace 文化艺术空间

Keroshy 编排

展览图片来自 Louis Vuitton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造物自明

张永和心中的手工艺

在行进中创作

Wim Delvoye 讲述他与中国的故事

在偶像被过度复制的当下,与 Philippe Parreno 一起还原“真实的”梦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