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袁枚)

袁枚以詩文著稱於世,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是一個經商好手,能夠以文養商,以商促文,實現文商雙豐收。下面且聽筆者把他的從文至商過程細細道來。

(一)他的著述甚豐,尤以《隨園詩話》和《隨園食單》出名

袁枚系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蒼山居士,清代詩人、詩論家,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與趙翼、張問陶合稱為“性靈派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他的著作甚豐。如《隨園詩話》,是一部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鉅作。本書論述的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包括有當詩人的先天條件和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

他的不少書,人們爭相先睹為快,雖然沒達到洛陽紙貴的地步,但也常常斷檔脫銷。按現在的話說,他是當紅作家,其著作很多是暢銷書。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二)他洞察世情,中年辭官前就開始置業

袁枚年輕時有“致君堯舜上”的遠大志向,為官期間能夠秉公辦事,也有不少政績。但舊時官場畢竟是名利埸,免不了拉幫結派和吹捧傾軋。

此外清代的官場格外注重繁文縟節,讓天性孤傲的他深惡痛絕,無法融入進去。他官運不亨通。當了三年庶吉士,外放江蘇,先後擔任溧水、江寧(今南京)、沭陽等地知縣,都是七品芝麻官。

袁枚33歲那年,因父親病逝,循例守孝。期滿復出後,又到陝西做過小官,不到40歲時,就以贍養母親為由辭官回家,以後再也不做官了,成為編制內提前退休的領導幹部。

他寫的《隨園詩話補遺》中透露出了其心跡:然士大夫寧為權門之草木,勿為權門之鷹犬。何也?草木不過供其賞玩,可以免禍,恰無害於人;為其鷹犬,則有害於人,而己亦難免禍。這種夾白文相信絕大多數讀者能看懂。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國畫,隨園)

一句話,他的清高堪比陶淵明吧!

1748年,32歲的袁枚還在江寧知縣任上時,就僅花300兩銀子買下金陵城郊的一座廢棄的園林。這個園林大有來頭,是1706年由江寧織造曹寅所建,後來曹雪芹的父親曹顒擔任江寧織造時其家被抄,園林歸了繼任的江寧織造隋赫德,人稱“隋園”。但不久隋赫德也被抄家,園子就荒廢了。袁枚商業眼光獨到,發現了隋園的開發潛力,於是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將其買下,然後經過精心開發,將其建成一座江南名園。

為何袁枚改其名叫隨園呢?有三種說法:

其一,袁枚根據其諧音將“隋園”更名為“隨園”。

其二,袁枚修葺此園時,“隨高置樓、隨溪建亭、隨澗搭橋、隨流作舟”,就勢造景,隨心隨性。

其三,經歷幾年的宦海沉浮後,袁枚人生態度已發生根本轉變。他不想再當官了,而是順從己心、無問西東的自由生活。他把隨園修葺成自己生活家園的同時,也策劃建造成自己的精神樂園。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三)依託隨園,他的經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歷代有 不少人猜測,隨園實際上就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描繪的大觀園的原型。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也明白地說: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

這一說法雖說不是很準確,但至少無風不起浪。其實還有一個說法,說《紅樓夢》實際上就是袁枚所著,只因“避席畏聞文字獄”,才假託曹雪芹所著。若此言當真,就不用後世的專家們費心考證大觀園的原型是在北京或是在南京了。

袁枚只做過幾年小官,俸祿不高,也不是那種貪汙枉法之人,不到40歲就提前下崗。那時官員離職後不能保留在位時的任何待遇,他建造、管理這麼大的一處園林,錢從哪裡來?其實很簡單,他有商業頭腦,早就懂得如何撈金。

著名才子,專業詩人的個人品牌他早就有了。賣詩文,賣書,開學館是袁枚不可或缺的經營項目。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據說有次寫個墓誌銘,就撈了潤筆費一千兩銀子。哎!如日中天般的名氣,倘若真心實意地開個友情價,人家倒會不滿意的。這麼大的園林,這麼多房舍,辦學館的硬件條件屬一流,師資更是特級,入學的童生多多,其中女弟子不少。袁枚的學費收入肯定不菲。

他修葺隨園時,順便拆除了圍牆,成為開放式園林。竣工後,歡迎大家到隨園遊覽,隨著人氣的不斷提升,隨園品牌在市面上也越來越有市埸。袁枚開發旅遊業的做法不錯,比如今一些昧心提高門票價格的旅遊景區高明。

他還把隨園中的部分土地樹林池塘湖泊租給農民,讓他們從事養殖業和種植業。每日川流不息的遊客總要吃飯,於是他也辦起了餐飲業。租地的農民就地就近為餐館提供食材。

他的《隨園食單》問世後,越來越多的遊客渴望在隨園就餐,餐館生意豈能不好?據說由於遊客太多,隨園的亭臺樓閣,餐館茶肆每年都需要換一次被遊客踩壞的門檻。這麼旺的人氣,想不發財都難啊!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四)除了能文能商,他還是個高檔次的驢友

袁枚憑儒商的招牌,掙得萬貫家產後,就越來越灑脫了。從65歲伊始,他每年都要安排不少時間外出遊覽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以及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一些名山他都去過。

他旅遊時,一邊欣賞險峻秀美的自然景色,一邊留意各地的“茶文化”,他的嘴上功夫厲害,除了是著名吃貨外,還是個頂級茶客,嚐遍了所到之處的各種名茶,並且將它詳細記載下來。

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他說洞庭君山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採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他都有所評述。

他還寫下了許多茶詩,如《漁梁道上作》:“遠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後溪;每到此間閒立久,採茶人散夕陽西。”從詩中可看出他十分鐘愛茶,採茶人離去了他還捨不得走。又如《湖上雜事詩》:“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雲春一點,布裙紅出採茶娘。” 詩裡描寫的是,遠觀身著紅布裙的採茶姑娘在“萬片綠雲”的茶海中採茶,分外美麗醒目。

原來,袁枚還真是個經商天才。

“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的另一面:腦洞大開的經商天才

(袁枚)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