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講究鬥爭藝術,但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1970年聖誕節,《人民日報》照例在報眼位置,刊登了一則毛主席語錄“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不過當時的中國從上到下,幾乎沒人注意到這一細節變化,被外國記者稱為微妙的中美外交“小步舞曲”開始起步了。

中美關係講究鬥爭藝術,但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費正清在報紙上抱怨美國政府在中美關係上不作為的3個月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的專機悄悄地在北京降落。此時的北京大街小巷都遍佈著“打敗美國侵略者及一切走狗”的標語,來自地球另一半的客人,所下塌的釣魚臺國賓館也不能倖免。

1969年尼克松擊敗對手入主白宮,但他接手的卻是一個空前混亂的美國,越戰失利,社會動盪,蘇聯趁勢崛起。對尼克松政府來說,重建已被打破的國際戰略平衡迫在眉睫,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在給尼克松的備忘錄中寫道,我們對中國的採取主動的最大好處,也許就是對蘇聯的影響。

中美關係講究鬥爭藝術,但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事務》上撰文,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政治經濟中心之一。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經不起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十億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憤怒的孤立中。在他寫下這短話的時候,中國剛在不久前成功地進行了導彈與原子彈結合的發射試驗,中國人在國防尖端技術上的突破,開始顯露出撬動地球的力量。

1968年8月,蘇聯大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粉碎了美國政府裡的“蘇聯抑華論”,也給了中國更現實的威脅,必須想方設法加快解除對中國南邊的威脅,實現聯美抗蘇。

毛澤東於1969年2月20日,提出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建議,這為尼克松鋪平了通往北京的道路。11月尼克松以“美國經濟困難”的理由,下令停止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峽的固定巡邏,此時距離杜魯門下令這支艦隊侵入臺海,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

中美關係講究鬥爭藝術,但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正是在中、美、蘇戰略大三角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的背景下,才有了1971年7月9日到11日的基辛格秘密訪華之旅。基辛格在北京僅僅逗留了48個小時,而同周總理的會談就持續了17個小時,達成的最大成果是雙方商定了基辛格此次訪華和尼克松即將應邀訪華的公告。

1971年北京時間的10月26日,二次訪華的基辛格對給他送行的中方人員說,我估計你們今年還進不了聯合國,他似乎並未覺察,正是美國對中國核大國地位的承認與和解,措施一些原本害怕得罪美國,而猶豫不定的國家,放心地順應歷史的大潮。

中美關係講究鬥爭藝術,但關鍵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紐約當地時間的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驅逐出去的提案,只不過此時的基辛格還矇在鼓裡。當這位美國特使在飛機上得知這一消息後,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我說過光是中美接近,就會使國際形勢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連我自己對此也認識不足。

中國重返聯合國前後,從1965年到1975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由49個猛增到107個,中國不但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信賴的朋友,也逐步實現了與西方國家關係的正常化。周恩來曾對此感慨地說,如果沒有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的一聲巨響,就沒人理睬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