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十大歷史街道」,印刻著原生態的普洱記憶,你去過幾條?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普洱“十大歷史街道”出爐了

十條老街

每一條都有它的故事

每一條都承載著當地的歷史

這些老街曾經風光過

如今已如年邁的老人

不過

TA們卻印刻著原生態的普洱記憶

這輩子走遍世界可能性很小

但足遍普洱“十大歷史街道”應該沒問題

十大歷史街道

1

墨江碧溪古鎮街道

★位置: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縣城北部

★街道歷史:碧溪古鎮曾是雲南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古鎮內由寬約4米的石條加毛石鋪面道路形成十字形貫道。十字街相對均勻地將鎮內區域分成四塊,每塊間又設有寬3米餘,十字街一端走往另一端或通向城牆內環道的小巷。碧溪古鎮茶馬古道歷來是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賈必經之路,道路四通八達,是茶馬古道上的官馬大道。每天下午6點左右,南來北往的馬幫就陸續來到古鎮,當時便有著“昆明大世界,碧朔小云南”之稱。碧溪古鎮由護城河環抱,曾建有城牆,分東、西、南、北四城門,現僅存東城門。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現存的碧溪古鎮茶馬古道寬約4米,長約1公里,從碧溪古鎮東城門內北上至碧溪小學一段依然青石嶙嶙,八角樓、飲馬井、拴馬樁、義倉、財神廟、觀音閣、城牆遺址、貞潔牌坊等人文遺址仍存,歷史積澱深厚,文物資源堪稱豐富,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家及12家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入選理由:碧溪古鎮及其茶馬古道集國際商道化石、民族遷徙走廊等於一體,是北走楚雄、大理、麗江,東走玉溪、昆明,南到普洱、西雙版納的商賈馬幫必經的重要驛站,是茶馬古道滇藏道上的“活化石”。(董新德/圖)

2

思茅老街

★位置:普洱中心城區

★街道歷史:民國3年(1914年),普洱道署由寧洱遷駐思茅,思茅成了政冶、經濟、文化中心,商業發達,商業市場在城外南門正街,教場壩即是海關招關驗貨之地。東門外沿城埂至南門的順城街都開設人馬客店,連接順城街的新興街又多是與茶葉貿易有關的手工業,如木匠、鐵匠、皮匠等。在對普洱市區內12個老街區(北門街、小石橋、西門街、順城街、柏枝林路、新興街、龍旺井、天民街、菜市街、南正街、戴家巷、珠市街)進行的實地調查結果顯示,解放前的歷史建築大多分佈於五一步行街兩側,包括南側的珠市街,北側的南正街、天民街、戴家巷、菜市街及順城街,這一區域歷史文化建築分佈集中,建築多為坡屋頂,風貌保存完好。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思茅建市後,老街被邊城東路和新興街攔腰斬斷,分成了上下兩段。上半段修有狹長的小石橋街,有大佛寺,善佛堂,還有狀元橋和文廟等名勝。在下半段,珠市街與南正街連成一線,和現在的五一步行街呈十字交叉向前延伸,像“田”字中心的一豎一橫支撐著整個老街的筋骨。

★入選理由:思茅老街不是一條街道,而是一個概念,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文化。它保留了大量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保留了當時的街巷格局,是普洱民居風貌和民族特色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普洱歷史建築和文化遺蹟最集中的地方。(資料圖)

3

寧洱磨黑古鎮街道

★位置: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東北部

★街道歷史:磨黑古鎮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早在漢代,磨黑鎮就開始採鹽,清代1725年規模採鹽並設立鹽政。清末及民國時期,磨黑因鹽茶商貿而一度成為思普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曾經輝煌一時的磨黑,鎮域內曾有過近4萬人在這裡生活。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磨黑鎮內居住著哈尼族、彝族、傣族等17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5%,他們有自己的歌、自己的音樂、自己的舞蹈。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有板凳龍舞、蘆笙舞山歌對唱等。

★入選理由:寧洱磨黑古鎮街道汲取了大量外地優秀文化,形成了磨黑獨具特色的建築、人文、飲食和民族民間文化。(白茹/圖)

4

景東文井清涼老街

★位置: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清涼村清涼組中心區

★街道歷史:文井清涼老街最初為茶馬古道上馬幫歇腳驛站。南詔(唐代)銀生節度時期已經演變為商貿街道及驛站,並逐漸發展成為上、中、下三條主街,形成三縱三橫、以高三層的過街樓為中心的集鎮,商鋪林立,商賈雲集,名傳四方。清涼老街分佈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街道鋪設二塊石條板為中軸線,兩邊鋪毛石成南北向“S”形佈局,長約240米,寬約3米。由於時代發展和人口增多,清涼老街每逢街天人流密集,擁擠不堪,到1953年省道彌寧公路通車後,集市貿易逐漸西移到公路邊以路為市,趕街人也逐步隨之外移;到20世紀70年代末,清涼老街閒置荒廢。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現存的清涼老街,基本上還保持原有規制,大部分建築能正常使用,少部分建築嚴重破壞。此外,在當地人們生產生活中,街道失去通商功能後,部分建築已經改變了原有格局。如今的清涼街,設有通信、郵政、銀行、醫院、學校等。

★入選理由:歷史上的清涼老街,是景東縣境內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遺存,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茶葉和鹽巴集散地之一。它是景東縣目前較為完好的鄉村古街道,且離縣城較近,處在東西南北公路十字交叉口,具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對研究茶馬古道歷史、當地鄉村集市形成及社會經濟文化具有一定價值。

5

孟連宣撫路古城街道

★位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娜允古鎮內

★街道歷史:據歷史記載,孟連縣宣撫路古城街道建於1869年。其路線起點:下城佛寺——中城佛寺——宣撫寺——上城佛寺——金山。過去的宣撫路古城街道路線從上城穿過中城到下城,長450米,寬6米。過去的街道是石板路,中間走大象和馬隊,兩旁是人行道。1990年,這條道改為水泥路。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現在的宣撫路古城街道沿石板路和臺階路兩側多為居民自建住房,磚混結構,大部分為一二層。除宣撫司署及佛寺外,本次現場勘查未見傳統的傣族幹欄式建築,多為近年來新建建築,雖大部分保留了歇山頂的建築形式,但屋面材料、牆體材料已有較大改變。

★入選理由:除了保持了風貌獨有的完整性外,孟連宣撫路古城街道的文化空間裡還遺存著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彭聰、郭芮君/圖)

6

景谷碧安勐主老街

★位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碧安鄉人民政府駐地

★街道歷史:解放前,勐主街的商業、手工業最興旺發達。當時,勐主街共有300多戶人家,各種商行、攤販沿街密佈,各路馬幫往來經商、絡繹不絕,非常繁華熱鬧。因為地處交通要道,成為了雲南省南部地區與緬甸、泰國通商的重要通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同時,教育事業也比較發達,1945年就建立私立學校——碧光中學,成為思普地區重要的教育基地。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勐主老街核心區長約500餘米,寬約200餘米,至今仍保留有大量具有當地特色和人文歷史的民居、建築。

★入選理由:較完整地保留和傳承了碧安的歷史文化、民族風俗和傳統風貌,在普洱市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李夢潔/圖)

7

江城勐烈老街

★位置: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縣城西北方向

★街道歷史:乾隆年間,由於很多漢族因經商、戍邊、避難、逃荒等原因遷至江城縣勐烈鎮,在勐烈當地威望人士湯應龍等人的提倡下,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開始用石條、石塊等材料鋪設勐烈街道。街寬5米左右,逐漸形成和豐富了江城的城市文化。民國25年,縣內紳商倡議建蓋瓦房,然後出售給居民。幾年後,老街正街和岔街基本蓋滿了土木結構一樓一底的瓦房。1961年,縣城的機關、服務行業、文化設施多圍繞新大街建設,鬧市由老街逐漸轉移到新街。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勐烈老街總面積約16205平方米,包含兩條道路:一條是老街街面,另外一條是老街雲盤路。該片區居住著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的14個少數民族,共有459戶住戶,1607人。

★入選理由:江城勐烈老街真實地反映了江城一定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現存有保護完好的近現代史蹟建築,並具有一定的規模,它見證了江城縣城的變遷,是江城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具有很好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研究價值。(圖片來源於網絡)

8

鎮沅振太草皮街

★位置: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振太鎮

★街道歷史: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前,在現在振太鎮政府所在地設有商鋪街市,人們需要買賣時,只能在紫雲樑子過去的老鐵業社旁進行不定期的商貿交易,交易的鹽油商品靠人挑馬馱到草地上卸馱買賣,結束後各自罩鞍回家。後來,當時管理地方治安的官員李天長號召當地民眾報名購地建蓋商鋪,並親自負責丈量設計街面,通過兩三年的建設,修成一條長約300米、寬約15米,兩邊是商鋪中間是草地的街面,因街開在草地上,顧名思義叫“草皮街”。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草皮街南接振太河,東靠文索村,北至鎮沅二中,西臨鳳凰新村。有老街、紫雲一街、二街、紫馬街等4條街道,佔地3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5000餘人。

入選理由:曾經的振太草皮街商貿繁榮,街市熱鬧,是商賈雲集、居民集居之所,是振太鎮一個十分重要的區域。(圖片來源於網絡)

9

瀾滄上允街

★位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上允鎮政府西北方向

★街道歷史:上允老街原是上允鎮的核心所在,是上允百姓趕街集散的地方,也是與緬甸邊民自發交換,互通有無的邊民互市點。5天一街的趕街習俗沿襲至今,民國35年(1946年)遷到新城。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街道現狀:現在的上允街,新老建築各佔一半,多數民居保持原有的特徵,大部分房屋都為磚木混合結構,建築多為兩層,一樓為廳堂、廚房等較開放空間,二樓則為寢居、休閒空間,家家戶戶房頂上都裝飾有孔雀的標誌。其中老街的小河佛寺、大佛寺和後城佛寺已有數百年的建造歷史。上允老街還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這裡生活著傣族、佤族、拉祜族、回族和漢族五個民族,各民族群眾生產相幫、生活相助、文化相融、信仰相敬,親如一家人。

★入選理由:瀾滄縣上允老街是歷史上形成的具有豐富民族文化內涵和鮮明地方特色的村寨,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傳承著文化的命脈,宗教、習俗、建築等歷史民族文化“胎記”清晰明朗,是普洱邊境傣族地方特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袁帆/圖)

10

墨江通關老街

★位置: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西部

★街道歷史:通關鎮自古以來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亦是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據一份民國年間的商業統計表顯示,當時通關鎮居民有200多戶1000餘人,客棧有20戶,專為過往馬幫服務的馬店有17家,日可接待近千匹騾馬,雜貨店14戶,商號2家,銀匠鋪6家。每天通行的馱騾馬約1000多匹、馱牛500多頭,人力挑運無數。古鎮有許多古建築,較有特色的是有朱居山的魁閣、武居寨下的鎖水閣,雲盤山上的武廟,文廟山上的文廟、頂塘坡頭的肖慈廟、蕨芨壩的太子廟、茅木樹的德勝碑等。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老街現狀:通關老街現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鳥道漫途早被昆曼高速公路及沿途服務功能齊全的酒店賓館所代替。在這裡,有古道、老屋、街巷所蘊含的久遠時光、厚重的人文歷史。

★入選理由:古道、老屋、街巷所蘊含的久遠時光,厚重的人文歷史等凝聚成豐富的旅遊資源,深深吸引著廣大遊客的探訪。(敏塔敏吉/圖)

(本文出署名外其餘圖文來源於市文產辦)

普洱“十大历史街道”,印刻着原生态的普洱记忆,你去过几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