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5345”机制构筑“七五”普法工作新常态

近年来,铜川中院按照全市“七五”普法整体规划,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以开展“五进”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5345”工作机制,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创新法制宣传形式,丰富法制宣传载体,不断推动普法工作新常态。

一、领导重视,做到“五个到位”,夯实“七五”普法工作责任

为了确保普法工作全力推进,落到实处,铜川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做到“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冯迎春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党华宁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工作。二是规划方案到位。制定了《铜川中院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结合审判业务特点和群众需求,制定宣传计划,明确普法责任。三是工作举措到位。普法规划中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任务,细化了工作方式,进一步创新了工作思路。四是责任落实到位。将“七五”普法工作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法制宣传工作责任到人,落地见效。五是落实经费到位。设立普法专项经费,确保普法工作正常开展。

二、精心组织,坚持“三个结合”,助推“七五”普法规划实施

一是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增强法制宣传意识,注重在工作中做好普法宣传,让工作与普法相得益彰。二是坚持学法用法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今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截至目前,组织集中学习8次,领导干部个人自学法律时间都在80小时以上,切实做到在“学”上下功夫,在“用”上见实效。三是坚持国家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培训和法院专业法律教育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今年全院参加公务员公需课程在线培训75人,参加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培训14人,参加中省各类法律专业培训32期176人,组织全市法院各类教育培训7期390人。

三、丰富形式,深化“四个利用”,提升“七五”普法社会效应

铜川中院坚持做到“司法办案和普法宣传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丰富宣传形式,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公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不断提升法制宣传社会效应。 一是利用典型案例普法。对我市首例“猎杀朱鹮案”,深入到案发地庙湾镇瑶玉村公开开庭审理,以案说法普法教育,并在省市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普法宣传效果。二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普法。中院利用环境保护日、宪法宣传日、公众开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三是利用热点难点问题普法。先后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修改的《宪法》、“基本解决执行难”等难点热点,深入村组、园区、学校开展宣传5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利用相关单位之间联动普法。今年先后开展了全市优秀法官“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3次,在社区、企业、校园开展了普法教育。

四、创新载体,搭建“五个平台”,创建“七五”普法新常态

铜川中院搭建“五个平台”,丰富宣传方式,营造普法氛围。一是搭建案件法制宣传平台。利用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件做好答疑解惑、明法释理、以案释法工作。二是搭建新媒体智能普法宣传平台。全面上线智能“小法”普法问答,全天候智联普法服务,构建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12368诉讼服务热线、智能“小法”问答、窗口“六位一体”普法体系。三是搭建脱贫攻坚法制宣传平台。将法律扶贫做为为贫困群众提供帮扶的主要内容之一。先后向帮扶的姚湾村村民进行法律宣传7次,发放各类法律案例选编和宣传资料100多份,做普法讲座3次,编写了《法律扶贫—农村实用案例》和《农村实用法律手册》2万册已向全市各个村组发放。四是搭建专项工作普法宣传平台。开展了“基本解决执行难”、服务保障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等专项活动中,多元化、全方位普法,实现普法效果最大化。五是搭建日常法制宣传平台。利用新闻发布会、集中宣传日等方式建立常态化普法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