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還記得什麼時候消費不需要現金了嗎?不需要搜地圖找ATM機排隊取現金、錢包塞得鼓囊囊、上了公交車才發現沒硬幣而窘迫借錢。一位網友說:出門帶張臉和一個手機就夠了。

上班路上買個雞蛋灌餅、車開到公司停到車庫、手機停機衝個話費、週末到商場購物shopping......移動支付手段讓你能想到的生活日常變得輕鬆無比。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這一切,以智能手機的興起為原點,互聯網兩大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看到了商機,順勢推出支付寶和微信。一時間,掃碼、NFC為代表的移動支付手段像病毒傳播一樣對日常消費方式和流通領域帶來強烈衝擊。

甚至,流浪街頭的乞討者也跟上了這一潮流。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已達11億戶。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5.62億人,較2016年增長21.6%。2017年移動支付規模達202.9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28.8%。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一個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曾在2016發佈了一篇帖子,名為《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從訂餐、看電影、購物等多個方面向大家展示兩岸網絡的差異。文中寫到:“回到臺灣,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

如今,已經2018年,在移動支付領域,似乎我們已經領先的太多。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在直到今天信用卡還沒有完全普及的中國,移動支付帶領人民群眾實現了剁手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雙彎道超車,無現金時代貌似已經到來。

但,現實告訴我,事情沒那麼簡單。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9月22日,廣州一大爺乘車後給50元現金支付車費,但出租車司機說沒有零錢讓他掃碼支付,大爺說沒有微信,一怒之下摔門就走,司機追下車一直罵“壞人變老了”。最終司機去便利店換了散錢。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9月23日,黑龍江一67歲的謝大爺在某超市買了8.8元的葡萄,排隊交款時,被收銀員告知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大爺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攔住發生衝突。大爺很生氣地說,“我拿的又不是假幣,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最後,在保安的協助下,大爺使用了現金完成支付。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網友熱評:“不收人民幣是違法的”“現金不是錢嗎?”“壞人變老了不是這麼用的”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其實在今年7月13日,人民銀行就發佈了整頓拒收現金相關公告。公告稱,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要求或者誘導其他單位和個人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似乎人人都覺得移動支付方便,輕點屏幕掃一下,甚至是刷下臉都能免去找零的麻煩。我們究竟忽略了什麼。

是老人,但不僅僅是老人。

部分老人在使用支付寶等消費時會由於看不清屏幕、反應慢、甚至需要別人代輸密碼而洩露隱私而覺得有心無力,他們或許也想新潮一把,讓子女設置好了手機,但對他們這個年齡來說操作還是過於複雜了。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現金真的是被拋棄了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日常的消費經驗告訴我們,數字符號的遞減比起手中鈔票一張張的消失或許沒那麼肉痛。所以,無論移動支付多麼發達,就像信用卡一樣,究其本質只是替代現金的工具。而現金作為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換媒介的地位並沒有變。原因很簡單,現金支付是具有普適性的,也是廣大消費者消費權益的具體體現,無可取代。

拒收現金?!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

毋庸置疑,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決定了移動支付正在改變著我們身邊的世界,但我們應該擦亮眼睛看清本質。這不僅是法律的規定,也是市場的選擇和消費者的權益。

掃碼一時爽,現金永流傳,都是剁手,誰又比誰高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