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还记得什么时候消费不需要现金了吗?不需要搜地图找ATM机排队取现金、钱包塞得鼓囊囊、上了公交车才发现没硬币而窘迫借钱。一位网友说:出门带张脸和一个手机就够了。

上班路上买个鸡蛋灌饼、车开到公司停到车库、手机停机冲个话费、周末到商场购物shopping......移动支付手段让你能想到的生活日常变得轻松无比。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这一切,以智能手机的兴起为原点,互联网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看到了商机,顺势推出支付宝和微信。一时间,扫码、NFC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手段像病毒传播一样对日常消费方式和流通领域带来强烈冲击。

甚至,流浪街头的乞讨者也跟上了这一潮流。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已达11亿户。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62亿人,较2016年增长21.6%。2017年移动支付规模达202.9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28.8%。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一个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曾在2016发布了一篇帖子,名为《上帝大概是把台湾给遗忘了吧》,从订餐、看电影、购物等多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两岸网络的差异。文中写到:“回到台湾,真的有回到原始社会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体的移动去完成……

如今,已经2018年,在移动支付领域,似乎我们已经领先的太多。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在直到今天信用卡还没有完全普及的中国,移动支付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剁手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双弯道超车,无现金时代貌似已经到来。

但,现实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9月22日,广州一大爷乘车后给50元现金支付车费,但出租车司机说没有零钱让他扫码支付,大爷说没有微信,一怒之下摔门就走,司机追下车一直骂“坏人变老了”。最终司机去便利店换了散钱。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9月23日,黑龙江一67岁的谢大爷在某超市买了8.8元的葡萄,排队交款时,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大爷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拦住发生冲突。大爷很生气地说,“我拿的又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最后,在保安的协助下,大爷使用了现金完成支付。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网友热评:“不收人民币是违法的”“现金不是钱吗?”“坏人变老了不是这么用的”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其实在今年7月13日,人民银行就发布了整顿拒收现金相关公告。公告称,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似乎人人都觉得移动支付方便,轻点屏幕扫一下,甚至是刷下脸都能免去找零的麻烦。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

是老人,但不仅仅是老人。

部分老人在使用支付宝等消费时会由于看不清屏幕、反应慢、甚至需要别人代输密码而泄露隐私而觉得有心无力,他们或许也想新潮一把,让子女设置好了手机,但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操作还是过于复杂了。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现金真的是被抛弃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日常的消费经验告诉我们,数字符号的递减比起手中钞票一张张的消失或许没那么肉痛。所以,无论移动支付多么发达,就像信用卡一样,究其本质只是替代现金的工具。而现金作为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的地位并没有变。原因很简单,现金支付是具有普适性的,也是广大消费者消费权益的具体体现,无可取代。

拒收现金?!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吗?

毋庸置疑,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决定了移动支付正在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世界,但我们应该擦亮眼睛看清本质。这不仅是法律的规定,也是市场的选择和消费者的权益。

扫码一时爽,现金永流传,都是剁手,谁又比谁高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