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

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

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

這個生境有兩個顯著特點。首先:空間有限,狹窄而侷促,有點類似於井底之蛙;其次,被呵護的環境。在花盆裡成長,從一開始就要被小心呵護。這會讓花盆裡的植物產生一種依賴。一旦脫離這樣的環境,就可能發展不良。

這兩個特點,很像今天的學校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學生處於封閉與半封閉的狀態,與現實生活脫節。學生學習的內容,是一個封閉的小循環。在這個小循環之內,看起來鮮豔多姿,可一旦脫離這樣的環境,往往很難適應。所以越來越無法離開這樣的環境。

所以那些應試環境出來的孩子,往往通過不停考試來維持這樣的環境。

但是,學校是什麼地方?學校是搞學術的地方,而搞學術其實是很小眾的事情,需要稟賦、個性、志向的匹配。而現在幾乎所有尖子生都擁擠在這條路上,本質上,就是花盆效應在背後起作用。這些尖子生,已經離不開這樣的生境。

尖子生,作為稟賦比較好的一個群體,成才率卻低得可憐。今天看到楊振寧還在感嘆,為何中國難以培養出大科學家?其實不僅難以培養出大科學家,優秀作家,優秀老師,優秀記者,又培養了幾個呢?

我自己曾經被那個小花盆深深束縛,後來靠互聯網走了出來。可以說,如果沒有互聯網,我還在矇昧的狀態中,根本不知道路在哪裡。在互聯網上,才讀到一些明白人寫的明白文字,才真正開了竅。

花盆與真實的社會完全是兩回事。在花盆裡的感覺,就像200年前的中國人,去看那些洋人一樣。大家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知識系統不同,花盆裡如魚得水,多姿多彩,到了真實的社會,很難適應。我由於個性、稟賦、志向都不適合學校系統,所以畢業後就進了社會,真是吃了不少苦頭才走出來。

所以我在網校一直做的一個事,就是在花盆之外,讓孩子們睜開眼睛看世界。看到學校之外,這個社會真正的運行規律是怎樣的。看到除了搞學術之外,社會上還有那麼豐富的職業可以選擇。看到除了考試之外,還可以通過積累、創作來實現價值。

孩子們的路為何越走越窄?當你的能力,只適合單一生境的時候,路能不窄嗎?大家都擠在這小小的空間裡,爭奪那一點點資源。但是,如果你有了更深厚的積累,更開闊的眼界,更強大的適應力,你的路會越來越寬。所以大學生的就業難,是一種結構上的問題,就是花盆效應下,大家過於單一的能力與適應力,讓他們只能擠在狹小領域。而社會上那麼多的單位,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現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努力打破這種花盆效應。目前看,困難重重,人們的觀念不改,怎麼改,最終還是要走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