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近期有一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家庭作业爆红网络,引起热议。到底是什么样的作业题?截图放上,大家感受下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这道与众不同的数学题走红网络后,人们反响不一。

有热心网友支招:假如一秒数三粒米,一天24小时一共是86400秒,每天不睡觉,一年基本上能数完。

有家长认为这道作业题“太奇葩”,数学老师没有考虑到不同的情况需要使用的是不同的计量单位,大米不是用粒来衡量的。

也有人认为,这哪是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明明就是在“为难”家长。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听听这位数学老师是怎么说的。

有记者联系了这位老师,老师表示,布置这份作业的本意是希望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多名小学数学老师表示,小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确实有《亿的认识》这一课,除了数一亿粒米,老师还组织学生通过测量1000张纸的厚度估算1亿张纸的高度,来认识“亿”的概念。并不是真的让孩子去数一亿个数。如果,家长们一味用传统的思想去想问题,这类作业确实很难完成。但是如果用发散的思维去思考和理解,反而能找到解题思路。

类似于这样不走寻常路的题目,这几年层出不穷,提到这个话题,不管是孩子尚在上幼儿园的父母,还是那些孩子在备战高考的爹妈,着实掬一把辛酸泪。

笔者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奇葩作业和考题.....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浓浓的忧桑.....

再来一波,看完这些题目,很多人表示自己大学一定没有毕业,毕业...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还有一位熬夜写一万字感后感的年度最认真爸爸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多数网友表示无语,“家长写一个月,老师写一个阅”。围观群众,也是聊得不亦乐乎...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武汉大学一道学霸看了会沉默 ,学渣看了会流泪的奇葩试卷,同样霸屏网络。一眼万年,看到试卷的一瞬间,学生们差点疯了。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是的你没有看做,写的满满的一张纸仅仅是出卷说明,出卷说明,出卷说明,另一张空无一物的白纸才是真正的试卷。

原本,一提到武汉大学,首先想到的是武大那浪漫唯美的樱花,吸引了多少青春学子,心向往之。

小学作业“数一亿粒米”——说说那些年遇到的奇葩题目

然,樱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三月份,考完这样的试,还能活到樱花烂漫时吗?请容许我不厚道的笑上一小时.......(求武大学生的心理阴影面积)

除了这些不厚道的作业题,历年的自主招生复试题,各大高校也是不遗余力的另辟蹊径,只为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最广为人知的“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玉皇大帝和如来谁大?”

例如,华南理工大学18年的自招复试题目,房间里比较热,打开冰箱门能降温吗?

再比如,山东大学,雪花为什么是六边形的?

准确找到题目的真实意图,才是解题的制胜法宝

不管是文章开头的“数一亿粒米”的发散思维的数学作业题,还是不走寻常路的自招面试试题,老师和出题人的真实目的都不是为了要为难谁。就拿自主招生为例,自主招生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拉开分数梯队,真正招收到才智双全的“综合”人才。

近些年,自主招生试题已经趋于稳定,类似于老子和孔子打架这样别具一格的试题已经很少见了,出现更多的是类似于“雪花为什么是六边形的”这样贴合生活实际的,考验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能力的“创新题”。

面对这样出其不意的试题,如果学生从没有接触过,没有提前准备,那么复试结果可想而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综合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锻炼出来的。面对像自主招生这样能够增加进入名校机会的招生模式,提早规划,实景模拟至关重要。千万别让孩子的未来,丢在父母自己的手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