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下次想抱怨工作時,不如這樣做|職場

當你下次想抱怨工作時,不如這樣做|職場

引言

生活不易,有的人滿臉笑容,有的人卻滿腹牢騷。如今,抱怨幾乎成了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性,在職場也司空見慣:對領導/同事/下屬不滿、工資低、任務多、會議無效等等。

但若細想,當你在抱怨這些的時候,得到了什麼?事實上,抱怨沒有讓人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反而使人失去自己寶貴的時間。那麼,當你下次想抱怨工作時,不如這樣做....

本文共2283字,建議閱讀時長3min

我看了看手錶,已經下午3:20了。我已經打了超過一個小時的電話,一直都在聽科技公司Jambo的高級經理Frank抱怨他的老闆Brandon。

“他太散漫了” , Frank說,“他會像跳著華爾茲一樣進入會議,注意,他已經遲到了。然後跟我們分享他最新的點子,這些點子總是與我們目前的計劃毫不相干。他還會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進行微觀管理,重新劃分我們的工作,哪怕我們還是得對他忽略的事情負責。這還不是最糟的,他對這一切毫無頭緒還認為自己最厲害。在昨天的會上……”

這並不是我在Jambo聽到的唯一抱怨。早些時候,我與公司裡的其他人,包括董事會成員進行了交流,他們不僅僅是在抱怨Brandon,也在互相抱怨。

我也和Brandon直接談話,他確實如Frank所言將自己視為強力領導,同時,他也對Frank等人和董事會滿心不滿。

我把一週內在Jambo聽人們互相抱怨的時間加起來:3小時45分鐘,而這僅僅是他們對我發表抱怨的時間。

不幸的是,這並不罕見。我的朋友,遺產執行人Marshall Goldsmith採訪了超過200個客戶,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大部分員工每週花費超過10個小時抱怨或者聽別人抱怨他們的領導,更令人吃驚的是,超過三分之一的人花了超過20個小時。”

而這居然還不包括他們抱怨同事和下屬的時間,若你特地在日常經驗中留意一下,你會發現這很準確。

那麼,你想象一下用這些抱怨的時間,能完成多少工作。

01:我們為什麼會抱怨他人

因為這感覺真的很棒,還沒有什麼風險,也很簡單。

事情是這樣的:有人惹惱了我們,我們對他的不當言行感到不滿,或者生氣、沮喪、甚至受到了威脅,這些感覺在我們身體裡積累成能量,真正造成生理不適。

當我們抱怨時,不適感開始消退,因為抱怨釋放了積攢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我在發洩,我在發脾氣”(但一會兒後,我們會看到,這種消退並非釋放,而是擴散,導致它長大)。

此外,當我們和看上去贊同我們的人抱怨時,我們在尋求安慰、歸屬感、連接、支持和辯護,這些新鮮的、全新的好感覺會抵消原來的壞感覺。

抱怨改變了消極/積極能量的平衡,至少是在一個短暫的瞬間,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過程,甚至有成癮性。

而這恰恰是問題所在(哪怕拋開被浪費掉的時間不談):正如其他所有上癮的東西,我們在餵養一個毀滅性的、永不停息的循環。壓力釋放的好感覺只是幻覺,事實上,我們抱怨的越多就越容易沮喪。

因為當我們通過抱怨排遣積怨時,我們是將之排向側面。我們從來不會直接找造成怨氣的人,而是找親朋好友;我們沒有直接對話以解決問題,而是找同盟;我們不是在識別有用的行動,而只是在亂髮脾氣。

當你下次想抱怨工作時,不如這樣做|職場

02:為什麼抱怨不可取

抱怨會導致一系列功能失調:小團體、排斥和拖延,因為它代替了高效的交流,強化了不滿足,激怒了其他人,破壞了信任並且讓抱怨者顯得很消極。久而久之,我們成為了抱怨的來源,成了文化土壤中的毒種子。

更糟的是,我們的抱怨放大了抱怨之初的沮喪,將之變成了毀滅感和煩躁不安。

好好想想吧,如果有人在會議上大吼大叫,然後你去下一個會抱怨剛剛吼叫的人,第二個會上的人也感受到了吼叫的威力,開始為之感到不適。在他們的支持下,你短暫的情緒發洩轉變成義憤填膺,更加劇烈,你又將最初的不適感體會了一遍。

換言之,在這股能量消退的同時,它其實是在散開。你用來想這件事的時間被延長成了幾個小時,有時幾天、幾周,並且你還不斷增加想這件事的人。

而這抱怨,根本就沒有改變什麼。

事實上,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抱怨是一種逐漸滑向不作為的暴力,它取代了行動的需求。如果我們不抱怨,而是允許自己感受這股能量而不急於排遣,這需要一些情緒勇氣,而我們就能將它善用,也就是讓它來引導積極的行動。

當你下次想抱怨工作時,不如這樣做|職場

03:想抱怨時該怎麼辦

那就抱怨,只是要直接面向那個你想抱怨的對象。

與這個在會上吼叫的人交談,如果他不聽,去找他的上司。如果你不想這樣做,那就說:“等等,讓我們在交流中尊重彼此。”如果你當時沒有抓住機會這樣做,也可在事後與他們見面時再表達這個觀點。

當然,這樣做更需要情緒勇氣,畢竟它更可怕、更冒險。但這正是為什麼情緒勇氣值得發展,它能給你在問題一發生時就改變事情的潛力。如此一來,你就不再是負面影響,而是成為了領導者。

如果你想要在這過程中獲得勇氣,那就讓你抱怨的衝動成為你當場做出行動的觸發器:

1、注意到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也就是讓你想說“你能相信剛剛發生了什麼嗎”的那個感覺(例如,有人在會議上對別人大吼)。

2、深呼吸,好好體會你的感受而不要被情緒淹沒,意識到哪怕情況艱難,你也是安全的(例如,感受,但不回應)。

3、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中,有什麼是值得抱怨的(例如,在會議中對他人吼叫是不對的)。

4、決定你能做什麼並且劃下邊界,請別人改變做法或是改善情況(例如,“讓我們在交流中彼此尊重”)。

5、在你的觀點上繼續(例如,真正地直接說出:“讓我們在交流中彼此尊重”) 。

這些比起抱怨來困難得多,但也高效和有價值得多。

等等,你也許會抗議,我抱怨的唯一原因就是我對這種情形毫無辦法啊——我怎麼能對老闆要求尊重?

你也許是對的,很多人抱怨的確是因為他們覺得無能為力。

但這也是對的:大部分人的權力比他們相信的要大,哪怕面對的是他們的老闆。說出“我知道你很生氣,這讓我感覺很難受,我們能換種溫和的方式交流嗎”也許是值得的。

這是在冒險,因為對方可能會大發雷霆。

但也可能你會獲得對方的尊重,一句話改變組織的走向,並且把數週的抱怨轉變成高效的交流時刻。

我不止一次見到一些人能夠獲得在場所有人的尊重,因為他們有勇氣直言,並且是充滿激情的,真誠的。並且幾乎每一次,

人們都會驚訝於被冒犯之人的反應——他們竟然對反饋有如此高的接納度。

讓抱怨和它背後的情緒成為警示旗:有事不太對勁,但你並非束手無策。

本文編譯:李曌

當你下次想抱怨工作時,不如這樣做|職場

滬上阿姨現煮茶飲正在融資,菁財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滬上阿姨主打健康現煮茶飲,成立5年店鋪近千家,開店成功率超過95%,深扎三四線城市,區域強勢品牌,未來目標千城萬店。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門店拓展、供應鏈建設、IT系統搭建以及團隊儲備等。

如需約見本項目或瞭解具體情況,請聯繫菁財資本本項目相關負責人:

葛賢通(上海)

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為一家研究驅動的諮詢式精品投行,菁財資本主要為大消費及智慧物流等成長期優秀創業公司提供賣方常年財務顧問服務。秉承“以行業最頂級的服務,服務行業最優秀的創業者”的理念,憑藉對行業現狀和前景的獨特理解、強大的研究諮詢定價能力、精細化的服務管控力以及優良的品牌信譽度,已服務眾多優秀創業公司。關注“菁財資本”,歡迎更多的創業公司與我們鏈接,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協同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